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掌聲決定你的價值:從情緒枯竭走向內在穩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讀到《慈悲枯竭》(Burnout: The Secret to Unlocking the Stress Cycle)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觀點:當我們過度依賴外在的肯定來維持自我價值,一旦鼓勵變少,內心就容易垮掉。這讓我想起了許多人,那些默默努力生活與工作,卻常常陷入自我懷疑的人。

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卻沒有人看見?」你盡力完成每件事,守住每個細節,卻換來沉默,沒有一句「謝謝你」。久而久之,會讓人懷疑:我到底算什麼?

最讓人難受的,往往不是事情的難度,而是「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感覺。

在職場裡,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價值感交給別人決定。當被稱讚時,覺得安心、有存在感;但當沒有人說一句好話,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不被需要了。久了,「別人怎麼看我」就變成了「我是誰」的衡量標準。

但其實,不是別人沒給你價值,而是你忘了:你本來就有。

你之所以走進職場,不是偶然,而是出於你在意的價值。也許是熱愛專業、期待更好的生活、承擔家庭責任,或單純想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不論出發點是什麼,那一刻的你做了選擇。

只是日子久了,當績效、忙碌與回饋佔據了全部注意力,我們開始習慣往外尋找肯定,越來越少回頭問自己:「我做這件事,是為什麼?」

這樣的迷失,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因為你太久沒有停下來,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書中分享了一段故事:兩位急診醫師同樣被要求臨時加班,一位滿臉不悅地說:「為什麼每次都是我?」另一位則平靜地說:「雖然不方便,但我選擇留下,因為我知道我可以幫得上忙。」

兩個人做了一樣的事,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關鍵不在於工作本身,而是他們內在的態度。

第一位醫師感受到的是「被迫」,彷彿自己只能接受安排,沒有選擇權。這樣的心態,容易讓人產生無力與耗竭感。

第二位醫師則是出於「我願意」的選擇,即使辛苦,也知道這件事對他來說有意義。他的行動連結到內心重視的價值,因而產生穩定與力量。

當你感覺「我可以決定」,那份選擇權會帶來穩定感,而不是壓力。當你清楚:「我這麼做,是因為我相信的那一份價值」,那股力量就會變得深沉且有意義。

所以在職場上,也許我們更需要練習一種思維:不是為了被鼓勵才去做,而是因為這件事,對你來說有意義。

這樣的信念,會慢慢把主導權從他人的掌聲中,重新交還給自己。

當你願意從內在出發,看見行動背後的意義,而不是一味等待回饋,你會發現:

即使沒人稱讚,我也知道我正在做對的事。我可以自己定義,什麼叫「做得好」。

即使沒人看見,我也知道我值得尊敬。

即使外面很安靜,我的心裡,還是有力量。

這樣的力量,或許不喧嘩,卻非常穩定。

它不來自掌聲,而是來自你對價值的堅持。

所以,如果今天沒有人對你說「你很好」,請你先說給自己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瑞丘・生涯大小事沙龍
5會員
22內容數
我將在這持續分享職場觀察、學習成長與職涯發展相關的內容,透過我的實務經驗與專業視角,陪你一起釐清方向、發掘潛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涯路徑。希望這裡的文字與對話,能成為你前行路上的陪伴與支持。
2025/07/31
AI與機器人正快速改變職場,不只是年輕人的挑戰,也是中高齡工作者的現實功課。無論你是知識型還是勞動型職人,未來的工作都需要與科技協作。懂得使用AI、理解機器人運作,不是為了成為專家,而是延續你的價值。學得不快沒關係,重要的是不放棄學習的彈性。這篇文章寫給四十歲後還想穩住位置、重新思考自己角色的你。
Thumbnail
2025/07/31
AI與機器人正快速改變職場,不只是年輕人的挑戰,也是中高齡工作者的現實功課。無論你是知識型還是勞動型職人,未來的工作都需要與科技協作。懂得使用AI、理解機器人運作,不是為了成為專家,而是延續你的價值。學得不快沒關係,重要的是不放棄學習的彈性。這篇文章寫給四十歲後還想穩住位置、重新思考自己角色的你。
Thumbnail
2025/07/30
你不是做不好,只是不熟而已。 剛進公司那段時間,總會懷疑自己夠不夠好、做得夠不夠快。但你知道嗎?試用期真正的重點,不在表現完美,而在「走得穩」。 這篇文章寫給還在試用期、也許正懷疑自己的你。 教你怎麼建立信任、怎麼安心學習、也提醒你:你也有選擇權。 慢慢來,真的沒關係,你正在靠近更成熟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30
你不是做不好,只是不熟而已。 剛進公司那段時間,總會懷疑自己夠不夠好、做得夠不夠快。但你知道嗎?試用期真正的重點,不在表現完美,而在「走得穩」。 這篇文章寫給還在試用期、也許正懷疑自己的你。 教你怎麼建立信任、怎麼安心學習、也提醒你:你也有選擇權。 慢慢來,真的沒關係,你正在靠近更成熟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29
你也有這種時候嗎?工作還是做,責任也沒少,可是心裡好像空了一塊。 不是不努力,也不是討厭工作,而是再也感受不到成就感了。 這篇文章,陪你一起重新面對這樣的心情,也幫你打開另一扇窗,從生活的角落找回自己。
Thumbnail
2025/07/29
你也有這種時候嗎?工作還是做,責任也沒少,可是心裡好像空了一塊。 不是不努力,也不是討厭工作,而是再也感受不到成就感了。 這篇文章,陪你一起重新面對這樣的心情,也幫你打開另一扇窗,從生活的角落找回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總是在為了「別人」而努力嗎? 為了照顧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太過拼命、漸漸失去自我?已經習慣,把所有的人,都擺在自己前面?又或者擔心落後、不符合他人的期待,一直勉強自己,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但親愛的,最重要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Thumbnail
你總是在為了「別人」而努力嗎? 為了照顧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太過拼命、漸漸失去自我?已經習慣,把所有的人,都擺在自己前面?又或者擔心落後、不符合他人的期待,一直勉強自己,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但親愛的,最重要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Thumbnail
本文講述作者在職場生活中所遇到的壓力、挫折和憂鬱,以及如何透過醫生的幫助與自己的努力,學會了接納自己的限制,放過自己,並選擇了新的生活方式。文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和建議,以及邀請讀者一起來共學,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以自己的經歷啟發讀者,讓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幸福。
Thumbnail
本文講述作者在職場生活中所遇到的壓力、挫折和憂鬱,以及如何透過醫生的幫助與自己的努力,學會了接納自己的限制,放過自己,並選擇了新的生活方式。文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和建議,以及邀請讀者一起來共學,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以自己的經歷啟發讀者,讓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幸福。
Thumbnail
面對日常的物質慾望,心靈寄託成為人們強烈追求的精神需求,本文探討如何承擔精神壓力,尋找支撐的重要性。
Thumbnail
面對日常的物質慾望,心靈寄託成為人們強烈追求的精神需求,本文探討如何承擔精神壓力,尋找支撐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匱乏感的根源及影響,提供了三種轉換信念的方法,以及一種讓自己感覺有力量的練習法,希望能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並轉換負面信念。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匱乏感的根源及影響,提供了三種轉換信念的方法,以及一種讓自己感覺有力量的練習法,希望能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並轉換負面信念。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哪有工作不委屈, 不工作你會更委屈:那些打不垮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堅強。 同一件事情帶給兩個不同人的影響會完全不同。 全看當事人怎麼面對。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哪有工作不委屈, 不工作你會更委屈:那些打不垮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堅強。 同一件事情帶給兩個不同人的影響會完全不同。 全看當事人怎麼面對。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人生中陷入低潮時,如何自我評價並找回自己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分享敘事領域的實踐與學習,以及參與幸福魔法團體的經驗,作者分享如何透過自我接納與互相增能而成長。同時,文中提供了兩個團體的報名連結,適合對象分別是想發展自己的支持系統者和初步體驗探索自己的渴望與夢想者。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人生中陷入低潮時,如何自我評價並找回自己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分享敘事領域的實踐與學習,以及參與幸福魔法團體的經驗,作者分享如何透過自我接納與互相增能而成長。同時,文中提供了兩個團體的報名連結,適合對象分別是想發展自己的支持系統者和初步體驗探索自己的渴望與夢想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經常忽略了內心的聲音,忘記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來自於內在的平靜與和諧。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將自我照顧放在最後一位,認為它是一種奢侈,甚至是自私的行為。但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真正的自我照顧並非如此。它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是我們能夠更好的照顧他人的基礎。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經常忽略了內心的聲音,忘記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來自於內在的平靜與和諧。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將自我照顧放在最後一位,認為它是一種奢侈,甚至是自私的行為。但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真正的自我照顧並非如此。它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是我們能夠更好的照顧他人的基礎。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壓力和責任使我們常常忽略自己的需求和能量。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重新對話,學習說'不',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以及斷捨離和與他人建立連接等方式來覺醒自我,重拾內在的能量。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壓力和責任使我們常常忽略自己的需求和能量。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重新對話,學習說'不',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以及斷捨離和與他人建立連接等方式來覺醒自我,重拾內在的能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