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造機會,我們也很常見到另一種哀嚎,也就是你所負責的業務,是屬於那種「做得好應該,做不好該死」的業務,舉個例子來說,你現在能夠閱讀這篇文章,是因為有穩定的網路連線,但你會因為網路非常穩定,而衷心感謝網路的維運人員嗎?當網路ㄧ斷線,不管斷線多久,你都馬上超級不開心,想要馬上打電話給網路公司的客服或是維運人員,充分表達你的不滿,如果你剛好打了三萬字長篇報告或文章,正要透過網路進行存檔,更可怕的是,你甚至本地端還沒有備份,就在這個時刻網路斷線了,我想你的理智線應該也會伴隨網路線一起斷線。
如果你正好負責這種「做得好應該,做不好該死」的業務,那你又要怎麼「創造」機會呢?我試著列舉幾個方向給你參考看看,如果是以網路為例,雖然網路業務的屬性,稍微有點偏向「做得好應該,做不好該死」的類型,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如果你能提出幾個創新的架構,更低成本的維運方案,或是更穩定不容易斷線的線路框架,然後把這些提案上呈給你的主管們 [請參閱職涯分享-職場篇-等待機會,創造機會,把握機會(1)],我相信都能創造出機會。
但你有可能兩手一攤,生無可戀的說,其實在你的業界,框架跟製程已經定型了,已經不可能改變了,所以不可能有什麼創新的提案。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認為有幾個可能,一種是,好吧,你講的的確是真的,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本業外」的專案來「創造機會,舉例來說,也有以網路為例,你的本業的確是網絡維運,但你還可能接收到上級主管交付的任務,希望你幫忙要如何行銷網路的貢獻,也或者是,你網路的穩定,為哪些事情帶來了好處,這些好處可能是增加產能,可能是減少損失,也或者是,你需要跨組織合作,例如網路搭配資料庫,或是網路搭配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本業外」的專案,也都很有機會,讓你去「創造」機會。
但另外一種可能,是雖然你認為「框架跟製程已經定型了」,但實際上只是你還沒把自己推進到極限,還沒想出更好的提案罷了,現實的世界中,每天都有新的技術在推出,網路從2G變3G,3G變4G,現在已經進步到5G。再以星巴克為例,它就是咖啡店,但它總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每季主打各種神奇的飲品,也有著各種吸引人的會員優惠方案,但說實在的,它也可以兩手一攤說,我就是咖啡店啊,咖啡豆就是那樣啊,泡咖啡就是那樣啊,所以就不求改變。
機會是要被「創造」的,事在人為,謀事在人。被動的等待機會,被動的等待被分配,那都很有可能等到花兒都謝了,而且就算你等到了,也不見得是你所期望的結果或方向。所以如果真的成功,我衷心的建議,平時就要「經營」,充分的「準備」好自己,試著把自己「推進」到極限,當你覺得,「應該就這樣了吧」的時候,請不斷地再告訴自己,應該還有更多更好的提案跟作法,請不要輕易地放過自己,如此一來,我們才有機會,往更好的待遇跟職階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