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在讀一篇文章時,感到內心的澎湃?
你是否曾經在看某本小說時,感到掌心的重量?
這些經驗我都有過。記得那是國小四年級的下課時間,途經音樂教室時,我的目光被門口櫥窗裡的小冊子吸引。大紅色的封面,上面寫【蒲公英希望月刊】。我翻開閱讀其中的文章,裡面的字字句句感覺十分有生命力,讀來讓人渾身充滿力量,感覺可以立刻去操場跑五圈。

2014年的十月號,這應該是我第一本蒲公英。從包書套就看得出來我當時特別喜歡這本(只有這本有包)
以下節錄月刊的幾段文字:
「你我都有一些荒唐、錯誤、甚至不堪回首的日子,但無論我們如何的糟糕,永遠都不減我們應有的價值,所以看見自己的價值,並學會珍惜自己,就能不輕易放棄。」
「你正在挫折沮喪當中嗎?你是否覺得徒勞無功?再多堅持一下吧!繼續全力以赴,有些事情過了一些時候,必會越來越清楚,而答案或許就在下一個時刻出現!」──【越挫越勇】,保羅。
「能享受珍惜過程,並從中萃取學習的經驗,就能不以一時成敗來論定努力的價值。」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一定需要努力。』而努力所換來的,雖然不一定是夢想的實現,卻可能是一個新的機會、一個更強壯成熟的自己、或是一條更確定的方向。」
「不要害怕繞遠了路、浪費了時間,因為當每一天都全力以赴、每一天都樂在其中,那麼所踏出的每一步都必定是有價值的,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記得要給自己一個掌聲。」──【過程之美】,愛蓮。

看得出當時的我真的有受到鼓舞,我很努力,甚至還畫重點www
這些文字對當時的我十分受用。由於櫥窗上有字條寫著:冊子可以拿走(差不多是這個意思),我當然是帶回家好好看看。
而後來的每個月,到音樂教室的櫥窗蒐集每個月新出的蒲公英希望月刊,成為了我的習慣,一直到國小畢業。家裡也許有逼近二十本(而且是不重複的),說我是蒲公英希望月刊的富翁也不為過。國中畢業時我甚至送了同學幾本,應該會覺得我是怪人www
我認為:
文字,是有力量的、有重量的,它能鼓舞人心,也能讓我們看見更寬廣的世界蒲公英希望月刊,是我心靈的啟蒙老師;是它讓我開始注意到內在世界,開始能夠進行自主的抽象思考,開始聆聽內心的聲音。
或許是在那天接觸到希望月刊,閱讀那些文章,帶動了我大腦中的齒輪咖咖地轉動。(不過也可能是剛好大約10歲,是皮亞傑所說的「進入抽象思考」的年齡)
不過,希望月刊的文字現在已經沒有帶給我如國小時的悸動了。一方面是因為有閱讀過,一方面是因為裡面的文章都是鼓勵人向前衝衝衝、堅持、努力等的心靈雞湯,對於目前的我而言並不那麼受用了。現在的我,更注重的是健康與休息。這些文字當然非常正向,但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就像我們不該對憂鬱症患者說「加油」,因為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
(分享蒲公英希望月刊並沒有宗教上的意圖。我自認不是基督徒。((有押韻!
歡迎分享你感到很有力量的字句及來源!
共勉
2025.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