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自己前進的,是熱情,還是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剛開始以創作為工作的那段時間,我認為自己正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

那時的社會風氣仍多數認為興趣是無法當飯吃的。當時年輕帶點叛逆的我卻想證明「喜歡的事也能成為職業」。因此這樣的生活對那時的我來說,就像被宇宙選中的幸運兒。

看著身邊的朋友抱怨朝九晚五的工作、被上司壓榨時,我甚至心裡有一種微妙的優越感——「至少我活得真實,做著自己熱愛的事。」

那時的我,相信只要有熱情,就能一路向前。

直到有一天,當我再也記不清自己上次純粹因為喜歡而畫圖是什麼時候。

截稿壓力、社群經營、訂單包貨、與廠商溝通……這些原本只是「附帶的事情」,卻一點一滴蠶食了我的時間與能量。

創作,逐漸不再是單純的快樂,而是變成一個龐大的、必須被完成的任務。

我開始懷疑:現在推動我持續前進的,真的還是熱情嗎?還是,我早已無聲地被焦慮綁架?


起初我還沒有察覺,一切的變化是那麼悄無聲息。

只是某一天,我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純粹地欣賞一幅作品了。

滑社群時,不再只是「好喜歡這張畫」、「這風格真美」,而是開始下意識分析:

「這個構圖用了什麼技巧?為什麼這樣排版?」

「這種畫風受眾多嗎?適合做成商品嗎?」

「這帳號的讚數和留言真多,他是不是有花錢買廣告?」

甚至更多時候,心裡會默默浮出一個念頭——「他是不是我的競爭對手?」

就連平常逛街、欣賞小物時,也從「好漂亮的設計」變成「這印刷廠是哪一間?包裝設計是否能學習?商品的客群是誰?」

好像全世界突然都變成了商業情報的資料庫,連原本讓我療癒的生活小事,也都被打上了績效與比較的標籤。


同時間,我也開始習慣在創作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這能賣嗎?」

是不是應該換一種畫風、改個色系、做成現在流行的商品?這樣比較容易上熱門、比較容易被分享、比較容易獲得更多的「流量」和「訂單」。

我知道這些思考都是品牌經營的一環,也知道想把興趣當飯吃,就不能只靠理想過日子。

我一邊購買各種行銷課程、一邊研究市場趨勢,說服自己:「凡事無法兩全,總得在喜歡與現實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以為我做到了。

直到某一天,當我又完成一個新系列的作品時,原本該出現的那股成就感,卻薄得像水霧一樣,一下就被「下一季該做什麼?」、「這波能賣幾份?」的焦慮給吹散了。

我才意識到——

現在督促我前進的,好像不再是當初那份單純的熱情了,而是一種不敢停下來的焦慮。


我以為自己只是暫時累了,等忙完這一檔就能回到初衷。

但我錯了。

當我開始察覺那份焦慮已佔據主導地位後,反而進入一段更深的低落。

「明明現在做的,正是學生時期夢寐以求的工作啊……為什麼我卻感到這麼痛苦?」

那種感覺,像是背叛了過去那個懷抱熱情、滿腔期待的自己。

我甚至有點害怕去回想那個曾說「只要能靠畫圖過活就心滿意足了」的年輕版本,因為現在的我,不但沒有滿足,還被責任與壓力困住,連開心完成一張圖的喜悅都變得稀薄。

我開始懷疑:

是不是夢想一旦成為職業,就注定會失去純粹?

但即便如此,我也沒有辦法輕易轉身離開。

我已經經營了這麼久,投入了這麼多,怎麼可能說放就放?

就這樣,我陷入了一種迷惘又不敢停下的循環。

繼續走下去,好像違背了內心;

但停下腳步,又像是對不起一路以來努力的自己。


後來,我開始試著鬆開那根繃緊的弦。

某次和友人一起參觀文創市集,入場前,我刻意告訴自己:「這次我就當個純粹的參觀者、一般民眾。」

放下經營者的身分、放下總是在分析的頭腦,就像路人一樣慢慢走、慢慢看。

結果意外地放鬆,我驚嘆於許多創作者獨特的創意和藝術表現,甚至...不小心花了很多錢(笑)。

當然,有時還是會不自覺地啟動那個「商業腦」,分析擺設、商品類型、市場定位——但我也學會了在心裡對自己說:

現在不需要這樣也沒關係。

畫完作品後,我也練習給自己一點時間,不急著馬上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宣傳或包裝,而是好好感受那份「完成」的滿足感,好好地讚美自己。

那種喜悅或許不像以前那樣強烈了,但我知道,它還在。

只是我們之間的關係變了。

我依然希望自己能靠創作維生,這樣的選擇仍然得需要我面對現實中經營、行銷、規劃的種種,但我正在學習讓這兩個世界和平共處。

不讓焦慮否定熱情,也不讓熱情硬撐焦慮。

這或許就是我現在能做到的最好平衡了。

不是回到最初的純粹,而是在更複雜的現實中,慢慢學會珍惜那顆依然閃爍的初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隻不紅的卡皮巴拉
2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不強迫自己追逐流量、不迎合市場期待的創作療癒草原。 我相信,創作的價值不需要流量來認證,
只要還願意誠實寫下來,就是一種力量。 若你也因為還沒紅而苦惱,歡迎一起來躺下。
2025/06/28
曾經,我總在比較中掙扎,嫉妒別人的成就,懷疑自己的價值。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我並不是想變成他人,而是誤以為「應該」像他人。這篇文章誠實記錄了我從比較與嫉妒中走出的過程,重新看見自己的節奏、風格與靈魂位置。
Thumbnail
2025/06/28
曾經,我總在比較中掙扎,嫉妒別人的成就,懷疑自己的價值。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我並不是想變成他人,而是誤以為「應該」像他人。這篇文章誠實記錄了我從比較與嫉妒中走出的過程,重新看見自己的節奏、風格與靈魂位置。
Thumbnail
2025/06/21
我曾以為自己只是睡不好,直到檢查後才發現自律神經已嚴重失調。在自由彈性的創作者生活裡,我竟也無聲累垮。這篇文章記錄我從「覺得自己不該生病」的羞愧,到開始理解內在壓力的根源,慢慢走向療癒與改變。收入最少的那段時間,反而讓我學會放慢腳步,修復自己,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溫度。那或許不是最低潮,而是重啟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6/21
我曾以為自己只是睡不好,直到檢查後才發現自律神經已嚴重失調。在自由彈性的創作者生活裡,我竟也無聲累垮。這篇文章記錄我從「覺得自己不該生病」的羞愧,到開始理解內在壓力的根源,慢慢走向療癒與改變。收入最少的那段時間,反而讓我學會放慢腳步,修復自己,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溫度。那或許不是最低潮,而是重啟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6/14
你也曾在發表貼文後,不斷刷新後台,看有沒有新讚數嗎? 我曾經就是那樣,把每次分享都當成一場隱形的評分競賽。 在這個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卻也被數據與演算法緊緊束縛。 直到身心俱疲,我才開始質疑:這樣的交換,值得嗎?
Thumbnail
2025/06/14
你也曾在發表貼文後,不斷刷新後台,看有沒有新讚數嗎? 我曾經就是那樣,把每次分享都當成一場隱形的評分競賽。 在這個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卻也被數據與演算法緊緊束縛。 直到身心俱疲,我才開始質疑:這樣的交換,值得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Thumbnail
對生活際遇的思考和困難,作為社會新鮮人在尚未穩定下來時的雜記。
Thumbnail
對生活際遇的思考和困難,作為社會新鮮人在尚未穩定下來時的雜記。
Thumbnail
迷茫了將近兩年從中我歸納出一個探索自己熱情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迷茫了將近兩年從中我歸納出一個探索自己熱情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工作或許只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它影響著你的收入來源、時間的投資方向以及人生的滿足度。透過不斷地尋求內心的渴望和不斷地嘗試,或許你就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路,但首先我們要先準備好上路的勇氣和地圖。
Thumbnail
工作或許只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它影響著你的收入來源、時間的投資方向以及人生的滿足度。透過不斷地尋求內心的渴望和不斷地嘗試,或許你就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路,但首先我們要先準備好上路的勇氣和地圖。
Thumbnail
記錄了一位創作者從離職到自行接案和創作的過程,對自己充滿熱情和期待,但卻面臨著種種焦慮,懷疑和憂鬱。 文章提到轉職過程中的挫折、創作遇到的困境,以及對藝術和商業化的思考。充滿個人情感和內心掙扎的故事。
Thumbnail
記錄了一位創作者從離職到自行接案和創作的過程,對自己充滿熱情和期待,但卻面臨著種種焦慮,懷疑和憂鬱。 文章提到轉職過程中的挫折、創作遇到的困境,以及對藝術和商業化的思考。充滿個人情感和內心掙扎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