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序|風險與現實:讀《我們如何守住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當前地緣政治風險遽增的背景下,謝宇程於2023年出版的《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保護家人、事業、財產,需要評估的情勢,必須採取的行動》(商周出版),無疑是一部應時而作、切中民間關切的作品。

作者並非軍事專業出身,卻以其豐富的公共政策與知識服務背景,提出一套貼近民眾日常、結構清晰、可供實踐的風險評估與應對方案。全書從家庭與生活安全出發,展開一場集思廣益、尋求可行方案的社會對話,展現出知識書寫的公共性與責任感。 常民立場與知識整合的寫作取向 謝宇程生於1982年,學術背景橫跨商管與社會科學,曾任職智庫與市府研究單位,亦創辦高端撰述團隊「真識」,長年筆耕於公共事務。相較於傳統安全研究者或軍事戰略分析者,謝氏選擇回到一個台灣公民、家庭成員與企業工作者的日常視角,書寫一部關於「我們如何活下去」的現實之書。

他廣泛訪談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等領域的十四位專家,並獲三十六位意見領袖推薦,藉由多元知識的整合,為讀者梳理出一套風險辨識與行動選擇的思路。 核心問題與書中結構 全書圍繞四個核心提問展開: (1)棄守台灣是否可接受? (2)台灣是否守得住? (3)我們如何守住台灣? (4)我們該怎麼做? 在這些問題架構下,書中不僅呈現出中共武力犯台的潛在風險,更分析台灣在地理、戰略與軍民動員層面所具備的守備潛力。

書寫風格明晰,內容由大至小、由國家至個人,漸次推展,幫助讀者辨識「戰爭與我何干」的實質關聯。作者指出,家人安全、事業持續、財產保存,均將在戰爭情境中面臨挑戰,而這正是我們不得不正視此議題的起點。 可行的守台方案與具體行動建議 本書不僅揭示風險,更提出對應策略。謝氏強調備戰與自保並非軍方或政府的專責任務,而是全民共同的課題。他依據專家意見與自身研析,建構出四種可能結局的分析模型:慘敗失守、不戰獻頭、成功守禦、阻戰勝守。讀者可藉此辨識個人與家庭的脆弱點,進行有系統的風險管理。書中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包括: -制定家庭緊急應變計畫 -企業調整供應鏈與備援策略 -支持國防政策與公共監督 -投資國防相關產業、強化社會韌性 這些建議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從日常出發、貼近生活的行動呼籲,顯示出本書務實、親民的取向。 社會對話的起點,公共意識的催化劑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的價值,不僅在於其風險評估與行動指南的功能,更在於其所承擔的社會倡議角色。它試圖打破國防與安全議題的專業壟斷,讓普通民眾也能參與其中。

書中以「我們都是局內人」為隱喻,重新界定國防的公共性。這種說理而不煽情、理性而不抽離的書寫風格,使其既具知識的嚴謹,又有情感的溫度。 此外,作者亦指出台灣若能展現全民備戰的意志,更能獲得國際盟友的信任與支持,從而提升台灣的整體戰略韌性。這一點尤具啟發性:備戰,不僅是防禦的手段,更是外交的籌碼與民主的自我實踐。 風險社會中的必要之書 綜上而言,《我們如何守住台灣》是一部在地緣緊張情勢下極具時代意義的作品。它不預設答案,也不販售恐懼,而是試圖建立一種公共討論的語言與行動框架。

謝宇程以其跨領域經歷與書寫能力,成功將抽象的地緣政治轉化為具體的生活課題,讓讀者在思索「台灣如何守得住」的同時,也反思「我們如何共同守住台灣」。 在這場沒有硝煙卻真實存在的未來戰役中,本書如一張醒世之書,一面召喚全民的關注與參與,一面為我們預備好腳步與心志,守護所珍愛之人與家園。對於關心家人、事業與台灣命運的讀者而言,誠為一本不可或缺的行動指南。

■相關網址■

台灣安全守護報告籌備處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6zbDmLv7x/

■相關視頻■

真識研討會

https://youtube.com/@gen-see-symposium-zh?si=EVmKZRJlZlySnQuM


raw-image
商周出版(2023/11/07初版.3刷.)李建崑攝影

商周出版(2023/11/07初版.3刷.)李建崑攝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3K會員
1.1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7/19
在資訊過度流動、節奏持續加快的當代生活裡,「好好休息」成為一種難以實踐卻極為關鍵的能力。蔡哲宇博士的《好好休息》一書,從心理學與睡眠醫學出發,嘗試鬆動大眾對「休息」的既有想像,並提出一套兼具科學依據與實踐可行性的策略,為讀者提供重新整理生活節奏與身心狀態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7/19
在資訊過度流動、節奏持續加快的當代生活裡,「好好休息」成為一種難以實踐卻極為關鍵的能力。蔡哲宇博士的《好好休息》一書,從心理學與睡眠醫學出發,嘗試鬆動大眾對「休息」的既有想像,並提出一套兼具科學依據與實踐可行性的策略,為讀者提供重新整理生活節奏與身心狀態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7/18
在台灣瞬息萬變的政治光譜中,能橫跨藍、綠兩大陣營並身居要職的人物屈指可數,前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及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無疑是其中最受敬重的代表之一。他的自傳《和光同塵:李大維的臺美斷交、九二共識、臺海風雲》,不僅是他個人超過四十載公職生涯的詳實記錄,更是一部映照台灣近代外交史與兩岸關係
Thumbnail
2025/07/18
在台灣瞬息萬變的政治光譜中,能橫跨藍、綠兩大陣營並身居要職的人物屈指可數,前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及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無疑是其中最受敬重的代表之一。他的自傳《和光同塵:李大維的臺美斷交、九二共識、臺海風雲》,不僅是他個人超過四十載公職生涯的詳實記錄,更是一部映照台灣近代外交史與兩岸關係
Thumbnail
2025/07/16
《學會提問》(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由Neil Browne與Stuart Keeley合著,是一部超越傳統邏輯推理指南的深刻作品。它不僅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書籍,更是一部引導我們反思“為何思考”的心智啟發之作。
Thumbnail
2025/07/16
《學會提問》(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由Neil Browne與Stuart Keeley合著,是一部超越傳統邏輯推理指南的深刻作品。它不僅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書籍,更是一部引導我們反思“為何思考”的心智啟發之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寫給公民的40堂思辨課 作者:公民不下課 出版:平安叢書 筆記 貧窮只是沒有錢嗎? 這是一本個個章節都概述一項台灣政策,並在每章節結尾提出疑問讓讀者思考台灣現況遇到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書中四大章節讓讀者從個人、社會、全球化、世界四面向切入,以下整理各大章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寫給公民的40堂思辨課 作者:公民不下課 出版:平安叢書 筆記 貧窮只是沒有錢嗎? 這是一本個個章節都概述一項台灣政策,並在每章節結尾提出疑問讓讀者思考台灣現況遇到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書中四大章節讓讀者從個人、社會、全球化、世界四面向切入,以下整理各大章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台楊憲宏的節目專訪,針對由我主編的新書《全球印太戰略》發行進行介紹,受訪內容分為上、下集。 本集:《全球印太戰略》(下)─台灣如何建立自己的印太戰略。
Thumbnail
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台楊憲宏的節目專訪,針對由我主編的新書《全球印太戰略》發行進行介紹,受訪內容分為上、下集。 本集:《全球印太戰略》(下)─台灣如何建立自己的印太戰略。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