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中,我們都希望能夠獲得無條件的愛。我們期盼另一半能夠發自內心、真心誠意地讓我們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
又或許,我們未曾真正經驗過那樣的愛,但內心仍有一份深深的憧憬與期待。而這份期待,也會隨著我們進入關係中表現出來。
然而,當我們帶著這份期待進入關係時,往往會忽略,我們早已不是那個脆弱、需要時時被呵護的孩子。
同樣地,在關係中的對方也是如此。我們都有各自成長的故事與經驗,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與價值觀。
這些看法與價值,也許部分相同(但大多數時候是異同並存的),然而我們都擁有情緒、感受與想法,並且同樣重視彼此的關係。
有時,在互動的過程中,彼此無法完全符合對方的期待。但透過溝通、討論,甚至是邀請與要求的方式得到的期待與回應,雖然不一定來自於主動或自發,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
因為,關係並不是原生家庭的延伸。我們是在家庭中成長,但在新的關係中彼此學習。
有時,當一方帶著高漲的情緒、勉強地回應另一方的期待時,也正是在表達對這段關係的重視,這本身就具有意義與價值。
回應關係中的期待,是一門功課,也是一種修煉。無論是哪一方,只要願意回應,只要在內心仍舊紛擾之際,仍願意給出善意與回應,這都是值得珍惜的、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