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後一哩路,最後的練習。
這最後的幾次打得非常好,當天正式來,會不會如今天那麼好,已經不那麼重要。因為所謂的達成,大部分都已經在那之前完成了幾近9成。
那剩下的1,就留待給當下,屬於任何一種狀態中,
去接納,去包涵,而若能如此則實屬圓滿。
走過神聖的未知之前的每一種盡力。那都在盡力做到最好中完整顯現與表達了。
這一次有好多「最」
「年紀有最大的」-阿嬤,阿嬤70歲,是宥潔的阿嬤。影片中有提及為什麼代替媽媽參加。歡迎大家進入影片好好聆聽。
「最遠」-每次來練習都從台南過來的凱文媽媽,這麼遠來回跑,值不值得呢?
「最緊迫」-兩位國軍爸爸,超緊迫的時間不足,總是在夜間面開始時,才開始悄悄地練鼓,仍不願放棄。
「最難」-大家覺得最難,其實每一次都在超越,所以一開始都可能覺得最難。但練完後,應該會覺得其實一晃眼,音樂就結束了,鼓打完了,舞也跳完了。



結果是必然
每一次,我能預知結果就是如此。
但一開始這麼說,大家一定會質疑自己,「這麼難怎麼可能。」
但我只是說說,然後留給家長們自己去驗證。
這一條練習的路勢必自己走過,才能自己解開過程中的謎團,進而認識自己。
而我能預知,不是神通的意思,而是經驗告訴我,這些練習的爸爸媽媽,
一旦進入了,就變成了孩子。一旦變成了孩子,我就知道機會來了。
因為在我眼中「沒有不可教的孩子」、與「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縱使程度能力不一樣,快慢不一樣,但完成的狀態與樣貌一定是全面上來的。
結果就是-總是值得慶賀,與應該慶賀,因為完成了。
所以達成目標是必然的結果,
嚴格不嚴厲,以愛為基底,就能接受嚴格的要求。
這是一個法寶。
嚴格中,讓自己保有著初衷與承諾,
在不放棄中,讓自己有機會見證到未來的自己。
從識譜、聽音樂、教動作、帶領概念、識別目標、認識自己,
都不馬虎,與嚴格的要求需要不斷反覆的部分,就比較容易進到跨越的點。
但學習不是要快樂嗎?這樣會違背我的理念嗎?
我說的就是-快樂學習其實必須建構在嚴肅的態度上。
但不代表不能放鬆,其實我放得可鬆了,
我允許一切,所有做不到的、做不好的、以及真的想放棄的。
唯有允許自己行使自己的自主,才能有機會看見自己不想放棄的信念。
若是都由我來告訴大家「你不可以放棄」、
「你不可以這樣、或那樣」、「你不能這樣不然就會怎麼樣」,
......那麼有可能一片倒吧~
把我的角色換成你是父母的角色,來要求正在學習中的孩子,
那麼結果或許一樣。若要孩子不放棄,繼續下去,
那麼就允許他們可以放棄、可以失敗、可以做不對、做得不好。
學習都一樣
我花了一些時間,在傳遞關於「一樣」的真理。
所以不是只有教打鼓,為了表演、為了送給孩子一份禮物。
那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把所有過程都當成體驗,體驗當個孩子、當個學生,
如此你會發現原來我也這麼多猖狂的小我,在跟自己抗爭。
好難、好討厭、好累、好氣自己學不會、如果沒參加就好了。
這就是回到孩子的狀態。
但一旦有機會被教導真理,而不是道理,
那麼遇到困難知道該如何轉化的時後,就會保持距離,讓自己去觀察自己,
進而看見自己的成熟懂事。
大家都覺得蒲公英家的老師們想都很厲害,什麼都會,
其實如此這般運作,每個人都可以此見證到自己的厲害。
這仍值得慶賀的一刻。
感動的時刻是自己的
昨晚心得分享,
有人找到了感動,是因為想要找回感動。
有的人想成為典範,讓孩子看見;
有的人想挑戰自己,的確,突破與超越是自己的事,只是恰巧有這樣的機會。
每一個人都在借力使力中,團隊盡力中、參與中,找到感受進入感動的層次。



最後的表演,就在明天/這是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很想說,要來看我們表演喔~
但是只有大班的親友們可以參與,
不過,可以先看看我們練習的全紀錄,
明天晚上不能進來幸福廣場的觀眾們,歡迎來圍牆外觀看或者等我們的表演影片。
另外,我們已經接到商演了,7月26晚上的順賢宮廣場,
歡迎去看看那班有一個水世界的活動。雖然不是全部成員都能去外面表演,
但心很熱切地接受邀約。
對魔莉園長來說
訓練,演出,陪伴,分享,
我也只是一直安排可以見證自己的機會,
無論是教導音樂、編排、或短時間表演的策略,
我也在挑戰自己,昨晚你們精彩的演出,我只能說這是個精彩的表演,
我也給自己拍拍手,教得真好。
感謝你們成為我這一個月的學員。
謝謝你們的努力成為另一面向的自己,
未來把這個信念帶著,然後成為一個正向積極的影響力,送給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