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駕駛,不只是交通問題,而是尊嚴與陪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年駕駛:我們不是在討論開不開,而是如何陪伴

「80歲的爸爸還堅持自己開車去市場,我該阻止他嗎?」

「看到新聞又是高齡駕駛肇事,真的好怕遇到。」

「但拿掉駕照,他是不是就連自由都失去了?」

關於高齡駕駛的爭議,近年來越來越多。

我們的社會正快速老化,長者仍持續活躍於社區與生活之中,

但當交通安全與自主生活權發生衝突時,我們該怎麼做?

不是他們不安全,而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根據交通部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高齡者的交通事故率與死亡率逐年上升。

視力、反應速度…等,這些駕駛所需的能力,在老化過程中難免退化,

這也讓高齡駕駛在突發狀況中的應對能力大幅下降。

但我們不能只看數據,然後簡單地下結論老了就不應該開車。

畢竟,對許多長者而言,開車不只是移動的工具,更是生活的自由與尊嚴。

開車,是老年人的行動自由與心理支柱

想像一下:你住在郊區,孩子成家搬到都市,巴士每天只來兩班,腳力也不如從前。

你想去市場買點新鮮蔬菜、去公園散步、去朋友家喝茶。但是沒車,等於什麼都不能做。

對老年人來說,駕照是一種象徵

我還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我沒有脫離社會、我還是個能做決定的大人。

當我們以你不行了為理由強制奪走這項權利,

我們奪走的,不只是車鑰匙,更是他們心中一部分的自我價值。

安全,與尊重,不該對立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放任?禁止?其實不是非黑即白。

關鍵是:我們是否給了高齡駕駛一個安全又有尊嚴的選擇空間?

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推動定期體檢制度與駕照條件調整,例如:

  • 每 3 年需通過視力、反應測試
  • 限制夜間、高速公路、長途駕駛
  • 鼓勵家屬與醫療專業人員共同討論駕駛能力
  • 更加完善的樂齡大眾運輸接駁/補助

這些制度的本質不是懲罰,而是保護。保護長者,也保護整體交通安全。

比起奪走,不如陪他一起轉彎

與其忽然告訴父母:你不能開車上路了,讓他們陷入抗拒與羞辱,

不如提前開始共同討論: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讓你更安全地出門?

感受被尊重,是讓人願意放手的關鍵。

也許可以陪他們去做高齡駕駛檢測

也許可以一起規劃無車生活的替代方案

甚至,你也可以陪他們坐公車、學會搭 Uber、或者探索社區接駁車的使用方式。

你會發現,他們要的不是開車,而是不要被拋下的感覺。

讓愛、自由與安全,同路而行

高齡駕駛的討論,從來不只是關於汽車和駕照,

而是一場關於老化、獨立、尊嚴與陪伴的深刻課題。

我們不能因為害怕,而橫刀剝奪年長者的自由

也不能因為愛,而讓危險繼續存在

真正的解法,是看見彼此的立場,是一起尋找一條能讓愛、自由與安全同行的路

也許那條路不在高速公路上,而在你願意陪他一起走的那段人生慢車道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宇宙碎片裡打撈溫柔
0會員
6內容數
在宇宙碎片裡打撈溫柔,寫給在時代洪流中努力保持清醒與柔軟的我們。 這裡談社會,也談自我。 從資訊過載、性別議題,到日常情緒與成長焦慮, 我試著在冷硬的現實裡,撿拾那些不被看見的情緒、觀點與希望。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為這個世界感到疲憊,卻仍不願放棄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那這裡或許會是你停靠的溫柔星球。
2025/08/13
這篇文章探討一杯咖啡的碳足跡,並提出減少碳排放的建議。從咖啡豆種植、加工、運輸到消費,每個環節都產生碳排放。文章建議選擇植物奶、自備杯子、支持公平貿易咖啡等方式減少碳足跡,並強調永續生活從日常小事做起。
Thumbnail
2025/08/13
這篇文章探討一杯咖啡的碳足跡,並提出減少碳排放的建議。從咖啡豆種植、加工、運輸到消費,每個環節都產生碳排放。文章建議選擇植物奶、自備杯子、支持公平貿易咖啡等方式減少碳足跡,並強調永續生活從日常小事做起。
Thumbnail
2025/08/06
死刑存廢是臺灣社會高度爭議的議題,本文探討死刑的嚇阻效果、錯判風險、以及對被害者家屬的影響,並反思死刑與正義、人性、文明的關係,呼籲以理性、同理心探討死刑存廢,而非僅訴諸情緒。
Thumbnail
2025/08/06
死刑存廢是臺灣社會高度爭議的議題,本文探討死刑的嚇阻效果、錯判風險、以及對被害者家屬的影響,並反思死刑與正義、人性、文明的關係,呼籲以理性、同理心探討死刑存廢,而非僅訴諸情緒。
Thumbnail
2025/07/30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勒索的議題,說明情緒勒索的定義、行為模式、以及如何從情緒勒索中走出來。文章指出情緒勒索常以愛、責任、親密關係為藉口,操控他人情感以達成目的,並強調真正的愛是尊重彼此的邊界與自由。文章也點出許多人可能同時是情緒勒索者與被勒索者,呼籲讀者學習溫柔地說出自己的需求,並從中找回自我價值。
Thumbnail
2025/07/30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勒索的議題,說明情緒勒索的定義、行為模式、以及如何從情緒勒索中走出來。文章指出情緒勒索常以愛、責任、親密關係為藉口,操控他人情感以達成目的,並強調真正的愛是尊重彼此的邊界與自由。文章也點出許多人可能同時是情緒勒索者與被勒索者,呼籲讀者學習溫柔地說出自己的需求,並從中找回自我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年紀大就是動作慢、講話老番顛嗎?100歲的阿公還騎機車環島、60歲的阿姨上台講脫口秀,他們用行動打破年齡界限,為新一代的老人發聲。 當你年過65歲或退休後,敢發聲說出自己的需求或夢想嗎?而當你到80歲時,還有作夢的勇氣嗎?
Thumbnail
年紀大就是動作慢、講話老番顛嗎?100歲的阿公還騎機車環島、60歲的阿姨上台講脫口秀,他們用行動打破年齡界限,為新一代的老人發聲。 當你年過65歲或退休後,敢發聲說出自己的需求或夢想嗎?而當你到80歲時,還有作夢的勇氣嗎?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