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能回答,而是我更想給她們選擇的能力。
今天久違回到母校國中,帶著學弟妹們訓練。
訓練結束後,兩位學妹走來問我:
「學長,你有推薦的高中嗎?我們升九年級準備要面臨升學問題,但我還想繼續練田徑。」這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問題,但我卻突然卡住了。
備註:用體育類或藝術類特殊領域升學,稱為獨招。
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問:「你們想專練哪個項目?」(她們說標槍和全能。)
我會這樣問的原因是,教練讓他們多元發展,不侷限於一種項目。
因為每間學校的強項不同,有的學校專練長跑,有的學校著重投擲項目,而我不能憑印象推薦。
我當下還是說了兩所學校的名字(其中一間是我的母校)。但說完,我就覺得不對了。
▌「推薦」真的有用嗎?
回答問題後,我下意識覺得不對,不能直接告訴答案,這是她們的課題。
她們來問我,代表她們對升學仍有許多不確定。
但,如果她們的實力夠強、有好成績,那麼主動權就會在她們手上,不是靠問詢問或推薦來獲得心理安全感,而是靠自己選擇。
比起問學長,我更希望她們問自己:「我有沒有實力選擇學校?」
▌態度很好,但成績才是硬道理
這兩位學妹在訓練上的態度深受教練肯定。
但很現實的是,獨招第一關看到的是成績證明,這是校隊老師評估選手最直接的依據。
態度可以展現,但不能取代成績。它只能做為一個主觀的加分,難以衡量你進入學校後的態度依然很好。
▌那該怎麼辦?我給她們三個建議:
1. 專注提升術科成績
唯有提升實力和獲得成績證明,在面對升學階段時有「主動選擇」的能力,而不是「被動等待」術科測驗,然後等錄取結果,或是等第二次獨招。
所以,成績是爭取主動權的核心。不是等別人來挑你,而是要成為能「自己挑」學校的人。
2. 善用教練的推薦與資源
教練可能認識其他學校的教練。只要你平時訓練態度良好,教練也更有立場推薦你。而多數教練會傾向相信教練們的話。
當時她們聽到我這樣說,表現出緊張的神情、不想問教練講的行為。但她們沒有意識到教練推薦的強大之處。
3. 主動拜訪、爭取曝光
比賽期間可以主動找心儀學校的教練聊天,表達你想進校隊的決心。
記住,這不只是禮貌,更是自我曝光的方式。
▌總結:讓實力決定選擇,不靠別人「介紹學校」
我個人傾向用實力來證實自己的能力。
因為,態度展現了你對自我的期許,但成績決定你能不能擁有選擇權。如果實力還不夠,那就想盡辦法提升它,並創造機會曝光自己。
畢竟,沒人能替你決定要去哪裡,只有你能說服別人為什麼要選擇你。
Ps.
我當時被問的時候,內心很掙扎。看到她們認真訓練的態度很想引薦給我的母校教練,但是她們目前沒有成績證明,我也很難替她們說話。
只有提升自己術科成績,才能有能力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