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T 學伴計劃心得|陪伴,簡單卻非常浪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2.08.27-2025.06.22|KIST 學伴志工

2022.08.27-2025.06.22|KIST 學伴志工

三年來,志工身份不停轉變,​人生階段更是從大學生到社會新鮮人。
而那唯一不變的身份-KIST學伴。請讓我娓娓道來一些所見所聞與所思所想吧~


為什麼持續在NGO闖蕩?

2021-2025的志工經歷

2021-2025的志工經歷

比起先有明確的關注議題,我多半是從「先認識一個組織」,再慢慢理解其背後的理念與行動。能讓我持續參與 NGO 志工服務的原因,其實來自飛輪效應,三者交織出不斷推動我前進的力量。

使命感、成就感、夥伴關係

我會因為一個組織的願景與實踐方式而被打動,也常在過程中發現,原來跟我過去的生命經驗有連結。於是我選擇加入,不為任何報酬,只是單純想貢獻一點什麼。

最奇妙的事情是,每一次的付出,總會默默留下幾段意想不到的感人故事,讓我看見自己的成長與能力。而志工夥伴們,每人都有獨特的生命故事與價值觀,彼此交流的過程,也讓我持續拓展視野、激發更多對生活與職涯的想像,進而接觸到更多優秀的組織與值得被關注的議題。


為什麼加入 KIST 學伴計劃?

生命經驗、教學機會、NGO職涯探索,是我的三大初衷!

生命經驗、教學機會、NGO職涯探索,是我的三大初衷!

生命經驗

從小在都市長大,外人看來是再平凡不過的家庭。但因為有特殊手足,讓我從小就理解,家庭中的關注與陪伴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這樣的成長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到:

陪伴,看似簡單,卻能對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產生極不簡單的影響

因此,當我看到學伴計畫強調「陪伴」時,便毫不猶豫地投身其中。

教學機會

大學的我,是名師培生,同時也正在探索自己是否真正適合走向教職。

與其等到實習才臨時上陣,不如提早創造更多元的教學經驗。學伴計畫給了我一個與學生互動的場域,也讓我能夠在實作中,更認識自己對「教學」這件事的感受與熱情。

KIST 實驗學校觀課

KIST 實驗學校觀課

NGO職涯探索

也許是身在師範體系的緣故,總覺得畢業後的路似乎就只剩下「當老師」這一條。

但我不甘於被選項限制,心裡總想問自己:如果我真的熱愛教育,那在這個領域裡,是否還有其他可能?而教育 NGO,是我想探索的答案之一。

我希望能透過志工身份,實際參與、觀察、認識 NGO 工作者的日常。看看除了擔任第一線的教學者以外,是否還有更多元且有價值的貢獻方式。


在學伴計畫中,是如何進行伴讀?

111|悅讀學伴、112-1|八年級英文學伴、112-2|悅讀學伴、113|九年級英文學伴

111|悅讀學伴、112-1|八年級英文學伴、112-2|悅讀學伴、113|九年級英文學伴

整體的上線過程,我會分為三個階段:剛上線、上線中、即將下線。

我特別重視「儀式感」的建立,讓孩子清楚:何時該進入學習狀態,何時可以輕鬆自在。

剛上線:固定行程 #1|近況分享時間

這是我最期待的環節,因為它幾乎可以判斷出我和小學伴的關係是否正在建立中。

學期初,總是我在拋問題、引導對話。
但慢慢的,只要一上線,小學伴就會主動說:「老師,我今天有幾件事要跟你分享!」

每當聽見這句話,我就知道:我們之間的信任連結,慢慢建立起來了。

上線中:實驗場 vs 傳統課室

我認為 KIST 學伴計畫中最有趣、也最珍貴的地方,就是極大的教學自由度與彈性空間。

每次上線,就像一次新的教學實驗。大學伴們可以盡情嘗試自己的教學想法、觀察學生反應、調整節奏與內容,反覆試錯、反覆優化。這樣的過程,在傳統學校裡其實很難出現,畢竟有進度壓力與成效評量等框架限制。

計畫並不要求小學伴的成績一定要大幅提升,有些人甚至會質疑:「這樣的陪伴真的有意義嗎?」但我始終相信:

陪伴的本質,是我們一起真實地走過這段時間。
raw-image

下線前:固定行程 #2|雙語句尾儀式

每次下線前,我一定會請小學伴說兩句話:「See you next week, have a nice day!」

聽起來簡單,但很多孩子一開始其實連完整講出來都有困難,有的甚至要我一字一句地帶讀。然而只要持之以恆,一整學期下來,這兩句話幾乎變成自動跳出來的口語反射,最後一次上線還得提醒:

「欸,記得把 week 改成 time 喔~」

這樣小小的語言儀式,看似微不足道,卻是讓孩子建立信心、熟悉語言的一種方式。


印象深刻的互動片段?

小學伴第一次見面就說:「我是被家人逼來的。」

當下我愣住了,腦中瞬間浮現自己小時候被逼著去補習的畫面。那種被迫坐在教室裡彷彿是被關在監獄裡的的痛苦感,我記憶猶新。

心裡冒出一個念頭:「現在的我,怎麼變成了當年自己最討厭的大人?」

那天以後,我開始認真思考,我要怎麼做,才能讓這位孩子不再厭惡這一小時的相處時間?我試著用更彈性的方式設計課程,讓活動更生活化、互動更有趣;我觀察他的反應、聽他說話、找他有興趣的主題;然後,我真的看到變化了。

他開始投入、開始主動開口說英文、開始不排斥,甚至越來越喜歡。而讓我最感動的,是最後一堂課他問我

:「老師,你會來學校看我嗎?」
raw-image

那一刻,我重新確認了自己在學伴裡的角色:

我們不是補習班老師,我們是「學伴」:一起學習、一起走一段路的夥伴。

在短短一週一小時裡,別急著想看到什麼進步幅度,而是問問自己:「我今天讓孩子對學習的感覺,變得更喜歡了嗎?」因為只有找到樂趣,才能維持動機;而這個時代最寶貴的,不是考高分的能力,而是願意主動學習的心。

陪伴過程中,遇過什麼挑戰?怎麼處理的?

【蹲下來,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那天的活動目的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勇敢開口說英文。

我盡量讓每位小學伴都有練習的機會。大多數孩子都願意嘗試,結果也都很棒。但輪到左前方戴著彩色口罩的那位孩子時,他一句話也不肯說。

raw-image

我等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回應。但比沉默更快出現的,是其他孩子的不滿聲音,就在場面快要失控,我突然想起了某個很久以前的畫面...

幼稚園站在台上,等了五分鐘也不敢講出《三隻小豬》的小孩,最後被請下台的主角-我。記得那時候的自己,不是因為懶惰,也不是反抗,只是……太害怕、太沒自信,寧願不說,也不想被笑。

所以我慢慢地,走到那位孩子身旁,蹲下來,貼近他的高度,把耳朵湊近他,輕聲說:「沒關係,那你跟老師說就好了~」就在那一瞬間,他毫不猶豫地開口說了。

那一天我學到很重要的一件事:

教學的關鍵,不是不斷把孩子推上台,而是蹲下來,接住他們的害怕。

我們很容易用「老師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反應,但很多時候,真正需要的,是用「曾經也害怕的自己」,去理解他們現在的沈默。只有理解,才有陪伴。只有蹲下,才看得見孩子真正的模樣。


對於「非教育背景的從業者,但有興趣成為學伴的夥伴」會想跟他們說什麼呢?

出了社會後,下班就是一整個人被榨乾,還得從原本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硬擠出一塊給學伴。甚至因為當組長,中午和假日也偶爾需要開會、籌備。

剛開始真的有想過:「幹嘛讓自己這麼辛苦?」

直到後來,我發現...

真誠交流,是職場裡少見的風景;不求回報的陪伴,是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美好與純粹。

這樣的感情、這樣的互動,在這個什麼都要追求效率與產出的時代,實屬難能可貴。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地方,讓自己短暫逃離現實的殘酷。

如果你也曾在某個地方找到理想的光、找到一群願意同行的人,想誠摯的邀請你來這裡看看~~

2023.06.26-27_學伴Retreat_孩子的書屋

2023.06.26-27_學伴Retreat_孩子的書屋


學習真的有伴法!只要...

學習真的有伴法,只要你有一顆願意等待的心!改變,就一直在發生的路上。

大學開始走上教育這條路,那時候的我天真又熱血,總相信:只要我夠努力,學生的成績就一定會進步吧!五年下來,我教過各式各樣的學生,累積了不少教學經驗;大學畢業後也順利完成半年教學實習,拿到教師證。

這段路,當然也少不了挫折。慢慢地,我開始意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其實隔著一條名為「不可控因素」的鴻溝。

學生的成績,從來就不是一位老師成敗的唯一指標。因為那背後牽動的,可能是家庭環境、成長背景、心理狀態,甚至是生活裡那些我們看不見的重量。

洪蘭老師曾說過一句讓我至今難忘的話:「老師,是一個非常有報償的行業。只要有一個學生,因為你而不一樣,你的人生就值得了。」

這句話,是我當初走上教職的初衷;今天,也想把這句話送給想來擔任學伴的你。

或許等不到一張耀眼的會考成績單,但你會等到一句「謝謝老師」;等不到即刻的成果,但會在某一天,看見學生的眼神閃著光。

接下來!換你接棒了~

接下來!換你接棒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ly的沙龍
28會員
9內容數
Lil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3
電影《無聲》取材自台南特殊學校集團性侵事件,描述學校裡存在數年的集體性侵事件。從事件中聊聊心理學中的習得無助感,與我「無聲」的過去......
Thumbnail
2022/12/13
電影《無聲》取材自台南特殊學校集團性侵事件,描述學校裡存在數年的集體性侵事件。從事件中聊聊心理學中的習得無助感,與我「無聲」的過去......
Thumbnail
2022/10/14
從快 300 人申請的TFT學期志工,經過一連串的篩選,我終於成為了那幸運的 30 人,也因此成功聽見這場只有 10% 人能聽見的志工培訓分享。 TFT 永續長-杜瀛,毫不掩飾地將自己從臺大社會系到 IBM ,再從 IBM 到非營利組織為台灣而教的所長所學分享給我們,讓我們看見他最「真實」的一面!
Thumbnail
2022/10/14
從快 300 人申請的TFT學期志工,經過一連串的篩選,我終於成為了那幸運的 30 人,也因此成功聽見這場只有 10% 人能聽見的志工培訓分享。 TFT 永續長-杜瀛,毫不掩飾地將自己從臺大社會系到 IBM ,再從 IBM 到非營利組織為台灣而教的所長所學分享給我們,讓我們看見他最「真實」的一面!
Thumbnail
2022/09/22
永續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態度,不是買一堆「環保」產品。
Thumbnail
2022/09/22
永續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態度,不是買一堆「環保」產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謝謝各位陪我走過的國中三年
Thumbnail
謝謝各位陪我走過的國中三年
Thumbnail
通常,課業輔導/學習扶助的教學現場情境為1個班級10個人以內的學生,個人教導、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為適宜,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是以「精熟學習內容」為主、「引導主題探究」與「促進分享討論」為輔,增加多元的機會和可能。
Thumbnail
通常,課業輔導/學習扶助的教學現場情境為1個班級10個人以內的學生,個人教導、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為適宜,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是以「精熟學習內容」為主、「引導主題探究」與「促進分享討論」為輔,增加多元的機會和可能。
Thumbnail
這是一篇從為甚麼會加入志工,到第一次擔任志工,並領取任務"直播證書任務"給大家看的小紀錄,同時也是閱歷自己的曾經,從反思自己、質疑自己、到面對自己,各階段的成長經歷。剛從新手村出發的曾經,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還依稀記得那時受人幫助、啟迪、鼓勵的悸動。
Thumbnail
這是一篇從為甚麼會加入志工,到第一次擔任志工,並領取任務"直播證書任務"給大家看的小紀錄,同時也是閱歷自己的曾經,從反思自己、質疑自己、到面對自己,各階段的成長經歷。剛從新手村出發的曾經,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還依稀記得那時受人幫助、啟迪、鼓勵的悸動。
Thumbnail
分享我兼職個別指導老師的教學經歷,包括遇到的四位學生,以及他們各自的學習歷程和成長。
Thumbnail
分享我兼職個別指導老師的教學經歷,包括遇到的四位學生,以及他們各自的學習歷程和成長。
Thumbnail
大學生生活,除了四大學分以外,可以規劃或參與更多有趣的方式充實自己的生活。這篇說明國科會科普計畫的經驗,說不定可以成為你的提案。
Thumbnail
大學生生活,除了四大學分以外,可以規劃或參與更多有趣的方式充實自己的生活。這篇說明國科會科普計畫的經驗,說不定可以成為你的提案。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