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培育人才這麼累?——小心掉進 C.R.A.F.T. 陷阱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天下班後,主管小張坐在空無一人的會議室裡,滿臉疲憊。

他剛結束和新任專案負責人小林的檢討會議。專案延期、品質下滑,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心想:「我什麼都幫他想好了,也給了他資源和機會,怎麼還搞成這樣?」

但轉念一想,他也說不上是哪裡出了問題,只覺得累、很累。

這種疲累,其實不是因為事做不完,而是因為「我已經做了很多,卻看不到成效」。

這,是許多主管在培育高潛力人才時的共同困境。

你可能也有過類似的感受:

  • 我給他舞台,他卻不主動;
  • 我給他建議,他卻聽不進去;
  • 我給他空間,他卻亂飛一通;
  • 我一忙,就沒時間追蹤,結果他也停擺了。

如果你也常覺得「我已經盡力,對方怎麼還不長進?」——那很可能,你不小心掉進了 C.R.A.F.T. 陷阱

raw-image

C.R.A.F.T. 是什麼?

C.R.A.F.T. 是五種主管常見的培育誤區縮寫,正因為出發點都是「好意」,才更容易讓人不自覺地走偏。

🧱 C – Control 控制式干預

出於怕他做不好、想幫他省力,主管常會替部屬規劃一切:「你先做 A,再找 B,三天後給我初稿。」

但越想掌控全局,對方就越被動。久了,他會習慣等待指示,不再主動試錯。

❝你以為你在幫他鋪路,其實是在奪走他學走路的機會。❞

🎯 R – Result 結果導向偏見

有時主管太專注於績效數字與進度條,一聽對方說「我還在摸索」,心中焦慮就升起,忍不住回:「你要趕快把結果做出來!」

久而久之,部屬學會了隱藏不確定,表面應付、內心焦慮,反而無法好好學習。

❝太早追結果,會壓縮學習的空間,讓人才只敢求穩、不敢突破。❞

🔍 A – Assume 投射式假設

「我以前也是這樣一步步做上來的,所以你只要照做就對了。」

但人才不是「當年的你」,也不是「升級版的你」。他的動機、背景、困境都不同。假設他會照你的劇本走,最後只會讓彼此都失望。

❝你以為你在給建議,其實是把自己的經驗硬塞進對方的處境。❞

📢 F – Feed 單向灌輸式回饋

主管總習慣說:「你這裡要改、那裡不夠、下次記得⋯⋯」

但從來沒問過:「你覺得做得如何?遇到最大困難是什麼?」 當對話變成單向糾正,對方會習慣性防衛,而不是反思與成長。

❝指正可以改錯,但對話才能養成內在動力。❞

🕳️ T – Trackless 缺乏追蹤與回顧

初期安排了對話、給了任務,但之後忙起來,就再也沒後續追蹤。部屬像一艘迷航的船,漂到哪算哪。

沒有節奏的陪伴,就無法建立「有被看見、有人關心」的成長氛圍。

❝再優秀的人才,也需要被看見與陪跑,才能持續發光。❞


怎麼避免掉入 C.R.A.F.T.?

與其控制他,不如共創節奏;與其投射期待,不如傾聽需求

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調整指南:

raw-image

結語:培育不是做更多,而是做對

培育人才之所以累,不是你做得不夠多,而是你扛得太多。

真正有效的陪伴,是點燃對方的內在動能,而不是把自己燃盡。

你不是他人生的駕駛員,而是讓他敢開車的副駕。

與其代勞,不如共走;與其指導,不如引導。 當你跳出 C.R.A.F.T.,你會發現——

❝培育人才,其實可以更輕盈,也更有成就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5會員
359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7/06
走出舒適圈聽起來很正面,但真正的痛苦在於「我是不是一個人在撐?」挑戰不是問題,缺乏共情與共進化才是關鍵。成長不能靠獨撐,要有人同行,也要系統一起升級。
Thumbnail
2025/07/06
走出舒適圈聽起來很正面,但真正的痛苦在於「我是不是一個人在撐?」挑戰不是問題,缺乏共情與共進化才是關鍵。成長不能靠獨撐,要有人同行,也要系統一起升級。
Thumbnail
2025/07/02
改變為何總是「想很多,做不多」?關鍵可能不是意志力,而是語言力。當你說得太模糊、行動不明、時間無限延後,就等於自我拖延。用 FACTS 五步驟,讓事實、行動、檢查點、時程與協助都具體可行。越清楚,越有力量,改變才會真正開始。
Thumbnail
2025/07/02
改變為何總是「想很多,做不多」?關鍵可能不是意志力,而是語言力。當你說得太模糊、行動不明、時間無限延後,就等於自我拖延。用 FACTS 五步驟,讓事實、行動、檢查點、時程與協助都具體可行。越清楚,越有力量,改變才會真正開始。
Thumbnail
2025/06/18
信任不是算出來的,是感受出來的。這篇文章告訴你:別讓「你幫我多少、我回報多少」的思維,毀了原本溫暖的關係。試著練習付出時不急著討回,信任的種子,就會慢慢發芽。
Thumbnail
2025/06/18
信任不是算出來的,是感受出來的。這篇文章告訴你:別讓「你幫我多少、我回報多少」的思維,毀了原本溫暖的關係。試著練習付出時不急著討回,信任的種子,就會慢慢發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就如同把時間花在人才,人才就會留在哪裡。」
Thumbnail
「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就如同把時間花在人才,人才就會留在哪裡。」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在台北的一家軟體公司裡,主管小林最近遇到了一個讓他頭疼的問題。他手下的員工小陳似乎失去了工作的動力,每天按時上下班,但工作效率卻一直不高。小林試過各種方法激勵小陳,但都收效甚微。小陳的表現讓團隊的整體進度受到影響,也讓小林感到困惑不已。
Thumbnail
在台北的一家軟體公司裡,主管小林最近遇到了一個讓他頭疼的問題。他手下的員工小陳似乎失去了工作的動力,每天按時上下班,但工作效率卻一直不高。小林試過各種方法激勵小陳,但都收效甚微。小陳的表現讓團隊的整體進度受到影響,也讓小林感到困惑不已。
Thumbnail
在台北的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小張是一名新入職的工程師,工作認真負責,經常加班完成任務。他的主管林經理對他的表現非常滿意,經常在部門會議上稱讚他。然而,小張卻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總是得不到同事們的認可。
Thumbnail
在台北的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小張是一名新入職的工程師,工作認真負責,經常加班完成任務。他的主管林經理對他的表現非常滿意,經常在部門會議上稱讚他。然而,小張卻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總是得不到同事們的認可。
Thumbnail
當小張第一次進入職場時,他充滿了熱情和好奇。作為一名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小張的學習能力很強,但也常常感到迷茫。這時候,如何管理和引導像小張這樣的年輕人,就成為了上司們的一大挑戰。
Thumbnail
當小張第一次進入職場時,他充滿了熱情和好奇。作為一名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小張的學習能力很強,但也常常感到迷茫。這時候,如何管理和引導像小張這樣的年輕人,就成為了上司們的一大挑戰。
Thumbnail
每個企業都希望能夠留住優秀的員工,然而,現實中許多公司都面臨著高離職率的挑戰。離職率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招募和培訓成本,還可能影響公司的整體士氣和業績。因此,了解離職率高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對策,是每個企業管理者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每個企業都希望能夠留住優秀的員工,然而,現實中許多公司都面臨著高離職率的挑戰。離職率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招募和培訓成本,還可能影響公司的整體士氣和業績。因此,了解離職率高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對策,是每個企業管理者的重要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