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wins Mommy
兒子還沒正式進入幼幼班前,我就知道,他的學習旅程可能會和別人不太一樣。
我們從很早就啟動早療,語言治療也持續了一年。但我仍然擔心:當他真正踏進團體生活,會不會因為語言落後或社交困難而被忽略?我不想等老師發現問題才行動。我想提早做準備,讓孩子從一開始就獲得適合的支持。
於是,我主動申請了鑑定安置與巡迴輔導班,走過了一段重要的過渡期。
這篇文章,是我真實的心路歷程,也希望能成為另一位正在焦慮的你,一點點的參考與勇氣。
1️⃣【決定行動】因為我不想等孩子被落下
在孩子快滿三歲、準備進入幼幼班前,我們已經接受早療服務超過一年。
👣 每週固定做物理與職能治療,協助動作與自理發展
🗣️ 語言治療也上了將近一年,直到幼幼班入學前才通過鑑定安置
雖然我們早就開始努力,但我仍不放心。我擔心他進入團體生活後,會被落下、被忽略,或慢慢失去自信。
我不想等老師發現問題,也不想等孩子掉隊才補救。所以我選擇主動申請鑑定安置,希望幫他提早打好學習的底。
2️⃣【聯繫兒福中心】一通電話,讓我不再孤單
我主動聯絡了家附近的【兒童福利中心】。
其實打電話前我非常緊張,怕被覺得太焦慮,也怕流程太複雜。但電話那頭的社工很溫柔,聽完孩子的狀況後,她說:「妳願意提早為孩子尋找幫助,是一件很棒的事。」
那一刻,我眼眶真的紅了。她詳細說明了流程與準備事項,並根據孩子的狀況,
建議我申請「巡迴輔導班」,讓孩子在原班級接受支持,不需轉班或貼標籤。
聽到這裡,我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
3️⃣【申請過程】有專業陪伴,流程其實不複雜
因為是我自己主動申請,沒有學校老師介入,整個申請過程由社工一步步陪我走。
🗂️ 她協助我準備資料、填寫申請表,也幫忙整理孩子的發展紀錄並寄出申請文件。
雖然過程中我仍然擔心會出錯,但有專業協助,真的減輕了我很多心理壓力。
這段經歷讓我發現,政府的資源並不遙遠,只要願意詢問,就有可能獲得幫助。
4️⃣【鑑定評估】孩子的努力被看見
接下來是由心理師進行評估,地點是附近學校。
透過遊戲互動,心理師觀察孩子的語言、情緒與社交表現,也訪談了與先生。這不只是數據評量,而是多面向地理解孩子的需求。
幾週後,教育局召開鑑定安置會議。結果是:孩子可以進入巡輔班,由巡輔老師定期進班提供個別支持。
這樣的安排,讓孩子能留在熟悉環境學習,也讓我這個媽媽感受到希望與安心。
5️⃣【開始巡輔支持】在自己的節奏裡穩定成長
孩子正式上幼幼班後,每週都有巡輔老師進入班上觀察與協助。
👩🏫 老師會根據孩子的發展狀況,與導師討論教學調整,設計適合他的引導方式與互動方式。
他不會被要求「趕進度」,而是被允許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前進。
我看著他願意參與團體活動,也能和同學互動——這些點滴進步,讓我充滿感動。
6️⃣【多方協助】家庭、學校與醫療的三方合作
除了學校的巡輔支持,我和先生也持續帶孩子到醫院及早療機構,強化動作訓練。
🏥 每個月也有醫院的治療師到校追蹤輔導,很幸運的是,這些治療師剛好就是我們原本早療醫院的治療師。
他們非常了解我兒子的狀況,能與學校同步溝通,讓醫院與學校的訓練策略完整銜接,形成穩定的支持網絡。
若班上有兩位以上安置學生,學校也會安排助理教師,每天半天陪伴孩子,協助生活自理與活動參與。
📆 每學期還會召開一次 IEP(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讓我們能與老師一起檢視孩子的學習目標與進展。
7️⃣【一年後的轉變】孩子回到普通生的學習軌道
一年後,孩子的表現進步得非常明顯。語言更清楚、互動更自然,今年入小班前的評估,他已經不需要安置支持,恢復為普通生。
這段過程充滿挑戰,但我從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我知道,我給他的,不是壓力,而是機會與希望。
💡 為什麼我真心推薦巡輔服務?
✨ 巡輔制度對我們家庭來說,是剛剛好的支持方式:
✅ 孩子可以留在原班級,不需要轉換環境
✅ 巡輔老師依照孩子個別狀況,與導師討論最適合的策略
✅ 家長能參與 IEP 規劃,與學校形成合作關係
✅ 若有醫院治療師同步支援,整體連結會更加有力
🌈 給正在猶豫的你|提早行動,是最溫柔的陪伴
如果你也正在為孩子的發展狀況感到焦慮、迷惘,我想告訴你:行動不代表悲觀,而是深深的愛。
願意提早爭取資源,不是貼標籤,而是為孩子爭取時間。也希望這篇分享,能陪你走過迷茫,帶來一點點信心。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理解與支持,願我們都能成為孩子最溫柔、最堅定的後盾。
💌 喜歡這類育兒與早療真實經驗的分享嗎?
讓我們一起走在支持孩子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