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前額葉皮層」正慢慢發展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6歲幼兒——前額葉皮層的「情緒小司機」🧒🚗

前言:孩子的大腦開始「上路」啦!🧠🛣️

2-6歲的孩子,像剛學會開車的小司機,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正慢慢發展,開始學習怎麼踩煞車、轉方向。這時期,爸媽的陪伴和引導,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副駕導航員」!

什麼是前額葉皮層?為什麼這階段很關鍵?🧩

前額葉皮層的角色

  • 總指揮:負責計畫、判斷、控制衝動。
  • 情緒煞車:遇到情緒風暴時,幫助孩子慢下來,不會一衝動就爆發。

2-6歲是「練習期」

  • 這階段的孩子,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說哭就哭,說笑就笑」。
  • 他們的大腦還在學習「自我控制」,需要爸媽溫柔陪伴,教他們怎麼認識、表達和調節情緒。

情境一:玩具搶奪大戰!🧸⚡

兩個小朋友為了同一個玩具大吵大鬧,你的孩子氣到大哭,甚至動手搶。

心理學怎麼說?

  • 情緒共調(Co-regulation):爸媽的冷靜和陪伴,是孩子學會「踩煞車」的關鍵。
  • 命名情緒: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因為玩具被搶走了?」),能讓他的大腦學會「辨識」和「管理」情緒。

情境二: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

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他緊抓著你不放,哭得梨花帶雨。

心理學怎麼說?

  • 安全基地理論:爸媽是孩子的「安全基地」,你溫柔的擁抱和安撫,會讓他知道「分開沒關係,爸媽還是愛我」。
  • 建立信任感:這些經驗會強化前額葉皮層和邊緣系統的連結,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新環境。

爸媽是「導航員」,孩子是「小司機」🗺️🚦

  • 導航員:你用溫柔的語氣和行動,幫孩子指引方向,遇到「紅燈」時提醒他停下來。
  • 小司機:孩子慢慢學會自己掌控方向盤,遇到情緒紅燈不再亂衝亂撞。

技巧:怎麼當好「情緒導航員」?🛠️

1. 陪孩子說說感受

  • 問問孩子:「你現在是生氣還是難過呢?」
  • 用簡單的語言幫他命名情緒,像是「你現在有點不開心對嗎?」

2. 給予情緒出口

  • 提供安全的方式讓孩子表達(如畫畫、玩黏土、用肢體動作)。
  • 告訴他:「生氣可以說出來,不用打人。」

3. 一起練習「深呼吸」

  • 當孩子情緒來時,帶著他做幾次深呼吸,像吹泡泡一樣慢慢吐氣。
  • 這能幫助前額葉皮層「踩煞車」,讓情緒慢慢平復。

4. 穩定作息與規則

  • 穩定的生活節奏,能讓孩子有安全感,減少情緒爆發。

心理學小知識:依戀與自我調節能力🧪

  • 安全依戀:爸媽溫柔的陪伴,能強化孩子前額葉皮層與邊緣系統的連結,讓他學會自我調節。
  • 不安全依戀:如果常被忽略或責罵,孩子容易情緒失控,遇到挫折時不知所措。

真實媽媽經分享:陪孩子「開車」的日常🚗👩‍🍼

「有次兒子在公園和小朋友搶鞦韆,氣到大哭。我蹲下來抱著他,輕聲說:『你是不是很生氣?媽媽陪你一起深呼吸。』幾次深呼吸後,他慢慢平靜下來。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的陪伴,就是他的『情緒導航』!」

小提醒:特殊體質孩子也需要「情緒導航」💡

如果你的孩子像我家寶寶一樣有蠶豆症,遇到身體不舒服時情緒更容易波動。這時更需要爸媽的溫柔陪伴和理解,幫助他穩定情緒。

常見迷思破解:情緒來了要「壓抑」嗎?🙅‍♀️

答案:不用! 情緒來時,最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面對、一起找出口,而不是強迫他「不要哭」、「不要生氣」。這樣反而能讓他學會健康表達情緒。

安全依戀 VS 不安全依戀

raw-image

總結:你就是孩子最棒的「情緒導航員」!🗺️💖

2-6歲是孩子大腦「上路」的黃金期,每一次你溫柔的陪伴和引導,都是在幫他的大腦「接線」,讓他學會掌控情緒方向盤。這些日常的小舉動,能讓他成為一個有韌性、勇於探索、懂得自我調節的小司機!

「爸媽的愛,就是孩子大腦最溫柔的導航。」👩‍🍼✨

心理學與腦科學重點

  • 依戀理論強調早期互動對大腦結構與情緒調節的深遠影響。
  • 前額葉皮層與邊緣系統的連結,是情緒自我調節的關鍵。
  • 安全依戀能強化孩子的壓力應對、人際互動與自信心。

給新手爸媽的溫馨叮嚀💌

每一次的溫柔回應,都是在幫孩子的大腦「接線」。不用擔心陪太多、安撫太多,這些都是在幫他貼上「情緒安全帶」!相信自己,你就是孩子最棒的「情緒導航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mmerM的沙龍
7會員
130內容數
用無數夜晚,拼湊瑣碎時間 累積很多AI育兒文章,並整理成筆記 看不懂艱深用詞,一次次與AI對話、詢問 才做成比較完整的系列跟大家分享 歡迎一起討論這些文章主題 目前使用多款AI交叉討論、協作
Summer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SDT育兒實踐:打造內在動機的快樂家庭!🌈🥳 第五篇:SDT育兒實踐:打造內在動機的快樂家庭!🌟 各位爸媽們,恭喜你堅持到SDT育兒法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一路從認識「自主」、培養「能力」、到建立「歸屬」,現在,是時候將這三大需求融會貫通,應用到日常育兒中,打造一個充滿內在動機的快樂家庭了!
2025/07/28
SDT育兒實踐:打造內在動機的快樂家庭!🌈🥳 第五篇:SDT育兒實踐:打造內在動機的快樂家庭!🌟 各位爸媽們,恭喜你堅持到SDT育兒法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一路從認識「自主」、培養「能力」、到建立「歸屬」,現在,是時候將這三大需求融會貫通,應用到日常育兒中,打造一個充滿內在動機的快樂家庭了!
2025/07/27
0-2歲寶寶——依戀是大腦的「魔法貼紙」👶✨ 寶寶的大腦像什麼?🧠🎨 想像一下,剛出生的寶寶就像一張全新的白紙,他的大腦每天都在「施工」,每一次你溫柔的擁抱、安撫、微笑,都是在這張白紙上貼上一張張「魔法貼紙」。這些貼紙不只是裝飾,而是幫助寶寶的大腦建立「情緒電路」,讓他未來遇到小挫折時,有
2025/07/27
0-2歲寶寶——依戀是大腦的「魔法貼紙」👶✨ 寶寶的大腦像什麼?🧠🎨 想像一下,剛出生的寶寶就像一張全新的白紙,他的大腦每天都在「施工」,每一次你溫柔的擁抱、安撫、微笑,都是在這張白紙上貼上一張張「魔法貼紙」。這些貼紙不只是裝飾,而是幫助寶寶的大腦建立「情緒電路」,讓他未來遇到小挫折時,有
2025/07/26
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第四篇: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各位爸媽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給予孩子「自主」和「能力」的空間。今天,我們要來聊聊SDT三大需求中最溫暖、最核心的一環——「歸屬感」!當孩子感覺被愛、被接納、與他人有深厚連結
2025/07/26
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第四篇: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各位爸媽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給予孩子「自主」和「能力」的空間。今天,我們要來聊聊SDT三大需求中最溫暖、最核心的一環——「歸屬感」!當孩子感覺被愛、被接納、與他人有深厚連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一、 最近有個研究發現,新手爸爸的大腦皮質也會減少,承擔越多照顧責任、跟小孩感情互動越緊密,大腦皮質減少的程度越高。 二、 原本認為這種減少,只是大腦皮質因應新生兒出現的修剪、調整,但追蹤一年後,發現承擔照顧責任越多、大腦皮質減少越多的爸爸,出現更多的憂鬱、焦慮症狀,睡眠品質更差。
Thumbnail
一、 最近有個研究發現,新手爸爸的大腦皮質也會減少,承擔越多照顧責任、跟小孩感情互動越緊密,大腦皮質減少的程度越高。 二、 原本認為這種減少,只是大腦皮質因應新生兒出現的修剪、調整,但追蹤一年後,發現承擔照顧責任越多、大腦皮質減少越多的爸爸,出現更多的憂鬱、焦慮症狀,睡眠品質更差。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Thumbnail
閱讀心理學家Jeanne Chall將閱讀分為六個階段: 零階段「前閱讀期」:出生到上小學前。孩子開始認識標誌、單字、自己的名字、符號等,學習文字的概念、音韻的不同,也開始假裝讀書。 階段一「識字期」:一、二年級。孩子進入正規學校學習,開始大量認識國字、唸簡單的文章,也慢慢具備文字解碼能力,例如
Thumbnail
閱讀心理學家Jeanne Chall將閱讀分為六個階段: 零階段「前閱讀期」:出生到上小學前。孩子開始認識標誌、單字、自己的名字、符號等,學習文字的概念、音韻的不同,也開始假裝讀書。 階段一「識字期」:一、二年級。孩子進入正規學校學習,開始大量認識國字、唸簡單的文章,也慢慢具備文字解碼能力,例如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