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一個人,同時也覺得他可恨嗎?
你明明愛著對方,卻又時常在不經意間埋怨對方。那些不滿盤旋在腦海,讓你覺得狠狠傷害了你的對方可惡。但轉瞬間,你又責備這樣想的自己——畢竟,對方是很好的人,也對你很好。於是,你在愛與怨之間反覆拉扯,煎熬不已。

愛是美好的存在
我們想像愛是毫無瑕疵,是純粹而透明,不摻一絲雜質的水晶玻璃。
彼此相愛的兩個人,應當互相理解與包容,共同為關係付出心力,各自盡最大努力去維繫這段關係。
我們往往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與自己擁有相同的想法,於是依照自己的觀點行事,並以此作為標準,期望彼此達成一致。
我們試圖將一切控制在完美的狀態,不僅要求自己達到最佳狀態,也希望對方同樣如此,確保彼此在關係中始終保持理想的平衡。
從始至終,我們追求的或許只是自己對愛的想像,不自覺地要求對方配合演出我們心中的劇本。

圖|Unsplash
單方面付出的愛
為了維持我們理想中的愛,我們告訴自己,不要連一點小事都計較。
然而,內心的不滿不會消失,而是悄悄尋找出口。我們會在其他地方補償自己,或許透過冷漠、逃避,甚至無意間對對方的苛責,來平衡那些未曾說出口的委屈。
對方會感受到我們的情緒,看我們的臉色小心翼翼行事,卻不知緣由;畢竟連我們自己都未曾釐清,只能變相用感情勒索。
在愛裡的兩個人都不快樂,互相容忍對方,誰也沒有從中感到幸福。
我們用自以為是愛的方式對對方好,卻未必是對方真正需要的。即使雙方的目的地相同,前往的路徑卻截然不同。

圖|Unsplash
愛的幻想
我們以為愛應該是美好的,充滿理解、溫暖與幸福,然而在現實中,愛的過程卻不總是如我們所願。
當期待與現實產生落差,當關係中的摩擦與委屈逐漸累積,我們開始感受到不安與失落,卻又無法承認這段關係與理想中的樣貌有所不同。
我們不知所措,因為愛已經偏離了最初的想像;我們焦慮不安,害怕這段關係變得陌生而脆弱。於是,我們試圖挽回,努力將一切導回原先的預想,期望這段關係回到理想的狀態。
我們更加用力修補裂痕,強迫自己忽視心中的不安,也要求對方回應我們的努力。然而,無論我們如何付出,對方始終無所作為。
或許,真正讓人痛苦的,不是對方的無動於衷,而是我們曾經那麼相信這份愛,卻發現它無法如願以償。

圖|Pexels
愛有多種語言
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也有各自的成長軌跡,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情感表達方式,以及對愛的期待。
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關心,也期待對方以相同方式回應,卻忽略了彼此的差異。
在關係中,我們可能因為對方的某些行為感到困惑或受傷,卻未曾意識到,這或許只是對方習以為常的表達方式,而非刻意忽視或冷淡。
有些人習慣用言語表達愛意,而有些人則透過行動展現關心;有些人在衝突中需要空間來冷靜思考,而有些人則傾向即時溝通來化解誤會。
愛不是要求彼此完全相同,而是願意在差異中理解,在溝通中尋求平衡,讓愛成為雙向的靠近,而非單方面的遷就。

圖|Unsplash
愛也可能帶來傷痛
我們對愛的期待落空,內心受傷卻難以坦然承認。我們忽略了真正讓自己在關係中受傷的原因,轉而向對方索取,卻始終得不到想要的回應。
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感受,以及從未被聽見的心聲,悄悄在心裡劃下痕跡,默默累積,從未真正消失。
正視自己在關係中的不滿意,在愛裡提出需求,讓對方看見自己真正的樣子,互相理解彼此的期待與界線,共同尋找雙方都感到安心與滿足的相處方式。
每段關係裡都可能有摩擦、情緒與落差,理解並包容彼此在關係中的不滿。

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