第二章:我的30歲只想像我自己
週末午後,陽光灑落在永和的老社區裡,予恩回到娘家,客廳中電視聲開得老大,媽媽正在看八點檔,嘴裡念著:「這女孩子長得這麼漂亮,還不趕快嫁人,真不懂在等什麼。」
「媽,我回來了。」
「妳來得正好,等一下陪我去市場,今天芹菜便宜。」媽媽放下遙控器,語氣理所當然。
爸爸則坐在陽台看報,連頭也沒抬,只說了句:「最近股市不好,妳有沒有幫我查長榮的配息?」
「我不是妳們的秘書耶!」予恩輕聲反駁。
媽媽馬上接話:「不是秘書,誰還養妳這個沒嫁出去的?」
空氣瞬間凝結。
她深吸一口氣,忍住想頂嘴的衝動。心裡想著:原來,在家的感覺也不見得比外面輕鬆。
晚餐時,家裡來了客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簡士齊,如今是建設公司小主管。
鄰居阿姨笑著說:「士齊現在很穩定喔,工作好,家教也好。你們年紀差不多,可以多聊聊啊!」
媽媽在旁邊跟著點頭:「妳以前不是喜歡他畫漫畫嗎?他現在改做不動產,很上進啊!」
「媽……」她忍不住低喊,心裡卻泛起另一層疲憊。
其實她早就交往對象了,一起走過兩年忙碌日常、一起計劃過一次旅行,也一起吵過大大小小的價值觀問題。但她從未告訴家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提過。
因為她知道,媽媽只要一聽到對方是自由設計師,收入不穩定,又不是醫師、工程師那類「穩定職業」,一定會立刻潑冷水。
她不想再經歷那種被論斷、被貶低的感覺,於是她選擇沈默。
晚餐吃得尷尬又沉默。她看著簡士齊笑容滿面地講著投資案,內心一片空白。
她突然問自己:「如果我現在結婚,只是為了逃避年齡與壓力,那是我想要的嗎?」
回到房間,她坐在從小睡到大的木床邊,抬頭望著牆上的舊書架,上頭仍放著她大學時期的筆記本。
翻開其中一本,有一頁寫著:「外境的人事物,我們無法決定;但心的空間,要放進什麼,主導權在自己手上。」
那是某堂心理課老師給的回家作業。
她靜靜看著那一行字,心頭湧上一股莫名的安定感。
她明白了,不論媽媽怎麼催、不論誰說該嫁、該成家,她的每一步,都該由自己決定。
當晚,她和品如視訊,分享剛才的窘境。
「我懂,那個『鄰居兒子』我也被安排過三次。」品如邊敷臉邊說,「但後來我才知道,人生根本沒有所謂理想模式,只有自己走出來的節奏。」
「是啊。」予恩笑了,雖然苦澀,但笑中有力量。
她心裡輕聲說著:「我的三十歲,不一定要像誰,但一定要像我自己。」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