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空間》
第一章:怕的不是30歲而是不快樂的30歲
週一早晨,捷運車廂裡擠滿了上班族,林予恩夾在車廂的角落,手機螢幕顯示:「今天是你二十九歲生日,祝妳快樂!」
這是她訂好的自動提醒。
她沒時間多看一眼,車門一開,她被人群推著走進台北市東區的辦公大樓。
予恩在一家連鎖生活品牌的行銷部工作,第五年。日子不難過,但也不怎麼快樂。
她對生日不抱期待,倒是更怕人問:「快30了,打算什麼時候結婚?」
辦公室裡,行銷部主管黃子敬主任一臉疲憊地從會議室走出來,說:「中午之前要交KPI報告,大家加緊腳步。」他說話一向不留情,也不懂鼓勵。
坐在予恩對面的是吳品如,大她三歲,是部門的資深夥伴兼好友。
品如總說:「工作是為了生活,不是用來證明自己有多能幹。」可實際上,她常常比任何人還早來晚走。
午餐時間,兩人一起去附近的便當店。邊排隊邊聊起最近部門傳出的裁員風聲。
「妳不怕嗎?」予恩問。
「怕啊,但怕也沒用。我現在只想找時間去花蓮,躲個幾天。」品如說。
回辦公室後,KPI報告還沒完成,黃子敬已經在催,氣氛異常緊繃。
這時,新進同仁沈若涵帶著咖啡進來,一臉青春洋溢:「主任,我剛剛幫你買了你喜歡的那家美式。」
黃子敬回她一個難得的笑。
予恩心裡泛起一絲不平:「原來努力不一定最重要,會說話才是。」
下班後,予恩回到租屋處,一室寂靜。她點開社群軟體,朋友們貼滿旅遊、美食與孩子的照片。
她滑到媽媽傳來的一張圖片:「隔壁鄰居女兒下個月結婚喔!妳什麼時候要讓我抱孫?」
她關掉手機,倒在沙發上。眼淚沒有預警地落下來。
「人生中,許多不同的經歷,其實都有定數。」她想起大學老師說過的話。
正面的情緒有定數,負面的情緒也是。
她抹去淚水,自言自語:「幸好,這種不好的感受,少掉一次了。」
她走進浴室洗臉,看著鏡中的自己,說:「我要開始練習,什麼都能來,什麼都能去。」
夜深,她躺在床上,第一次開始思考——她想過怎樣的三十歲?
而那些沒說出口的焦慮、困頓、渴望與心酸,是否也能,在心的空間裡,有個可以安放的地方?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