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胎教到國小:蒙特梭利教育、音樂律動與108課綱的教養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前篇所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教育的起點遠在孩子出生前。作為一名退休高中資訊與生活科技教師,以及兩個孩子的父親,我與妻子從胎教開始的教養實驗,結合蒙特梭利理念與信仰指引,為孩子從零歲到國小的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透過精心設計的蒙氏教案、教材與教具,以及音樂與律動教育,我們培養了孩子的好奇心、專注力與節奏感,為未來108課綱的自主學習埋下伏筆。這場實驗證明,父母的陪伴與親力親為,是點亮孩子學習之路的關鍵。

胎教:感官刺激的起點

科學研究顯示,胎兒期是大腦神經元連結的關鍵階段(參考《嬰兒與母親》專題)。懷孕時,我與妻子深受蒙特梭利感官學習與信仰啟發,為孩子實踐胎教。我們每天播放莫札特與巴哈的古典音樂,這些溫和旋律刺激胎兒的聽覺發育。孩子出生後的閱讀時間,我們堅持使用實體繪本,閱讀大量的繪本故事與聖經篇章,並輔以簡單解說。例如,朗讀《創世記》時,我們會輕聲解釋「上帝創造光」的意義,讓胎兒透過聲音感受故事的溫暖。妻子每天與孩子「對話」,分享生活點滴,如「今天我們聽到風聲」,建立情感連結。

我們選擇實體書而非電子閱讀,旨在保護孩子的視力,並透過翻頁的觸覺回饋促進神經元連結。蒙氏教育強調感官刺激,這種觸覺與聽覺結合的胎教,讓女兒出生後能快速辨認繪本圖案,三歲時哼唱簡單旋律;兒子則對故事中的動物圖案充滿好奇,常伸手觸摸書頁。箴言4:23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胎教是孩子心靈與智慧的第一道光芒。

蒙特梭利在家:教案與教具的啟發

進入幼兒階段,我們將蒙特梭利理念融入家庭教育,透過教案、教材與教具打造自主學習環境。蒙氏教案強調「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在自由中培養紀律。我們設計每日至少20分鐘的「感官探索」教案,例如用蒙氏教具「粉紅塔」讓孩子堆疊方塊,學習空間與平衡;「數字棒」則幫助他們認識數量與順序。自製教材如手繪的顏色卡片,搭配繪本故事,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分類與觀察。女兒透過粉紅塔培養專注力,國小時能獨立完成美術作業;兒子則用數字棒練習數數,展現對數學的興趣。

這些教具不僅提升手眼協調,還激發邏輯思考與創造力。蒙氏的「工作循環」讓孩子專注完成任務,體驗成就感。例如,女兒花一小時整理卡片,學會耐心;兒子用紙箱自製「火箭」,展現想像力。這些能力為108課綱的自主學習奠基,讓孩子在國小階段能獨立完成任務,培養跨領域思考。

音樂與律動:節奏感的底蘊

除了蒙氏教具,音樂與律動教育為孩子的成長增添活力。我們為孩子報名YAMAHA音樂教室,從四歲開始學習簡單的鍵盤與節奏遊戲。這些課程透過敲擊樂器與律動活動,刺激孩子的聽覺與肢體協調。女兒在YAMAHA課程中學會辨認節奏,國小時能輕鬆跟上音樂課的拍子;兒子則透過打擊樂培養節奏感,後來在國小科學實驗中展現精準的時間掌控力。

音樂教育不僅是娛樂,更為孩子的大腦發育提供多元刺激。而且,音樂互動課程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與蒙氏理念相輔相成,為他們的國小學習注入節奏感與創造力。

連結108課綱的伏筆

蒙氏教育與音樂訓練培養的自主性與跨領域能力,與108課綱的目標不謀而合。孩子在國小階段展現的專注力與好奇心,源於早期教養的積累。他們能獨立完成任務,如整理書包或製作簡單的手工,而這就是「生活實踐」面向。我的投資經驗也融入教養,教孩子管理零用錢,學習資源分配,與課綱的「財務素養」相符。這些早期習慣為孩子未來的學習之路奠定基礎。

父母的實踐策略

如何在家展開這場教養實驗?以下是三個實用建議:

  1. 從胎教開始感官刺激:懷孕時每天播放古典音樂與朗讀實體繪本10-15分鐘,輔以簡單解說,促進大腦與情感連結。
  2. 使用蒙氏教案與教具:設置學習角落,放置蒙氏教具(如粉紅塔、數字棒)或自製教材(如顏色卡片),每天安排20分鐘自由探索。
  3. 融入音樂與律動:報名音樂教室或在家播放音樂,引導孩子敲擊簡單樂器,培養節奏感與專注力。

親力親為,耐心耕耘

從胎教的音樂到國小的自主探索,這場教養實驗證明了父母的陪伴與親力親為是孩子成長的關鍵。蒙特梭利的教案與教具、音樂與律動的啟發,以及信仰的指引,讓我的孩子在國小階段閃耀光芒。教育無法一蹴而就,需要父母以堅定的決心與耐心,長期投入愛與智慧。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讓我們親自陪伴孩子,從零歲到國小,堅定地點亮他們的學習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養的光:從家庭到未來的教育智慧
0會員
5內容數
高中退休教師與父親身份、蒙氏與信仰特色,以及對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實用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如何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根據一次實習助教的經驗,本文分享了在幫助孩子學習數學運算時,應先觀察孩子的能力,再逐步調整練習題的難度。文章中提出三大心法,包括從簡單題目開始、陪伴完成題目後退為觀察者、以及即時示範操作,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如何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根據一次實習助教的經驗,本文分享了在幫助孩子學習數學運算時,應先觀察孩子的能力,再逐步調整練習題的難度。文章中提出三大心法,包括從簡單題目開始、陪伴完成題目後退為觀察者、以及即時示範操作,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十六   我們活到今天,已經知道如何推理,那是因為我們在做孩子的時候學會的
Thumbnail
十六   我們活到今天,已經知道如何推理,那是因為我們在做孩子的時候學會的
Thumbnail
一   如果不給兒童提供幫助,如果忽視他的環境,那他的精神生命將會處於持續的危險之中。 小心得:要給孩子提供能夠操作教具,練習專注、獨立、秩序,及協調的環境,這樣他就會往正常化前進,否則不僅是浪費生命,還會造成負面性格的養成。
Thumbnail
一   如果不給兒童提供幫助,如果忽視他的環境,那他的精神生命將會處於持續的危險之中。 小心得:要給孩子提供能夠操作教具,練習專注、獨立、秩序,及協調的環境,這樣他就會往正常化前進,否則不僅是浪費生命,還會造成負面性格的養成。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