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引下服務業盤查數據來源與管理建議
延續前兩篇針對碳盤查指引背景與三大排放範疇的解析,本篇將深入聚焦於服務業日常營運中最常見的幾項碳排活動來源,包括:交通運輸、燃料使用、用水排污與用電數據。這些項目橫跨範疇一與範疇二,是盤查品質與合規查核的核心關鍵。
環境部於新公告中已針對上述各項提供具體且操作性強的建議,本文將加以條理化說明,協助服務業者建立一套有系統、可佐證的碳排放數據收集流程。
一、交通運輸:移動源排放的活動數據管理
對於擁有配送、公務或自有營運車輛的服務業者而言,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燃料燃燒排放屬於典型的範疇一移動源排放。新指引強調以實際燃料使用量作為最可信賴的活動數據來源。建議收集方式如下:
- 優先依據全年加油量(單位:公升或公秉): 保留每筆加油單據或加油卡記錄; 建立「加油明細管理表」,記錄加油日期、車號、加油量、油品種類。
- 具備車輛監測設備者: 可使用油耗監控系統或里程紀錄器推估燃料使用; 若同時具備加油單據與監測儀器資料,應以經校正的監測數據為優先。
- 無儀器者,採購量即為活動數據: 每月或每季彙整燃料發票與統計總量; 保留車輛維修保養紀錄作為佐證。
注意事項:
- 第三方物流車隊若非公司自有,屬於範疇三排放; 建議與物流廠商協議收集燃料資料; 可選擇性納入碳盤查,作為企業範疇三診斷依據。
二、瓦斯與柴油等固定燃料燃燒來源
燃料燃燒屬範疇一固定排放源,服務業中常見於廚房、熱水鍋爐與備用發電機,使用燃料類型包含桶裝瓦斯(LPG)、管線天然氣與柴油等。
資料取得途徑:
- 瓦斯使用: 管線瓦斯:查閱瓦斯公司月結帳單; 桶裝瓦斯:記錄每月換桶數與每桶容量,推估年度總用量。
- 柴油與其他燃料: 使用場域如鍋爐、柴油發電機等; 可由採購單據、倉儲領用紀錄或油箱液位變化量估算。
排放量計算邏輯:
使用以下公式估算CO₂排放量:
排放量 = 燃料使用量 × 低位發熱量 × 排放係數
- 活動數據(燃料用量)為關鍵;
- 各項燃料對應之發熱值與排放係數由環境部公告提供;
- CH₄與N₂O亦有對應係數,最終換算為CO₂e。
建議建立「燃料使用彙整表」,記錄每月使用量與來源依據,並搭配佐證憑證備查(帳單、發票、倉儲單)。
三、用水與污水管理:化糞池排放的判斷依據
用水本身碳排不高,但其所引發的污水處理方式,關係到是否需要計入化糞池逸散排放(屬範疇一,甲烷排放)。新指引提供明確辨別邏輯:
如何判斷是否需計算化糞池逸散?
- 查看水費帳單是否有「污水處理費」項目: 有 → 表示已接入市政污水系統,不需計算化糞池排放; 無 → 表示場址設有自家化糞池,必須依指引公式計算甲烷逸散。
- 輔助方法: 查閱各縣市「污水下水道接管查詢系統」; 盤點各營業據點接管與否,建立「場址排污分類表」。
實務建議:
- 為每個據點建立「污水處理方式登記表」;
- 使用人數或人流量將影響化糞池排放計算,下節將說明公式與應用;
- 用水量亦可作為人流推估之佐證依據,提升整體資料合理性與查核一致性。
四、用電數據管理:服務業碳盤查的核心項目
在服務業盤查架構中,用電屬於範疇二排放,是最主要的碳排來源之一。新指引對此項目提出詳細的收集、分攤與計算規範。
資料收集方式:
- 台電帳單(直接購電): 擷取每月用電度數與電表編號; 建議將電費單據掃描建檔,以備核對。
- 商場統一購電(轉供): 向物業管理單位索取本店用電記錄或分攤清單; 指引提供「轉供收費單據」範例,可協助辨別適用電量。
- 共用電表情境: 建議依樓地板面積、營業時間等方式進行比例劃分; 劃分依據應於盤查報告中清楚說明。
排放量計算:
- 使用能源署公告之台電售電係數(單位:kgCO₂e/kWh);
- 公式為:
碳排放量(kgCO₂e)= 年用電度數 × 當年排放係數
- 舉例:某店全年用電120,000度,若當年排放係數為0.502,則年排放為60,240 kgCO₂e。
特殊情境處理:
- 再生能源使用者: 若購買T-REC、簽訂綠電合約或自建太陽能系統; 對應電量可列為0碳排,但必須保留合法憑證或簽約副本。
- 電動車充電站: 若門市提供EV充電服務,耗電量應計入該據點用電中; 建議單獨紀錄,以利盤查與追蹤。
五、小結:建立系統性盤查資料庫是碳管理的起點
新指引在數據蒐集部分清楚提出原則:「以實際使用量為依據,輔以佐證單據」。服務業者應不僅理解技術邏輯,更要建立穩健的作業流程與檔案管理機制。
建議建立以下工具與制度:
- 每月數據彙整表(電力、水費、燃料、加油);
- 加油卡紀錄+燃料發票電子檔管理;
- 擬定「特殊情況處理準則」(如共用電表、轉供電力);
- 年終匯整排放計算表與稽核查核包(含來源依據、計算過程與結果);
- 資料留存年限建議不低於3年,以應查核需求。
這些實務管理動作不僅能協助企業進入合規軌道,更是未來碳費課徵、供應鏈問責與永續報告撰寫的基礎資料牆。
下一篇將聚焦於盤查中最常被忽略卻高度敏感的兩大項目:「冷媒逸散管理制度」與「化糞池排放計算公式與人流推估方法」,這些看似瑣碎卻牽動整體碳排結構的項目,將是服務業下一波盤查制度化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