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滿好奇大家對製作人存在著什麼樣的想法。我自己來說,製作人的確有一些可以任性的地方,像是可以選擇要開什麼案子,想找什麼人合作;但同時也會被收支、行政事務、製作中的各種意料之外的難題給卡住。
這次想來聊聊我感覺到的三個方向對製作人投射過來的期待,以及我怎麼看這些期待的。希望可以讓剛開始接觸製作人的創作者感受到,實務上還是會有些極限的。
但在這之前,先來說一下我自己那些還在成長的、可能不夠成熟的製作經驗中(先消毒一下),感受過的製作人實際擁有的決策權:
- 預算分配:很實際地,製作上很大一部份的工作與預算有關。在預算框架下,怎麼做會讓整個製作儘可能地在好與有賺錢之間達到平衡。
- 製作方向:如果是製作人開案,那整個大方向就可以由製作人在開案初期決定;但如果是由創作者開案,那很大程度需要與創作者溝通,找到創作者與觀眾之間重疊會有興趣的地方。有些創作者很懂,有些則是要讓觀眾看了戲後才會比較容易明白。
- 進度訂定:何時該完成什麼,並追查是如有如期完成,若沒有該怎麼推動。
- 人事:要找誰?這部份也需要與核心創作者共同討論,但部份崗位還是可以有決定權的。
上面四點,還要配合之前的【製作難為】製作路上人際關係的江湖,利害關係人的複雜網路 這篇一起,尋找大家都能一起工作的空間,畢竟一個人(幾乎)做不了一個演出。會說幾乎是因為還真的有人試著這麼做過,也有完成,但規模不大。
首先是希望提供足夠的資源
我感受過的幾乎都希望能給予足夠的資源,包括錢、人、某種技術等等。我認識的幾乎所有同輩的劇場製作人,也都希望能最大程度提供這些資源,因為會與創作者合作,就是看重他的能力,能力需要有資源來發揮,才不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都理解,但有些事的代價會超過負荷。
例如製作成本就是不足以支應相應的創意規模或技術規模,例如想要多少位演員/技術人員同時出現在舞台上,每場演出就會有相應的費用,除了人事費外,一個演員就代表至少一套衣服的費用。
又或是現有技術無法呈現創作者的想法,例如疫情期間我曾經想過台灣的舞者與日本的舞台同時在VR世界中,彼此實時跳舞,也能跟觀眾(第三方戴著VR設備進入的人)有互動;又或是類似在XR拍出的虛擬世界裡,讓運算過的舞者與觀眾互動。但詢問後發現在有可能提出的預算下,網路速度(5G)跟電腦的算力都不夠。最完美的情況是建立出電影「一級玩家」中的世界,不知道現在是否有機會了?

這應該已經算是…老片了?
而人的部份,則可能是跟時間檔期有關,或是對方就真的對這次的製作不感興趣,我方也沒有相應的籌碼可以讓對方無法拒絕。
再來是希望給予舒適的製作過程
例如每次排練都能全員到齊、所有該有的服裝道具都能出現、音樂影像也都能配合等等。老實說有機會,但需要回推創作者或製作端能多早確認各種事務。
像是如果提前一年請人員保留連續三十天的檔期,是否到齊的機會就大一些(這題據說另一個劇組試過了,但…也無法call 齊人)?又或是提前一年創作者確認所有設計內容並不會在排練過程中更動,是否就有機會把該有的設計準備好?
而在所謂的提前,往往意味著在開始賣票(有票房收入)前,劇組就得要先墊大筆錢出去,然後中間如果創作者要更改,前面的支出就打了水漂。所以前提是創作者能多早確立自己的想法?

我常希望能做出給未來的自己想到「好感謝當初的自己下了這個決定」的決定。
但其實對製作人來說,也很想要有舒適的製作過程,因為提早決定的事情,表示能夠有更多的預備時間來應對突發情況,或是做好心理準備。不過同樣的是,找到「剛好夠早」的那個時間啟動,總是很難的。
還有是希望找到滿座的觀眾
這絕對也是製作人的期待,但也很沒有把握。如果很有把握的話,我還不把那齣戲做爆!
有各種做法跟嘗試,但我並不知道哪一個絕對會成功。在這同時,也會需要創作者的協助,無論是提出文案、參與宣傳等,都需要付出相應的時間及精力。如果劇場製作人可以不需要演出創作者付出時間及心力,就能把一個演出的票賣完,那可能是這個演出有哪個地方本身就足夠吸引人,或是製作人對觀眾畫出的藍圖太有趣了(但可能進場看之後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但這種事可遇不可求啊,所以這件事應該還是需要製作與創作一起投入,加上行銷策略,才比較有機會完成,也比較是令人安心的努力方向。如果這個努力只是讓人安心,只要票有賣出去,觀眾有進劇場,一切就圓滿了!

這篇真的很想撐出一個討論空間,讓對製作端不熟悉的人有機會彼此交流,可能製作端對創作端也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像,例如就算資源不夠應該也能做到什麼什麼吧這種。與其在有演出壓力的製作過程裡造成彼此的不開心,不如試著更加理解彼此吧。
你想像中的製作人可以做到什麼呢?又有哪些讓你失望過或怨恨過的例子嗎?無論你是創作者、行銷、技術人員,都歡迎來聊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