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1️⃣這些角色,是「觀看者的陰影」?
以第三季的寫法來看,這些士兵/警察似乎被安排成「中間人」——他們既不在遊戲中,也不屬於權力階級。 他們是執行命令的人,是制度的手,是資本的影子延伸。
或許導演(兼編劇)想透過這些角色說:
「不是只有窮人才是被壓迫的,連『看起來擁有制服、執法權』的角色,其實也只是被控的棋子。」
📌理論上,這是一個可以成立的階級隱喻,但問題來了:第三季根本沒有處理他們的「掙扎」與「選擇」。
這些角色不是「被困在制度中」的悲劇人物,而是功能性的擺設。他們沒有具體的衝突,也沒有掙扎。他們就只是——在螢幕上「多演幾分鐘」,然後什麼都沒改變。
2️⃣階級悲劇的失焦:不是不能講,是你講得太薄
這些人是要反映韓國的階級制度嗎?
韓國影劇從《寄生上流》、《D.P.逃兵追緝令》到《少年法庭》,都在挖「階級翻轉不可能」這件事,但《魷魚遊戲》第三季的問題在於——它想講這些大命題,但只靠幾場對話和鏡頭撐起來。
📌沒有角色發展,沒有制度崩壞的可能,甚至連「矛盾」都稀薄。
我們看著那些士兵講著像社會學期中報告的台詞:「人不是選擇,而是被逼到絕境才服從」。
「OK,那所以你現在準備怎麼掙脫?」、「你準備叛變?反水?救人?」
都沒有!他們只是說完這些話,然後繼續照規則走。
3️⃣最致命的錯誤:把「制度控訴」當成一種裝飾
導演或許誤以為:「只要放進一些基層角色、讓他們看起來很痛苦,觀眾就會覺得我有社會深度。」
📌控訴不是靠誰比較慘,而是靠誰敢選擇。
第三季的士兵與警察,既不掀翻制度、也不自我毀滅、也沒有反抗,他們是掛在牆上的概念藝術,沒有任何敘事意義。
🔢結論:這些角色的「翻不了身」是編劇沒給他們梯子
《魷魚遊戲》第三季最大的失敗是:
- 它看起來很有意義,但實際上什麼都沒說。
- 它在描寫制度壓迫,但角色不掙扎。
- 它在談階級悲劇,但劇本不推進悲劇的深度。
- 它安排了新視角,但視角空洞、沒有觀點。
說穿了就是一句話:
這些人不是不能翻身,而是劇本根本沒讓他們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