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工具快速進化,文案生成變得比以往更快、更便宜,品牌要不要乾脆把內容交給 AI 來做?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
不同類型的企業,適合的品牌與文案委託方式,其實完全不一樣。
根據企業類型,決定該怎麼用 AI
大企業:可以交給 AI,但要注意機密性與品質控管
大企業有資源測試各種自動化工具,也有完整的行銷部門和品牌規範,利用這些資料來使用 AI 產出草稿、彙整報告、產出 FAQ 內容都很有效率。
但要小心的是:內部資料的機密性(不能被 AI 收集到)與進行高度差異的風格化,是目前多數 AI 系統無法精準處理的部分。建議由內容經理控管出稿標準,建立使用規則。
中小企業(有行銷部門):適度使用 AI + 委外合作最有效
如果你的企業內部已有行銷或品牌人員,AI 可以協助簡化重複性工作、彙整市場資料或初步草擬文案。
但當遇到行銷身兼廣告投放甚至業務等中小企業的常見工作型態時,將內容產出的工作外包給合適夥伴,會更具成本效益。
中小企業(無行銷人員):絕對不要全交給 AI!
對於沒有內部行銷人力的小型品牌或自營業主來說,可能會以為自己弄一弄就很棒,但是對於明眼人來說,產出的呈現品質差太多了。AI 不會幫你建立敘事邏輯,也不會知道品牌價值要說什麼。
如果中小企業本身不是廣告代理商型團隊的類型,建議找尋合作對象協助(不管是直接產出或者幫你控管 AI 品質),而非只靠工具代工。
該找誰?唯一解答:
現在市場上的選項太多,從全自動生成、低價寫手、內容農場,到高價顧問型寫作者,但真正適合品牌長期合作的對象,只有一種:
同時理解內容策略的本質,又擁有 AI 操作經驗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 AI 本身只是輔助,不會幫你做判斷:只有理解品牌核心的人,才知道要如何訓練 prompt、調整語氣、選擇內容。
我很常講一件事:AI 超級會廢話,它會為了把事情說清楚,而把完整的邏輯全部列給你,但是事實上真正的人類在描述事情的時候,絕對不會做這麼沒必要的事,而只是挑選重點。
怎麼開始合作?推薦一套可調整的流程
很多品牌都有這個狀況:手上其實已有不少資料,也知道自己的產品強項,但卻無法用清楚、有力的語言對外表達。這時候,可以參考以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