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討論】你是專注一件事到底,還是多工處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每天都在忙於生計與學習,特別在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展現做事風格:

        有些人一開始工作就像進入結界,一坐下就能專注三小時,直到事情告一段落才起身喝水、回訊息。也有些人,開著十個視窗、一邊回Email、一邊排行程、一邊聽Podcast、打遊戲,甚至還能偶爾滑一下IG,看似雜亂,但效率奇高,腦中有自己的運作節奏。

 

        但真的有「多工腦」嗎?還是我們只是頻繁地切換注意力?

        心理學研究早已指出:所謂的「多工」,其實是「快速在不同任務間切換」。這種切換會耗損我們的認知資源,導致效率下降與注意力疲乏。然而,生活中並不是非黑即白。有些人善於將「重點任務」專心處理,而把「瑣碎任務」分配到多工模式。例如:寫報告時全神貫注,但回Line或分類檔案就可以同時進行。我自己在創作時,是超級「一心一用」派,一但進入寫作心流,有時連身旁的人在叫我,我自然會屏蔽聲音,就連吃飯的時間也會忘記。但有時處理行政、修圖、回訊息,我也會聽一些無歌詞的輕音樂,多線運作。


 

想問問你/妳:

  • 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偏好哪種模式?
  • 你覺得多工是提升效率,還是分散注意力?
  • 有沒有什麼專注秘訣或多工技巧願意分享?


#話題討論 #專注力 #多工處理 #自我管理 #工作習慣





  • 如果你對內容有共鳴、想分享想法,一起聊聊:
  • 你是「一心一用」的人,還是「多線並行」的人?
  • 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 你的支持就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 也歡迎來信交流:childbenefits@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開域空間讀書會
18會員
44內容數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畢。 喜歡現代詩、推理、科普、有趣的人事物,人生光譜的代表色系:天青色。 連絡信箱:childbenefits@gmail.com
開域空間讀書會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我在家中角落,開啟了一場與生活的對話,用雙手打造出這處獨屬於我的端景。
Thumbnail
2025/08/02
我在家中角落,開啟了一場與生活的對話,用雙手打造出這處獨屬於我的端景。
Thumbnail
2025/08/02
這篇文章提供七個策略,幫助讀者有效提升閱讀記憶力。策略包含:閱讀前釐清閱讀目的、製作轉譯筆記而非逐字抄寫、閱讀後立即輸出心得、運用費曼技巧加強理解、建立知識地圖、安排間隔複習,以及將閱讀內容與生活結合。文章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閱讀轉化為實際行動,真正做到『活出書中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8/02
這篇文章提供七個策略,幫助讀者有效提升閱讀記憶力。策略包含:閱讀前釐清閱讀目的、製作轉譯筆記而非逐字抄寫、閱讀後立即輸出心得、運用費曼技巧加強理解、建立知識地圖、安排間隔複習,以及將閱讀內容與生活結合。文章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閱讀轉化為實際行動,真正做到『活出書中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8/01
秦始皇陵,埋藏著千古謎團,以水銀為百川江河的傳說更是引人入勝。本文探討考古發現與史記記載的吻合之處,以及水銀使用的深層意義,並說明為何至今不敢開啟地宮。
Thumbnail
2025/08/01
秦始皇陵,埋藏著千古謎團,以水銀為百川江河的傳說更是引人入勝。本文探討考古發現與史記記載的吻合之處,以及水銀使用的深層意義,並說明為何至今不敢開啟地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結束了一段全遠端上班的工作時光,八月正式回鍋上班族,而其實居家上班已經是現代職場的常態,但在家工作的環境中,如何保持高效率與專注是許多人剛開始居家上班時的挑戰!
Thumbnail
結束了一段全遠端上班的工作時光,八月正式回鍋上班族,而其實居家上班已經是現代職場的常態,但在家工作的環境中,如何保持高效率與專注是許多人剛開始居家上班時的挑戰!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