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逸散排放的管理挑戰與制度化解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清冊建立到年度排放估算的實務操作與治理建議

在服務業碳盤查架構中,冷媒逸散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範疇一排放來源之一。這類排放不僅分布廣泛、監測困難,其所使用的冷媒類型(多為HFC類)具有極高的全球暖化潛勢(GWP),即使微量洩漏,也足以對碳盤查數據產生明顯影響。

2025年環境部發布的新《服務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指引》針對冷媒逸散提供了計算公式與數據處理方式,但對業者而言,單靠技術計算不足以達到減排目標。冷媒管理的真正重點,在於制度化治理機制的建立,包含:設備盤點、巡檢制度、補充登錄、回收證明與人員培訓等,方能有效降低實際排放風險。


一、冷媒逸散的盤查難點與挑戰特性

常見挑戰類型:

  • 設備數量多且分散:如百貨、連鎖門市、飯店客房,每處都有冷氣、冷凍櫃,難以統一管理;
  • 外包維護缺乏紀錄傳回:冷氣維修多交由外部廠商,內部未設登錄機制;
  • 老舊設備仍使用R-22(HCFC)冷媒:此類雖不列入強制盤查,但具破壞臭氧與高GWP風險;
  • 設備汰換時未落實冷媒回收:導致整批冷媒無記錄逸散,影響數據完整性。

說明:

依新指引,只有**HFC類冷媒(如R-410A、R-134a、R-32等)**納入碳盤查,傳統CFC、HCFC雖具環境影響,但因逐步禁用,不列入排放申報。但企業仍應建立識別與淘汰機制,避免潛在風險。



二、冷媒盤查的實務步驟與數據來源整理

1. 設備盤點:建立「冷凍空調設備清冊」

盤查基礎應從建立完整的冷凍空調設備清單開始,內容包括:

  • 設備位置(如門市、樓層、房間);
  • 品牌與型號;
  • 冷媒種類(R-410A、R-134a、R-32…);
  • 原始充填量(公斤);
  • 投用日期或出廠年份;
  • 維修與充填記錄。

資料蒐集方式建議:

  • 檢查機組本體銘牌(壓縮機、冷凝機),多數註明冷媒型號與原廠充填量;
  • 若銘牌脫落或模糊,查閱說明書或聯絡廠商查詢;
  • 財產清冊或規格書亦常載明冷氣類型與冷媒參數;
  • 車用冷氣可依行照查詢原廠型號後上網查詢冷媒資訊,或委託汽車廠商提供充填量數據。

⚠️ 無法確定冷媒型號時,可採用「同類設備最舊機型」做為估算依據,但應於報告中說明理由。


三、冷媒逸散排放量的計算方法(二擇一)

新指引提供兩種冷媒逸散估算方式,業者可依據自身資料完備程度與管理成熟度擇一使用。

方法一:排放係數法(簡化估算)

根據設備類型與運轉時間,乘以預設年洩漏率計算。

計算公式:

年逸散量(kg)= 充填量 × 年洩漏率 × 運轉時間比例

參考洩漏率(部分舉例):

  • 商業空調:5.5%
  • 商用冷藏設備:8%
  • 車用空調:15%

特點與適用情境:

  • 適合設備數量多、單台冷媒用量不高的企業;
  • 不需精確記錄每次補充,只需冷媒型號與容量資訊;
  • 遇設備新增或報廢,則進行「分段估算」調整洩漏時長。

方法二:質量平衡法(實際補充推估)

採用年度冷媒使用量作為排放依據,即「一年買多少補多少,就算多少」。

計算公式:

年逸散量(kg)= 補充量總和 − 回收量

特點與適用情境:

  • 精準、動態反映實際排放;
  • 適用有詳細記錄補充/回收紀錄之企業;
  • 必須保存憑證:冷媒採購單、維修單、回收憑證。

指引規定:同一年度不得混用兩種方法,原則上亦不得任意變更方法,若因升級或合規需要更換,須說明原因並保存紀錄。


四、制度化管理建議:從被動紀錄到主動治理

單次盤查雖能提供當年數據,但無法改變洩漏事實。唯有制度化冷媒管理,才能真正降低逸散風險、提高設備效率與減少經營損耗。

建議推行五大核心制度:

1. 冷媒設備檔案與定期巡檢

  • 將冷凍空調列入固定資產管理系統;
  • 每年安排內部人員或維保廠商進行巡檢一次以上;
  • 檢查重點:制冷能力是否異常、冷媒壓力是否穩定、機台是否有漏點;
  • 巡檢表單應存檔並可供查核,作為補充前監測依據。

2. 冷媒使用登錄制度

  • 每次冷媒補充後紀錄: 補充量(kg); 冷媒型號; 補充原因(例:定期保養或異常洩漏);
  • 建議彙總各據點冷媒年度使用量,作為盤查依據與維修績效參考。

3. 設備汰換與回收證明保存

  • 訂定冷凍空調報廢程序;
  • 規定須聘請有認證的空調技師或廢棄物處理業者執行回收;
  • 取得冷媒回收證明書、作業單,記錄已回收冷媒量;
  • 證明文件保存至少6年,以備查核。

4. 冷媒替代與技術更新策略

  • 規劃逐步汰換高GWP冷媒機型(如R-410A);
  • 優先採用R-32(GWP 675)或天然冷媒(如CO₂、丙烷);
  • 依設備廠商可行性與國內法規(如防爆區、消防法規)評估導入;
  • 若有新建案或大規模汰換計畫,可納入ESG專案。

5. 員工培訓與意識教育

  • 教育店長與現場工程人員冷媒洩漏的環境與財務成本;
  • 建立異常通報流程:當冷氣效能異常、冷風變弱時即時報修;
  • 將冷媒管理納入環保績效指標或店鋪評比。

五、結語:從「盤查逸散」邁向「減排逸散」

新指引強調:冷媒逸散估算方法不得任意更動,正是提醒業者——唯有建立制度、從源頭控管,才能真正改善數據、改善排放。

回顧關鍵建議:

項目 建議對應做法 冷媒設備盤點 建立全公司冷媒設備清冊 逸散估算 擇一使用排放係數法或質量平衡法 維修與補充 留存補充與回收紀錄單、數據登錄表 報廢設備 委外冷媒回收、保存回收證明 教育制度 建立異常通報與基層教育機制 技術升級 長期導入低GWP或天然冷媒機種

冷媒管理不是一項單年盤查作業,而是長期的減排治理工程。對服務業者而言,若能從此建立資料制度、改善現場反應與採購邏輯,將能在未來碳定價與供應鏈責任制度下,展現實質的環境承諾與品牌競爭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SG Service Path:餐飲與服務業永續行動路徑
5會員
58內容數
2024年5月,我結束經營12年的健康手作餐廳,開始投入永續與碳管理領域,記錄學習歷程中的知識與政策更新,並結合過去餐飲業的實務經驗,探索永續理念如何應用於不同產業。我致力於推動碳盤查與碳中和的實務操作,分享經驗與洞見,期望為關注永續發展的夥伴提供參考與啟發,共同實現更綠色的未來。
2025/07/30
延續前兩篇針對碳盤查指引背景與三大排放範疇的解析,本篇將深入聚焦於服務業日常營運中最常見的幾項碳排活動來源,包括:交通運輸、燃料使用、用水排污與用電數據。這些項目橫跨範疇一與範疇二,是盤查品質與合規查核的核心關鍵。
2025/07/30
延續前兩篇針對碳盤查指引背景與三大排放範疇的解析,本篇將深入聚焦於服務業日常營運中最常見的幾項碳排活動來源,包括:交通運輸、燃料使用、用水排污與用電數據。這些項目橫跨範疇一與範疇二,是盤查品質與合規查核的核心關鍵。
2025/07/29
深入解讀三大範疇:服務業的碳排樣貌與盤查重點 範疇一:直接排放的構成與辨識重點 在溫室氣體盤查中,範疇一(Scope 1)代表企業實體控制下的直接排放,主要包含固定燃燒、移動燃燒、製程排放與逸散排放四大類。製造業與服務業在這一範疇的構成與碳排規模上有顯著差異。
2025/07/29
深入解讀三大範疇:服務業的碳排樣貌與盤查重點 範疇一:直接排放的構成與辨識重點 在溫室氣體盤查中,範疇一(Scope 1)代表企業實體控制下的直接排放,主要包含固定燃燒、移動燃燒、製程排放與逸散排放四大類。製造業與服務業在這一範疇的構成與碳排規模上有顯著差異。
2025/07/28
2025年7月,環境部正式公告《服務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首次針對服務業、運輸業、醫療機構與大專校院等四大類型,提出溫室氣體盤查的標準作業框架。根據新規定,自2026年(民國115年)起,凡屬指引範圍的服務業單位,皆需於每年4月30日前,完成並登錄前完整盤查。
2025/07/28
2025年7月,環境部正式公告《服務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首次針對服務業、運輸業、醫療機構與大專校院等四大類型,提出溫室氣體盤查的標準作業框架。根據新規定,自2026年(民國115年)起,凡屬指引範圍的服務業單位,皆需於每年4月30日前,完成並登錄前完整盤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近年來,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PM2.5 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防霾紗窗作為一種新興的防護措施,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網路上也出現了不少關於防霾紗窗缺點的討論,讓許多人心存疑慮。 本文將深入探討防霾紗窗的常見缺點,並結合 PTT、Mobile01 等論壇上的網友熱議問題,為您提供
Thumbnail
近年來,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PM2.5 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防霾紗窗作為一種新興的防護措施,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網路上也出現了不少關於防霾紗窗缺點的討論,讓許多人心存疑慮。 本文將深入探討防霾紗窗的常見缺點,並結合 PTT、Mobile01 等論壇上的網友熱議問題,為您提供
Thumbnail
企業在執行淨零轉型上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與風險,該如何管理在面對淨零轉型上的風險與機會呢?讓永續發展ESG小精靈告訴你,國際重要及最新的三項企業經營財務揭露準則所規範的框架,環境、社會及治理揭露準則的重要性及對企業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企業在執行淨零轉型上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與風險,該如何管理在面對淨零轉型上的風險與機會呢?讓永續發展ESG小精靈告訴你,國際重要及最新的三項企業經營財務揭露準則所規範的框架,環境、社會及治理揭露準則的重要性及對企業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基礎建設碳管理專案管理的重點和行動建議,包括計畫慢行動快、模塊化設計、主動規劃與早期協作、持續改進與迭代、風險管理與數據驅動決策等。並提出了制定全生命週期的碳管理策略、強化供應鏈管理、投資於新技術、教育和培訓等建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基礎建設碳管理專案管理的重點和行動建議,包括計畫慢行動快、模塊化設計、主動規劃與早期協作、持續改進與迭代、風險管理與數據驅動決策等。並提出了制定全生命週期的碳管理策略、強化供應鏈管理、投資於新技術、教育和培訓等建議。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空調無法製冷的問題可能有多種原因,包括過濾網清潔不當、冷媒洩露、風扇葉片積塵、蜂巢結霜等。本文將分享空調風不冷的檢測步驟,並提供定期維護注意事項。
Thumbnail
空調無法製冷的問題可能有多種原因,包括過濾網清潔不當、冷媒洩露、風扇葉片積塵、蜂巢結霜等。本文將分享空調風不冷的檢測步驟,並提供定期維護注意事項。
Thumbnail
廚餘回收不僅能降低堆填區的壓力,減少焚燒成本和碳排放,還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在廚餘回收過程中,處理和分類是一大挑戰,同時也需要培養民眾對廚餘回收的意識。
Thumbnail
廚餘回收不僅能降低堆填區的壓力,減少焚燒成本和碳排放,還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在廚餘回收過程中,處理和分類是一大挑戰,同時也需要培養民眾對廚餘回收的意識。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企業碳管理措施旨在管理和減少公司的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文分享了企業常見的碳管理措施,碳盤查、碳中和、能源效率改進、可再生能源使用、供應鏈碳管理、碳報告和透明度、內部碳定價等,以及相關的標準、認證或國際框架。提供了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指南,有助於推動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環境目標。
Thumbnail
企業碳管理措施旨在管理和減少公司的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文分享了企業常見的碳管理措施,碳盤查、碳中和、能源效率改進、可再生能源使用、供應鏈碳管理、碳報告和透明度、內部碳定價等,以及相關的標準、認證或國際框架。提供了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指南,有助於推動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環境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