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導演用「人性殘酷」當擋箭牌,觀眾只能承受劇情變笨的痛苦🟥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在海上從第二季飄到第三季的黃警官,他的作用是什麼?收養一個女兒+456億?👆
一、導演說要探討人性,我們卻看不掙扎
導演說:「我想探討人類最後的出路是什麼?」
但我們在第三季,根本沒有角色在思考這件事,反而是:- 玩家只剩公式化選擇(誰活誰死)。
- 士兵與畫家等「中介角色」被過度鋪陳卻沒有選擇權。
- 主角變成道德代言人,但做的決定其實跟「劇情進度表」同步,沒有主體性。
🧨吐槽點:如果劇中人自己都不在掙扎,導演兼編劇憑什麼要求觀眾去反思「人性的極限」?
二、導演說不做團圓結局,但不是每個劇都要做成黑鏡
導演說:「如果故事是反映現實,就不該有大眾喜歡的結局。」
沒錯,但問題是——第三季並沒有提供一個更深刻、更值得的替代品。
- 第二季的悲劇結尾,是角色做出「代價與犧牲」的選擇後產生的痛感。
- 第三季則是:「喔?你以為這樣就結束?我讓你絕望到底!」然後再讓主角看著大家死光,還說些道德金句。
🧨吐槽點:悲劇不是喊幾句希望破滅就成立,而是建立在敘事推力與情感對價上的。這季什麼都沒鋪,就直接掀桌,觀眾不是痛,是傻眼。
三、導演說這劇更陰冷,但其實只是更空洞
導演說:「這個世界的希望更少了。我希望每個人問自己還剩多少人性。」
講這句話之前,你至少要給觀眾一些「人性在掙扎的瞬間」吧?
- 賢珠死時,沒人記得他曾經做了什麼選擇。(要用花絮+字幕來解釋。)
- 老奶奶的死,只為了主角下一集能動起來。
- 士兵揭露身世,沒有任何劇情後果或角色對應的反應。
🧨吐槽點:這不是陰冷,是編劇自己把劇本塞進冰箱裡冷藏了。
✍️結語:導演的自我辯護,不該是劇情鬆散的免死金牌
第三季讓人失望,不是因為它黑暗或不團圓,而是它連黑暗都寫得公式化。
我們不是不能接受角色全滅,我們不能接受的是——
他們為什麼死?怎麼死?為誰死?都講不清楚。
如果導演要講人性與出路,請給我們「能感受到人性重量的角色」。
如果導演說這是世界的現實,那請至少也該給我們一段「能讓人疼的真相」,而不是只剩下模板角色、空心對白和硬拗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