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力UP!從入門到應用,讓你擁有超強筆記力》
第二部 筆記技巧:掌握核心方法,提升筆記效率
第六章 進階級筆記法:深化理解與創造連結
當你已經掌握了基礎的筆記技巧,能夠有效地吸收資訊後,下一步就是提升筆記的層次,讓它不只停留在「記錄」,更能幫助你「深化理解」並「創造連結」。本章將介紹幾種更具發散性、結構性與個人化的進階筆記法。
1. 心智圖法 (Mind Mapping):發散性思考,建立知識網絡
心智圖是一種強大的視覺化筆記工具,由英國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於1970年代提出。它模擬大腦的放射性思維模式,將點狀資訊以樹狀或網狀結構展開,有助於聯想、歸納和記憶。1.1 概念、用途與繪製技巧:
- 概念: 心智圖以一個中央主題為核心,向四周發散出相關的關鍵詞、概念、想法,並透過線條、顏色、圖像等連接起來。
- 用途:
- 發散性思考: 激發創意、集思廣益。
- 整理思緒: 將複雜的資訊系統化、視覺化。
- 學習與記憶: 幫助理解知識結構,提升記憶效率。
- 規劃與決策: 梳理專案流程、分析問題。
- 手繪心智圖的技巧:
- 中央主題: 在紙張中央畫一個圖像或寫一個關鍵詞作為核心主題,並用粗線框起來。
- 主要分支 (Main Branches): 從中央主題向外畫出粗線條,代表主要概念或大分類。線條應呈現自然彎曲狀,而非直線。每個主要分支上寫一個關鍵詞。
- 次級分支 (Sub-branches): 從主要分支再延伸出次級分支,代表更細節的內容。以此類推,可以延伸多層級。
- 關鍵詞: 每個分支上只寫一個關鍵詞或詞組,而不是完整的句子,這能刺激大腦聯想。
- 顏色與圖像:
- 為不同的分支使用不同顏色,有助於區分和記憶。
- 在關鍵詞旁或分支線上添加小圖像、符號,能大大提升記憶效果和趣味性。
- 箭頭與連結: 用箭頭連接不同分支之間的相關概念,表示因果、包含或參考關係。
- 個人風格: 不用追求完美,重要的是讓它符合你的思維模式。
1.2 手繪與數位心智圖工具:
- 手繪心智圖:
- 優點: 靈活度高、沒有軟體介面限制、手寫過程有助於思考和記憶、隨時隨地可進行。
- 缺點: 不易修改、分享不便、空間有限、歸檔較難。
- 適用: 靈感發想、快速整理思緒、個人學習。
- 數位心智圖工具:
- 常見工具: XMind, MindMeister, Coggle, FreeMind, Miro 等。
- 優點: 易於修改、無限擴充、快速複製貼上、支援多媒體插入、雲端同步與協作、方便分享。
- 缺點: 可能受軟體介面限制、過度依賴工具可能減少手寫思考過程。
- 適用: 團隊協作、專案規劃、製作演示文稿、系統性知識管理。
2. 子彈筆記法 (Bullet Journal):兼顧規劃、記錄與反思
子彈筆記法,簡稱BuJo,是由設計師萊德·卡羅爾(Ryder Carroll)發明的一套兼具待辦清單、日記、筆記、行程規劃等功能的高度彈性系統。其核心在於「快速記錄」和「模組化」,讓你用一套筆記本管理生活的所有面向。
適用情境: 日常規劃、任務管理、習慣追蹤、個人日記、專案進度追蹤、兼顧工作與生活。
2.1 核心符號與模組介紹:
子彈筆記的核心是一套簡潔的符號系統,用於快速標示任務、事件和筆記:
- 任務 (Tasks):
- ∙ (圓點) - 未完成任務
- × - 已完成任務
- > - 任務遷移(移至另一天或月)
- < - 任務排程(未來某一天)
- ∗ - 優先任務
- ! - 靈感/想法
- 事件 (Events): ∘ (圓圈) - 已發生的事件或約會
- 筆記 (Notes): − (短橫線) - 資訊、想法、觀察
核心模組:
- 索引頁 (Index): 記錄筆記本中不同模組的頁碼,方便快速查找。
- 未來日誌 (Future Log): 用於記錄未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重要事件和任務。
- 月日誌 (Monthly Log):
- 左側是當月日期和星期,用於快速鳥瞰日程。
- 右側是當月任務清單,從未來日誌遷移過來。
- 每日日誌 (Daily Log): 最常用的部分,每天記錄任務、事件和筆記。
- 自訂集 (Collections): 針對特定主題建立的筆記頁面,如閱讀清單、電影清單、專案筆記、食譜、習慣追蹤器等。這是子彈筆記最具彈性的部分。
2.2 打造專屬子彈筆記系統:
子彈筆記法強調「適應性」。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調整和新增模組。
- 選擇一本筆記本: 通常推薦點陣筆記本,兼具繪圖自由度和對齊參考。
- 從核心模組開始: 先建立索引、未來日誌、月日誌和每日日誌。
- 逐步添加自訂集: 當你有特定需求時,再新增相應的自訂集。
- 定期檢視與遷移 (Migration): 每週或每月回顧未完成的任務,決定是完成它、推遲它、還是刪除它。這個過程是子彈筆記的核心,它強迫你思考每個任務的價值。
- 個人化: 你可以加入自己的塗鴉、顏色、貼紙,讓它更具個人風格,但前提是不要影響其實用性。
3. 草圖筆記法 (Sketchnoting):圖像化思考,提升記憶與表達
草圖筆記法,又稱視覺筆記或圖像筆記,是指在做筆記時,除了文字之外,大量運用簡單的圖形、線條、符號和手寫字體變化來記錄和表達內容。它結合了塗鴉的自由和筆記的結構,讓資訊更生動、更易於理解。
適用情境: 講座筆記、會議筆記、讀書筆記、腦力激盪、創意發想、簡報準備。
3.1 基礎圖形與符號:
你不必是藝術家,只要能畫出最簡單的幾何圖形和符號,就能開始草圖筆記:
- 基本形狀: 圓形、方形、三角形、直線、曲線、點。
- 簡單人物: 火柴人、表情符號(笑臉、疑惑臉)。
- 常用符號: 燈泡(靈感)、雲朵(想法/概念)、箭頭(流程/方向)、對話框(對話)、星號(重要)、問號(疑問)、驚嘆號(驚訝/強調)、齒輪(工作/機制)。
- 容器: 方框、圓圈、雲形框,用來框住關鍵詞或概念。
- 連接符號: 箭頭、波浪線、虛線,表示關係或流向。
- 字體變化: 利用粗細、大小、底線、不同書寫方式來強調文字。
3.2 如何將文字轉化為視覺元素:
- 核心概念: 思考每個關鍵詞或概念最簡單的視覺化表達方式。例如,「增長」可以畫一個向上的箭頭或生長的植物;「時間」可以畫一個時鐘;「人」可以畫一個火柴人。
- 流程與步驟: 用流程圖、箭頭、編號來表示順序和步驟。
- 數據與關係: 用簡單的柱狀圖、圓餅圖或關係圖來呈現數據和各元素之間的關聯。
- 故事與情境: 嘗試用連環畫或小場景來描繪一個概念或例子。
- 善用留白: 像設計一樣,為每個視覺元素和文字留下足夠的空間,避免混亂。
- 先求有再求好: 剛開始時,你的草圖可能很「醜」,但不要害怕。多練習,你會發現你的視覺詞彙庫越來越豐富。
這些進階的筆記方法,要求你更主動地思考、連結和表達。它們能幫助你從被動的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創造者。選擇你感興趣的方法,開始練習吧!你將會發現,你的理解力、記憶力和創造力都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下一章,我們將深入探索數位筆記的獨特優勢,學習如何利用科技讓你的筆記效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