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不是讓人猜,是讓人秒懂。
讓人看了就懂、聽了就信、說了就得標
在備標現場,我們常常以為提案要面面俱到、專業到位,才能打動人。但真相是我們的大腦很懶,只愛簡單、熟悉、順口又有畫面的東西。
只要人們需要重讀、猜意思,或花時間「搞懂」,這提案就已經失敗了。
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六個原則,幫助你設計出「一看就懂」的提案內容。這不是要你簡化到無腦,而是設計出一種直覺就能懂、聽了就記得、看完就相信的清晰感。
本文靈感部分來自《Made to Stick》(讓想法更有黏性),結合我實戰經驗轉化為備標現場的提案教材,分享六個讓提案「一看就懂」的設計原則:Simple、Unexpected、Concrete、Credible、Emotional、Stories,每一項都搭配實戰故事,讓你立刻學會、馬上能用。
第一原則:Simple 一句話打中人心
有一次,我們陪客戶爭取智慧水管理標案。客戶技術很強,提案寫了100頁。但每頁看起來都像在說:「我們也會這個,也做得到那個。」
簡報完,委員問:「你們到底要幫我們做什麼?」
主講人尷尬翻了幾頁,答:「我們是一個整合型的平台,涵蓋監測、預警、模擬、分析……」
現場安靜,委員點點頭,卻已經在神遊。
後來我們改寫提案,開場只說一句:
「我們要幫政府省水、省錢、省人力,靠一套會自己預警的智慧系統。」
這次,委員點頭,案子也得標了。
記住:講重點,一句話讓人秒懂,比什麼都強。
第二原則:Unexpected 提案要有「抓耳點」
有次我們幫風電開發商跟地方對話,開場還沒講完,就被打斷:「你們外來人,來這邊挖錢的吧?」
我們臨時換了一張投影片,只放一句話:
「我們知道你們最怕什麼,怕海被搶走。」
長輩立刻問:「那你們知道怎麼還我們?」
我們答:「我們不只還,我們會一起種回來,一座會賺錢、也會養魚的風場。」
場子熱了起來。
別怕出乎意料,只怕平平無奇。
第三原則:Concrete 別說願景,說畫面
一份提案裡寫著:「打造永續價值、導入AI與ESG」這句話看起來厲害,但根本沒有畫面。
直到我們加上一張照片:
「一座風場,連接一個漁村,後面是一條讓年輕人返鄉創業的路。」
我們補一句:
「我們不是賣風電,我們讓漁村的孩子能回家工作。」
民眾拍照、點頭、笑了。這句話他們記住了。
畫面,比詞語還有說服力。
第四原則:Credible 不靠嘴說,靠證據說話
一次生態檢核提案,我們技術講得再好,主審只問:「怎麼知道你們真的做得出來?」
我們亮出三件事:
- 七件類似實績,附成果摘要與 QR code
- 拿出一份曾得過獎的報告
- 列出客戶名單,裡頭有委員熟識的單位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做,是第八次。前七次都如期、如質、如預期。」
委員笑了,說:「我記得你們,做過南部那案對吧?」
資料,不用多,用對就有用。
第五原則:Emotional 客戶不是機器,是人
我們曾提一個長照中心用水改善案,理性講完數據後,全場冷冷的。
直到最後播放一段影片,一位阿嬤說:
「現在我可以自己洗頭,像年輕人一樣。」
委員笑了,有人紅著眼睛說:「這就是我要的成果。」
不是每個人記得你說的數字,但他們會記得那個笑容。
第六原則:Stories 把提案變成大家會講的故事
提案講了二十分鐘,沒人提問,直到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台南有個農民,以前每天騎車巡田水,自從接上系統,他說:『我早上看手機,就知道哪塊田該開水,省下一雙鞋。』」
委員抬頭問:「哪個村?我有興趣去看看。」
故事,不只讓人聽懂,更讓人願意講出去。
設計讓人秒懂,不是降低水準,而是提升影響力
簡單,不是簡化。是讓人更快抓到重點。
出乎意料,不是誇張。是打破疲乏的注意力。
有畫面、有憑據、有情感、有故事,才是「會得標的提案」。
如果你也常遇到這些問題:
- 客戶總是聽到一半就說「我回去研究看看」
- 評選會氣氛冷,大家都只翻頁沒提問
- 明明很用心寫,最後卻輸給「講得比較懂」的對手
那麼,請記得這六個字:一看就懂。
你曾在提案中體驗哪一原則的力量?留言分享你的經驗,讓更多人學會一看就懂的提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