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週,我們在樂嶼。cheerful island 展開了一場特別的旅程,和孩子們一起登上「情緒探險小島」。
第一站來到了「哈囉島」。
在這島上不只是讓孩子彼此打招呼,更是他們認識情緒世界的起點。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情緒這兩個字還很抽象,但當它們有了顏色、有了形狀,甚至變成可以靠近的「小怪獸」,就變得具體而清晰起來。想記錄一下今天的一個小片段帶來的體會。
其中一個小活動,在教室裡擺放六隻彩色小怪獸,代表開心、生氣、難過、害怕、平靜、愛/被愛的情緒。
我們設計了生活中孩子常見的情境,唸出後,孩子們會先用身體做出決定,走到對應的情緒玩偶旁邊,再用嘴巴說說自己的感覺。
過程裡,情緒不再只是「說出來」的答案,而是「經驗出來」的狀態。當他們發現,同一個情境,有人選擇了開心,有人選擇了難過,也有人走到生氣的角落,孩子們能夠體會到:每件事帶給每個人的心情可能不同,但這些感受都是沒問題的。
其中一情境:「好天氣,媽媽帶我去公園玩沙」
有位孩子站到了〔生氣〕,說著:「因為媽媽不讓我玩濕濕的沙,所以我生氣。」
這樣的一句話,其實很珍貴。孩子不只是表達出「我生氣了」,而是開始能夠連結情緒背後的經驗與渴望。他們正學習將內在的模糊感受,轉化為可以被聽見與理解的語言。
我們常以為情緒只是反應,其實它們總是裝著更多。有時是孩子對某件事的期待,有時是他們想被理解的需求,還有時候,是那個小小的自己,在內心深處輕輕地說著「我在乎」。
每一次我們對孩子情緒感受的好奇提問,都是一個向內走的邀請。陪孩子看看這份感覺是怎麼來的、我怎麼想、我怎麼感覺,以及我在意什麼,也讓我們有機會多瞭解一點,這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心裡正發生著什麼。
哈囉島,不只是認識彼此的起點,更是孩子與自己相遇的第一步。我們不只是一起玩遊戲,而是一起看見了自己和情緒,也看見了每個孩子真實閃閃發亮的內在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