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通來自合作已久的商業夥伴的電話,內容大致是關於某些合作協議需要做出改變。
結束對話後,問題仍待解決,留下的是自己內心尚未平息的情緒。
回想整段對話,訊息來得太快,自己的反應也太快。此刻再看著內在的自己,對對方湧現許多評價:
我覺得他不負責任、情緒化,明明是自己的困難,卻還要包裝成指責,直接把問題丟給我們。
接著,我也開始打電話向夥伴抱怨,開始甩鍋、指責對方。
當我有機會靜下來,看見腦海中這些聲音時,突然意識到:更深層的內在,其實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我接收到訊息的當下,也在第一時間就啟動武裝與防衛,沒有機會真正接觸冰山底層的感受,只看見了表層的語言與情緒反應。也就無法真正的接觸對方的底層需求。
幸好,我還有一些夠穩定的夥伴能夠聽我傾訴,幫助我梳理內在的思緒。
朋友的經歷像是打不死的「小強」,在我心中更是穩如泰山的「大強」。他沒有諮商背景,卻總能接住我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