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瞻科技(8271TW)2025年上半年法說會摘要與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 2025年上半年營運亮點
    • 營收:新臺幣47.62億元。
    • 出貨成長率:40%(同期比較)。
    • 專利數:共219件,其中39件申請中。
    • 公司治理評鑑:在51至100億級別中位列前5%。
  • 業務範疇與新主力
    • 傳統主力:工控應用與消費應用。
    • 新興主力:智慧應用(已發展數年,近一兩年有顯著進展),專注於光學檢測與智慧物聯網應用,旨在實現企業永續成長。
  • 營運策略重點
    • 工控深耕:針對高度客製化需求、連結度高的工控客戶,深化合作深度,持續產出具前瞻性且符合客戶需求的技術與產品。
    • 通路拓展:擴展更多應用需求,增加通路合作夥伴,並多元化產品線。
    • 穩健經營:持續研發動能,透過數據分析調整行銷策略,積極參與國內外重點展會,深化歐美工控市場客戶關係,並開發特殊領域指標性客戶。
  • 產品與技術創新
    • 全無鉛產品:下半年重點推動,除DRAM外,SSD也將推出全無鉛產品。
    • 特殊應用:針對Raspberry Pi平臺推出完整產品線(MicroSD卡、記憶體模組),滿足其在大容量、高客製化及經濟效益的需求,應用於無人機、智慧零售POS機、教育智慧白板等。
    • 電壓穩定技術:CoreVolt 2,能偵測電壓變化並觸發補電程序,確保資料留存。
    • 智慧應用解決方案:智慧穿戴/VR/AR裝置:專注於定位校正設備。AI檢測設備:食品生技包裝瑕疵AI檢測、工具機金屬零件AI AOI瑕疵檢驗、晶圓製程加工定位檢測。AIoT:石化重工火焰AI辨別防災系統、環境監控、主動式防災系統。OEM/ODM設備生產商:下半年將提供VR/AR眼鏡市場技術支持與服務,導入Android VR/AR研發生產技術,鋪路工業元宇宙解決方案。
    • 電子紙應用:已導入歐洲公車站牌、輪船船艙資訊看板,下半年將有電子病床卡應用案例,並將參與日本C-Tech展。
  • 產業趨勢洞察
    • AI與HPC:直接帶動邊緣運算,對資料高容量儲存、穩定性及資料完整性需求增加。
    • 永續節能:國際關注焦點,推動相關產品技術發展。
    • 地緣政治與經濟影響:美國關稅、降息預期、匯率波動、地緣衝突均影響產業。
    • DDR4停產影響:Inspectron數據顯示DDR4滿足度自5月起為負值,7月底缺貨潮達極端。主要原廠產能轉移至HBM及DDR5,DDR4產出減少,臺系廠商(如南亞、華邦、鈺創)接手主要供應。DDR5需求強勁,伺服器及AI應用推動,R-DIMM需求大於供給。DDR5/LPDDR5滲透率高,PC已達93%,伺服器達88-90%。
    • NAND Flash市場:上半年供過於求,第二季因減產效率提升轉為負值,目前供應緊張,伺服器NAND SSD高容量需求(64TB、128TB)導致供需失衡。
  • 財務績效細節
    • 第二季財務表現:營收年增44%。毛利率維持15%(去年同期19%)。EPS:1.02元,較去年同期0.69元大幅增長。
    • 上半年合併財務表現:營收:47.6億元,年增24%(去年同期38億元)。EPS:1.74元,年增(去年同期1.63元)。
    • 資產負債表:現金與約當現金減少。存貨:約24億元,相對較高,預期透過漲價及客戶黏著度轉化為業績。庫存周轉天數:約103天,DRAM佔庫存57%,DDR4與DDR5各佔DRAM庫存約47%。
    • 毛利率影響因素:新臺幣升值10%,導致成本提高約2.2%-2.4%,影響毛利率。公司部分吸收匯率影響及DDR4進貨成本增加,未立即反映於售價,導致第二季毛利率受壓。預計7月起DDR4毛利率將開始發酵並改善,帶動第三季整體毛利率。
    • 現金流量表:大部分現金已轉化為庫存。
  • 股利政策
    • 去年EPS 2.18元,加上資本公積0.02元,共發放2.20元股利。
    • 承諾維持60%-70%的穩定股利發放率。
  • 產品營收佔比
    • DRAM:45.22%。
    • 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53.15%。
    • 智慧應用:1.63%。
  • DDR4市場展望與策略
    • 許多系統、平臺、CPU仍僅支援DDR4,尤其在工控、網路、電視等領域,客戶考量總體擁有成本(TCO),不願為升級DDR5而投入高額平臺轉移費用。
    • 宇瞻已於7月完成南亞DDR4全系列產品導入(8Gbps及以下),預計能滿足大部分DDR4客戶需求。
    • 預計DDR4需求將持續至2026年第一季,甚至延續至2026年全年及2027年,形成類似DDR3的長期穩定市場。
    • 三大原廠雖有延後DDR4停產的討論,但目前僅為「思考中」,其主力仍是HBM和DDR5,DDR4僅會保留個位數產能供應特定剛性需求客戶,不會普及性地增加生產。
  • 中國大陸廠商影響
    • 陸資廠商(DRAM、Flash)產能持續擴充,對全球市佔率的追求預計將突破4%以上,可能導致未來供應增加。
    • 目前AI需求有助於抵銷部分供應增加的影響,但若供需失衡,價格下跌速度可能很快。
    • 產業終究是一個循環,三大廠已學會控制資本支出以避免過去過度競爭的教訓,陸資廠商的技術近年來也突飛猛進,不可小覷。


## Q&A整理

- **提問1:DDR4缺貨情況與公司庫存優勢?**


答:DDR4缺貨7月最嚴重,公司存貨周轉天數103天,57%為DRAM,其中DDR4與DDR5各佔47%。自3月起備貨DDR4,非賭漲價,而是因產出減少但客戶需求未減,已提前為客戶備長期貨。目前庫存多為三星貨,隨EOL計畫推進,台系廠商如南亞接手大部分產出。

- **提問2:DDR4漲價對Q3/Q4毛利率影響?**

答:Q2毛利率受匯率升值10%影響,成本提高2.2-2.4%,公司部分吸收匯率成本,未直接轉嫁客戶。DDR4大量進貨成本提高,但7-9月毛利率將改善,DRAM漲價逐步反映。NAND Flash工控毛利率穩定,消費SSD量增但毛利率持平。Q3營收預期與7月相近,8月可能略差,視關稅變數而定。

- **提問3:匯率避險與成本影響?**

答:報價與進貨以美元為主,採用自然避險,剩餘部位操作完全避開兌換損失,甚至有兌換利益。Q1/Q2備貨成本受匯率影響已反映在Q2毛利率上,後續成本可控。

- **提問4:下半年景氣與產業表現?**

答:Q3表現不錯,7月因美國需求提前拉高,8月可能略降但不差太多。美國市場佔比不高,關稅變數是風險。AI產業最佳,與記憶體產業高度相關,DDR5轉HBM導致DDR4缺貨,NAND Flash亦受影響。Q4趨勢尚不明朗,但熱門產業仍為主流。

- **提問5:下游客戶DDR4轉型時間?**

答:轉型視系統、平台與CPU而定。伺服器已轉DDR5,網路、電視等消費性產品多為舊有平台,DDR3仍有量。轉DDR5成本高於DDR4漲價成本的客戶會選擇不動,預計DDR4需求至2026年Q1-Q2仍強,下半年可能類似DDR3轉DDR4,2026-2027年維持一定水位,台系廠補充供給。

- **提問6:三大原廠延後DDR4停產消息?**

答:目前僅聽聞思考延後,未有實際行動。CSP已轉DDR5不會回頭,三大廠主力為HBM與DDR5,僅以個位數產能滿足DDR4剛性需求(如自動化工具),不會大規模回歸PC市場。南亞下半年將擴產DDR4,可能導致過剩競爭,三大廠不至於全面增產。

- **提問7:DDR3銷量原因?**

答:DDR3銷量非因DDR4價格高或降規,而是客戶原有需求未變。公司服務DDR1至DDR5全系列,DDR3價格因供需與製造成本已高於過去主力生產時期。醫療等行業因認證成本高,傾向維持DDR3/4,不會因價格轉DDR5。

- **提問8:大陸廠與台廠競爭?**

答:大陸廠(DRAM與Flash)未來幾年持續擴產,政策驅動下加速場地與晶圓產能提升,目標全球佔比超4%。市場機制下價格競爭合理,不會故意虧本。AI需求拉高底部需求,緩解供給過剩,但長期供需失衡可能導致價格快速下跌。三大廠與台廠已學會依需求調整資本支出,避免過去多廠競爭失控局面,大陸技術進步不容小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柴知道,法說最速報!
76會員
287內容數
這裡是【理柴知道,法說最速報】,每日更新上市櫃公司法說會摘要。掌握科技趨勢,跟上產業脈動,千萬不可以錯過!有投資的您該看,沒投資的您更該看! 合作請洽: shibainustock.tw@gmail.com
2025/08/03
中華精測2025年第二季營收達12.16億台幣,毛利率提升至55.8%,每股盈餘6.57元。AI與HPC高階測試需求強勁,探針卡市場持續擴張,新廠計畫與智慧設計技術布局未來成長。想了解更多財報細節與展望,點擊深入解析!
Thumbnail
2025/08/03
中華精測2025年第二季營收達12.16億台幣,毛利率提升至55.8%,每股盈餘6.57元。AI與HPC高階測試需求強勁,探針卡市場持續擴張,新廠計畫與智慧設計技術布局未來成長。想了解更多財報細節與展望,點擊深入解析!
Thumbnail
2025/07/28
價值主張(頁3-4):昇陽半導體以技術、產能與成本領先業界,協助半導體製造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實現永續目標。核心優勢包括規模效益與技術領先,客戶涵蓋全球一線晶圓代工與IDM廠。 公司概況:成立於1997年,昇陽是全球第一的再生晶圓廠及晶圓薄化服務廠,2024年營收35.5億台幣,市值240億台
Thumbnail
2025/07/28
價值主張(頁3-4):昇陽半導體以技術、產能與成本領先業界,協助半導體製造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實現永續目標。核心優勢包括規模效益與技術領先,客戶涵蓋全球一線晶圓代工與IDM廠。 公司概況:成立於1997年,昇陽是全球第一的再生晶圓廠及晶圓薄化服務廠,2024年營收35.5億台幣,市值240億台
Thumbnail
2025/07/28
辛耘(3583)在2025年法說會中揭示,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年成長8%,台灣市場更勝全球表現。公司積極擴產,晶圓再生產能將於年底提升至5萬片,並聚焦AI與先進封裝技術,搶攻市場熱潮。想了解更多辛耘的策略與未來展望?點擊深入解析!
Thumbnail
2025/07/28
辛耘(3583)在2025年法說會中揭示,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年成長8%,台灣市場更勝全球表現。公司積極擴產,晶圓再生產能將於年底提升至5萬片,並聚焦AI與先進封裝技術,搶攻市場熱潮。想了解更多辛耘的策略與未來展望?點擊深入解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日無操作,緯創與鈺創營收符合預期,亞力看起來認列營收比較不是很穩定,不過一樣部位較小就放著囉。
Thumbnail
今日無操作,緯創與鈺創營收符合預期,亞力看起來認列營收比較不是很穩定,不過一樣部位較小就放著囉。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未來將新增 AI & 半導體巨頭財報之個人解讀。
Thumbnail
未來將新增 AI & 半導體巨頭財報之個人解讀。
Thumbnail
本文摘要: 輝達最新財報(截至2024年2月~2024年4月)。 數據中心營收成長以及毛利變化。 未來數據中心展望。 營收成長: 18%(26044/22103) 毛利率: 78.4%;營利率: 65%(16909/26044);淨利率: 57%(14881/26044);每股盈餘(E
Thumbnail
本文摘要: 輝達最新財報(截至2024年2月~2024年4月)。 數據中心營收成長以及毛利變化。 未來數據中心展望。 營收成長: 18%(26044/22103) 毛利率: 78.4%;營利率: 65%(16909/26044);淨利率: 57%(14881/26044);每股盈餘(E
Thumbnail
1.1Q24 營收將呈現低個位數季減,AI 缺料問題仍在,預估 2024 後三季營收將呈現穩定 QoQ。CSP 庫存調整將於 1H24 結束。 2.伺服器的 U 數與重量並非決定 ASP 的絕對因子,低 U 數也可區分成 high-end low-end,量產數量的多寡也會影響 ASP。
Thumbnail
1.1Q24 營收將呈現低個位數季減,AI 缺料問題仍在,預估 2024 後三季營收將呈現穩定 QoQ。CSP 庫存調整將於 1H24 結束。 2.伺服器的 U 數與重量並非決定 ASP 的絕對因子,低 U 數也可區分成 high-end low-end,量產數量的多寡也會影響 ASP。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預估毛利率持平,雖成本端有「能見度」的向下,但價格端受中國同業殺價競爭,價格將逐月調整。 2.1Q24 預估營收呈現近 10% 季減,為 241 億~251 億,大尺寸季減較大,OLED 與 SoC 持平、TDDI 與車用季減。 3.AI 會帶來量價的挹注。OLED 為另一動能。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預估毛利率持平,雖成本端有「能見度」的向下,但價格端受中國同業殺價競爭,價格將逐月調整。 2.1Q24 預估營收呈現近 10% 季減,為 241 億~251 億,大尺寸季減較大,OLED 與 SoC 持平、TDDI 與車用季減。 3.AI 會帶來量價的挹注。OLED 為另一動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