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錄:易於使用的愛之理論
一、愛的需求階層圖:
附上的內容是論文的精簡版,所以圖解中除三角形外的資訊,可忽略。

二、愛的交流系統圖:(那兩個三角形是上圖的內容)

這張圖顯示,如果一個已具備理性之愛者,即第五階的層級,去與一個隻擁有第二階的安全之愛者相處,那麼較高階者的付出如果是5分,那接收者挺多只能接收到2分,所以回饋回來的也只會是2分。所以較高階者會發現,自己怎麼付出,但對方似乎都沒有付出相應的回饋。因此會懷疑,對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
他沒料到,這其實是對方的全力了。但感受到的只有2分,豁盡全力給出的也只能2分。因為對方的視野還不足以瞭解及發現3分以上的付出是什麼情況。這也就形成了許多情侶、親人、朋友或同事之間相處的誤會。這個交流模式,還可以套用到許多溝通情境中。
如果能瞭解彼此間有這樣的差距存在,較弱的一方會自覺要成長,較強的一方也可由對方的談吐內容發覺對方的程度,因為每一階層關注的焦點都不會一樣。因而瞭解對方不是有意如此,而是還有需要成長的必要。這樣會較容易釋懷。
三、愛之能力內在成長八階段:可因學習而不斷成長。您能看出自己目前處於哪一階段嗎?
(1)本能之愛:以生理需求為重(動物之愛、生理之愛、衝動之愛、虎頭蛇尾之愛)
依賴天生直覺或天生衝動去愛的動物之愛,是因性吸引或性魅力便交纏在一起的感官之愛。它是最極端兩面的愛,行動考慮偏向極端的助人行為或攻擊行為,可以非常的愛一個人,但一激動便容易造成言語或行為上的攻擊。可因自覺想要為行為負責而升級。
(2)不自私之愛:以安全需求為重(安全之愛、依附之愛、互利互惠之愛、聯隊之愛)
追求穩定發展,破壞安定感的事物都會被排除或遺忘。但有時會使愛產生扭曲,如「我都是為了這個家」、「我都是為了你」。講究公平、會協調,遇衝突時會各退一步,以不爭吵為目標,卻常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會因壓抑或放棄過多而自覺不瞭解自已想要什麼而升級。
(3)自私之愛:以歸屬需求為重(浪漫之愛、歸屬之愛、意志選擇之愛、激情之愛)
愛情的起點是自私,其本身便包含本能之愛(故有性欲、浪漫與親密)與不自私之愛(故有合作、承諾、付出及分享)。自私之愛結合這兩者,並因自我意志的決定,願意讓自己專屬於某人,託付自身。重視自己,想多照顧自己的感受,所以常被說:「你怎麼可以那麼自私!」但卻可因不斷照顧自己感受後的累積,使自己脫離社會制約而升級。
(4)靈性之愛:以尊重需求為重(伴侶之愛、尊重之愛、真實之愛)
靈性是個人經驗累積後,專屬於個人的領悟。但有時會認為自己感受到的相當重要,認為大家懂自己所體會的會變得更好,而去給予。但常不能得到理解。當尊重別人可以與自己不同,並使用對方理解的語言、文化與方式去溝通,開始能獲得對方的理解與尊重後,且又能尊重自己當下的不足,去尋求發揮更好的自己時便可升級。
(5)理性之愛:以自我實現需求為重(自我完整之愛、自愛之愛)
有自信,也滿足自己的當下狀態,感覺自己追求著自己喜歡的事物,充分發揮能力。因可以理性客觀的去覺察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所以會發現自己當下的滿足是有賴多少事物的貢獻及分享,因而生出感激與感恩,並萌生回饋自己所能分享與貢獻的想法。當有此想法,並覺得該對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起一份責任,並開始實踐付出後便可升級。
(6)超越之愛:以自我超越需求為重(利他之愛、奉獻之愛)
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讓大家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想要與身為「人」的自己、與有重要關係的他人、與一般人、與大自然,以及與宇宙產生連結,且知曉自己存在於這其中的價值及位階,且可知道如何貢獻獨特的自己,使整體提升向上,不斷超越已有的狀態。不過,常常為了求好心切而忽略身體極限,也忽略他人極限。所以,當瞭解就算兼顧各方需要的進步,同時還要顧及自己身體健康時,便可升級。
(7)建康之愛:以平衡的進化需求為重(完美之愛、平等之愛)
以「完美」、「最好」為目標。但會檢視至今為止的自我超越帶來什麼,是否有沒顧慮到的,太超前的,導致失衡的,還有對生命來說什麼最重要的。不會積極要求成果的產出,故謹慎而行,雖求最高效率,但又不為自己與眾人帶來太多負擔,且同時還能實現心中所願。而當發現照顧身體健康與環境健康之間的關係,並能修復過去因成長而為自己身體帶來的負擔時,即可升級。
(8)合一之愛:以成為典範為重(無私之愛、大愛)
明白每個人只會看到他自己程度所能看到的愛,接受他自己程度所能接受的愛,並給予他自己程度中所能給予的愛。所以,會發現在愛之中,當自己做到了對方想學習自己,想效仿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對方將會主動與我合一,主動思考我所做的一切,也主動追求我自己認為的美好生活。瞭解「我可以因改變自己而使對方改變。」,讓對方自願變得更好。
附注:八階段乃內在的態度與境界,與行為不同。如性愛:本能的性愛與合一的性愛便是不同內在態度產生的行為。同理亦可推至親密關係、婚姻承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