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趙浩鑫,生於一個溫暖而樸實的中產家庭。我在我父母身上,我學會了什麼叫「責任」與「穩定」,也從小耳濡目染到那種不抱怨、不張揚,但默默堅持到底的力量。我從小對數字有異常的敏感,能輕易在腦中推演邏輯、拆解問題、找出最有效的解法。那時候,老師們總說我天生適合走學術或研究的路,但我內心卻有個更大的渴望:我想用我的能力,真正創造出能改善人們生活的實際成果。
回想起2010年前後,那時台灣的電商才剛起步,網路購物還未普及,大多數人仍習慣實體店面消費。但我心裡隱約知道,這將是一場改變世界的浪潮。那時的我,剛從建築工地與服務業領域轉換跑道,努力學習數據與數位行銷。白天工作,晚上進修,一點一滴重建自己的人生軌道。

那是一段讓我感到「無比清醒」的歲月。
清醒不是因為看透,而是因為累到沒辦法再自我欺騙。我問自己:「這樣的生活,十年後會變得更好嗎?還是只是繼續重複?」每天日出而作,日落後還在趕下一份打工,賺的錢夠吃飯,卻不夠讓家人安心,甚至不夠讓我對未來有任何幻想。
真正讓我開始思考「代銷」的機會,是在2015年之後,那是一個人生徹底轉彎的時間點。我開始回頭想,什麼才是我真正的優勢?什麼是我可以靠它翻轉命運的能力?答案清楚又直接:數據、邏輯、系統化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年來的壓力與撞牆沒有讓我麻痺,反而讓我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改變」。真正讓我開始思考「代銷」的機會,當我注意到愈來愈多品牌選擇不再開實體店,而是透過社群與電商平台做銷售。透過精準廣告與數據分析,他們不需倉儲、不需店面,就能創造可觀營收。這和我當年在工地裡扛水泥的生活,完全是兩個世界。
我下定決心,投入數位行銷與數據分析這個領域。剛開始非常辛苦,幾乎是從零開始,一邊上班,一邊花錢進修,每一堂課都像是在投資一個未來的自己。我把別人看成商業工具的廣告、漏斗、數據模型,當成自己的實驗場域,做筆記、拆解流程、模擬消費者心理、優化流程。
我沒有人脈,沒有背景,只有不肯放棄的心。
幾年後,我開始小規模測試「代銷」的可能。一開始只是小規模地透過網路賣一些生活小物,但我不只是在賣東西,我在做的是數據實驗與策略測試。哪一類商品容易觸及?消費者什麼時候下單?我用邏輯思維去理解市場,用行銷技術去打通每一個可能的轉換漏斗,我選擇自己熟悉的品類、用自己設計的行銷漏斗、小額測試廣告,並從結果中找出消費者的反應模式。那種透過邏輯與數據找出賣點,然後看著訂單一筆一筆湧入的感覺,就像我當年在教室解開最難數學題時的快感——只是這次,數字不只是成績,而是收入,是可能改變生活的現金流。這樣的做法,讓我的第一波代銷營收突破預期,也讓我首次體驗到網路時代「個人也能創造企業級收入」的震撼。
我發現,一台電腦、一支手機,就是一間能帶我走出困境的公司。
現在的批發已經進入零囤貨、低門檻、穩定賺價差的時代!

慢慢地,我不再是為三餐而戰的「基層工作者」,而成為了能靠邏輯與策略創造營收的創業者。我的生活品質有了轉變,家人不再為房貸、帳單焦慮,而我,也開始有能力去協助更多人。
就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遇見了鄭小嵐秘書。她是一位願意努力、願意學習,但一時之間找不到方向的創業者。我看見了當年的自己——有能力、有夢想,只是缺一個願意引導的貴人。於是我全力協助她,從代銷商品的選品、數位漏斗建置、社群轉換策略到品牌思維,我一項項親自指導。看到她一步步站起來、建立自己的成績,我比自己成功還感動。
因為我深深相信:「佈施才有得。」
這世界不是零和遊戲,幫助別人站起來,你也會站得更穩。分享知識,付出時間,甚至只是鼓勵一句話,都是能創造價值的佈施。
【結語:人生的轉折,不在資源,而在信念與行動】
從工地搬磚到數位創業,從基層打工人到帶領團隊協助企業轉型,我走的這條路沒有速成捷徑,但每一段歷程都鍛鍊出今天的我。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出發點,而是你是否勇敢選擇「重新出發」。
現在的我,仍在不斷學習,也持續實踐「讓數據為人服務,讓策略為夢想鋪路」的理念。如果你也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想說——相信自己,轉彎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起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