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碳盤查僅是減碳旅程的起點。環境部強調「盤查只是第一步」,企業更需進一步找出排放熱點、制定長期管理制度並落實減碳行動。對服務業而言,建議從既有店舖改進、新店永續規劃、管理制度建置及策略性減碳措施等方面同步推進,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並提高營運韌性。
找出排放熱點:盤查結果的策略解讀
透過盤查結果,企業應深入分析各排放來源的占比與成因,鎖定最大排放源作為優先改善對象。例如某連鎖餐飲發現範疇二電力占總排放的70%以上,則能源節約與綠電採購將成為主軸;又如某超市集團驚覺冷媒逸散占範疇一最大宗,那麼冷鏈系統升級與維護紀錄管理便是優先事項。部分排放熱點甚至隱藏於範疇三,例如百貨公司的顧客交通(來自停車場汽車尾氣)或飯店的食材供應鏈。這些熱點一旦識別,便能成為企業氣候治理與策略整合的一部分。
一、既有門市設施的節能與更新
存量據點普遍存在設備老舊與能效不佳問題,建議以分年改造方式推動,包括:- 將照明全面更換為LED燈具並加裝光感應器;
- 空調系統換裝高效率變頻設備,並實施分區控溫與智能排程;
- 冷藏冷凍櫃安裝夜間保溫簾、門式設計以減少冷氣外洩;
- 建築圍護結構強化,包括窗戶氣密性與屋頂隔熱塗層處理;
- 熱水系統導入熱泵機組或太陽能熱水器。
以全家便利商店為例,自2003年即展開全國門市設備汰換,導入直流變頻冷氣、使用R-407C環保冷媒、換裝高效燈具與自動控制。據其能源績效統計,每年共節電708.6萬度,減碳約3,900公噸,並節省電費超過1,400萬元,為企業帶來環境與財務的雙贏效益。
二、新據點的永續規劃導入
在新店選址與設計階段,即可導入綠建築理念或能源管理標準(如ISO 50001)。實務可行的做法包括:建築導入太陽能光電、熱水系統;選用低GWP冷媒空調系統;安裝高能效照明與智慧控制系統;並設置電動車充電樁等綠色設施。
Carrefour波蘭分公司即在新門市全面導入CO₂冷媒冷鏈系統、使用地熱供暖與LED照明。統計顯示,其部分門市節能率可達40%,至2018年共改造38家門店,推動整體碳排放自2010年至2018年間下降40%,對台灣服務業而言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三、減碳制度建構與管理內化
永續管理須透過制度化設計,才能從專案導向轉化為組織能力。可從以下面向強化:
- 數據管理與視覺化:建立能源與碳排監測平台,整合各店用電、用油、用水數據,自動產出圖表與異常警示,便於管理層追蹤與決策。
- 部門SOP制度化:如設定營業場所冷氣溫度上限、定期維護表單、節能燈具與保溫簾使用守則、冷媒登錄制度等,皆須明文化與內控。
- 員工教育與激勵制度:培養員工碳意識、提供簡易操作訓練,並納入績效指標給予獎勵或警示,讓減碳成為日常營運的一部分。
- 碳政策與目標設定:由高層明確發布碳管理政策,設定具體KPI(如5年內範疇一二總排放下降20%),落實政策與行動一致。
四、策略性減碳行動導入
根據排放熱點與營運型態,導入技術與投資方案。具體方法包括:
- 綠電採購(T-REC、PPA等)降低範疇二電力排放;
- 換用低GWP冷媒,汰換高洩漏率舊設備;
- 採用儲冰冷氣、磁浮冷卻等創新冷卻技術;
- BEMS系統整合空調與照明智慧化控制,節能潛力10~20%;
- 推動餐飲減廢、堆肥、剩食資源化等循環措施;
- 在必要時採用碳補償方案,如造林、農業廢棄物生質能等。
五、以案例佐證推動決策
如全家便利商店以冷氣變頻與燈具升級,每年減碳3,900公噸;Carrefour波蘭透過CO₂冷鏈與地熱系統實現門市碳減40%;某五星飯店透過熱泵汰換節省能源費數百萬元;某百貨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後降低契約容量與尖峰用電15%。這些實例證明,排放治理往往能帶來財務與環境雙贏。
結語:從盤查走向韌性經營與永續轉型
服務業踏上碳盤查與減碳之路,雖需時間與投入,但其成果不僅是環保責任,更是經營韌性與競爭力的根本。企業應從一次盤查中獲得深刻洞察,循序推動系統升級、人員教育與政策協同,將排放數據落實為實際行動。唯有持續行動,才能在淨零時代中掌握先機,迎向永續的經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