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測#816] 社交媒體專門砍老用戶的原因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聽到又有一波社交媒體戶口被人封號,不少都是一些老使用者,用了十幾年的賬號,上面有大量的對話紀錄私人照片還有與其他網站的連動,一次就蒸發了。至於我自己,我那個從 200x 年用到現在的賬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一堆莫須有的審查弄至無法回復了。

利申我現在用的是一個只有很短歷史的新賬號,有時會有朋友突然找到我發出交友邀請時,還以為是我是因為不高興解了他們友,不是,單純就是舊的號就砍了,而我沒有辦法記住整個朋友清單,所以只能太公釣魚等大家找到我再來邀請。

對於這種現象的原因,這麼多年來,我看得最多的是說這是政治審查,我就有藍營朋友天天就跟我抱怨一定是唐鳳砍掉他的社交媒體戶口的;然後當然也有民主派的朋友,說是共產黨聯同社交媒體一起砍掉他們的戶口的;或者覺得因為社交媒體審查團隊是在上海;又或者猜是有網軍機械人瘋狂檢舉導致刪戶口。然後 reddit 還見到有人來個 Blame the Victim,說一定是你們自己不小心發言,小心點發言就不會砍了不是嗎?

政治審查有沒有呢?當然是有的,有些人物或事情你只要談一下或者批評,馬上你的文章就會消失,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是哪些話題與哪些人。

不過他們最大的特色,是多重標準的,你一定會發覺,臉書會搜你幾年前的文,抓一兩個詞語出來屈你是仇恨言論搞文字獄。特別是完全不管裡面的意思,哪怕你是在自嘲,都一定說你違反社群守則。完全無關的內容,一隻字你都看不到有任何問題的內容,他都會說你違反社群規則,為了維護網絡風氣他們來封你甚麼的。

但你總是能夠看到一埋別人,明明就說相同的詞語,甚至擺明是犯規惡意的話,真正的仇恨言論,冒充他人,或者一堆擺明就是詐騙,在留言區那些甚麼「他的評論很有見地的!」的牛股劍客,股市神狼,美股飛機杯之類的。這些別說社交媒體不會去管,你即使去檢舉,都很大機會告訴你他們沒發現有違反社群守則。

他們對於那些好好經營專頁,長期存在的戶口非常的嚴苛,動軋被究,就算你沒說錯話他都要給你一個人工智能誤判給你來封你;而對於那些剛剛註冊,毫無內容,甚至擺明就是盜用別人身份的免洗新戶口,則是非常縱容,擺明犯規都視而不見。這些擺明不斷滋擾危害他人的人,擺明是為網絡帶來不快與損害的行為,就是言論自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好像他們的審查團隊或者審查人工智能刻意在世上散佈邪惡,專門賞惡罰善?所以很多人在想這一定是共產黨認知作戰的一部份,他們聯合了社交媒體在做一些邪惡的勾當甚麼的。

然而我上個戶口關了,開了新戶口之後,我發覺一件事,就是對我的言論審查寬容多了。就是寫同一段話,新的戶口就是沒事的,罰則也傾向輕,不像以前動不動就關你三十天的閉禁。而我相信那些找我麻煩的人沒有減少,如果有網軍要檢舉我,我的新戶口也一樣可以檢舉不是嗎?我也沒有特別不去談政治甚麼的,但就是在新戶口,我就是比較有言論自由。

但隨著時間用久了,標準又慢慢變嚴,那些莫須有式的文字獄又慢慢出現了,不過未去到舊戶口那麼惡劣,去到勾你十年前的貼子出來封,或者在你講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指控你,或者說一篇文章有問題,結果連哪篇文章都拿不出來。只是也能夠感受到戶口的限制不斷增加。

按常理想,那些用了十幾年的戶口,寫了很多長文的又有很多人看,多數是認真在經營的人。而那些做詐騙的,網軍的,各種用來搗亂或散佈謠言的免洗假戶口小號,則應該是較新較沒有內容的新戶口不是嗎?如果我們是以「維護網絡風氣,想要優質內容」的立場出發,應該是寬待那些老戶口,然後對新戶口的標準要較高才是。

而社交媒體的標準怎看都是倒轉的,他似乎是對越老越多內容的戶口越嚴苛,你自我審查到天衣無縫他就直接來個欲加之罪的程度。而對於那些新戶口卻非常寬容,甚麼社會守規根本沒有在鳥的。所以他們很明顯不是根據內容的優質程度,以及戶口的可信程度去封人。

那麼到底對於社交媒體公司來說,老用戶有甚麼開罪了他們呢?我想想,這些老戶口有甚麼特色呢?就是他們戶口有大量的照片,大量的 post,每個又紀錄了幾萬個 like 與大量 comment,信箱裡又藏了十幾年的私訊。而且你都知道社交媒體容許你貼圖貼檔貼影片,所以很多人會在上面丟下影片,而且他會一直留在你的信箱裡,你可以隨時再下載。差不多可以當免費硬盤用。

越老的戶口,就用了社交媒體公司越多的容量不是嗎?連 google 都會問你拿雲端服務的月費,而電郵是算在你的容量上的,但是社交媒體除非你下廣告,否則基本上都是免費的。這意味著你放在上面的影片,文本,照片,他們全都是免費幫你儲存的。而這個有成本,越多的資料成本越大。

所以我在想,會不會真相是這樣,也許他們有一個秘而不宣的潛規則,就是一個戶口相關的內容資料容量越多,他們就越會想要優先砍掉,好減少他們的容量負擔。但他們不能公開說因為你用太多容量了,所以想砍掉你的所有資訊,為了師出有名,所以就派出人工智能審查你的所有資料,總之盡可能的給你來幾個指控,指控再累積夠多了,就可以拿你經常違反社群守規當理由把你家裡的垃圾從他的雲端儲存中一次清除。

一次清除幾萬個的話,可以減緩公司需求更多儲存空間的需求。對於內容質素,歷史意義,紀念價值,他們全都不管的,他們不覺得自己在搞網絡歷史博物館或者圖書館,不是為了讓你留下紀念,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砍你的籍口,甚麼社群守則不是用來保護健康環境的,而是用來想要除掉誰時可以先射箭再畫靶的,真正的理由還是他的成本與收益問題。所以才那麼故意含糊。這就解釋了為何常常一掃就是掃一堆人,一波波的掃,而且通常有一大堆老戶口甚至做優質內容的大大就是這樣。

當然,這沒有證據,這只是一個判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298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8/07
階級就是你在人類社會金字塔的地位,永遠是由較多的底層,承托較少的上層,把石頭擠上中上層就必然有更多石頭塌下來。所以多數人必然是底層的,單純擁有學位並不會改變這一點。 在上一個世代之所以像有人像陳水扁一樣,因為讀了大學而階級翻轉,是因為他以優越的成績在大學裡得到了換取了罕見而有市場價值的技能,或者門
2025/08/07
階級就是你在人類社會金字塔的地位,永遠是由較多的底層,承托較少的上層,把石頭擠上中上層就必然有更多石頭塌下來。所以多數人必然是底層的,單純擁有學位並不會改變這一點。 在上一個世代之所以像有人像陳水扁一樣,因為讀了大學而階級翻轉,是因為他以優越的成績在大學裡得到了換取了罕見而有市場價值的技能,或者門
2025/08/07
在九十年代中期,我住在黃大仙附近,那時候很常去黃大仙中心。那時候的黃大仙中心跟現在重建過的模樣很不一樣,那時候還是比較像屋邨商場,所以有很多文具店,玩具店,租書店,雜貨店之類的東西。其中有一家是賣正版遊戲軟體的,我就很常去看。 小時候印象中正版遊戲軟體這種東西一直都很貴,像我們這種人應該玩盜版的。
Thumbnail
2025/08/07
在九十年代中期,我住在黃大仙附近,那時候很常去黃大仙中心。那時候的黃大仙中心跟現在重建過的模樣很不一樣,那時候還是比較像屋邨商場,所以有很多文具店,玩具店,租書店,雜貨店之類的東西。其中有一家是賣正版遊戲軟體的,我就很常去看。 小時候印象中正版遊戲軟體這種東西一直都很貴,像我們這種人應該玩盜版的。
Thumbnail
2025/08/06
如果把宋江當成「水滸傳」的主角,去看當中的故事,會是怎樣的呢? 那就是某地有一名流,名叫宋江,家底好,是個知識分子也是紳士,因為品性溫和厭惡暴力,所以受當地人敬重,他專門幫當地鄉親斡旋,用今天的香港看,就像是出身不錯的律師。本來就是社會賢達,建制支柱的他,卻因為一件殺人案,而被迫倒轉陣營走向政府的
2025/08/06
如果把宋江當成「水滸傳」的主角,去看當中的故事,會是怎樣的呢? 那就是某地有一名流,名叫宋江,家底好,是個知識分子也是紳士,因為品性溫和厭惡暴力,所以受當地人敬重,他專門幫當地鄉親斡旋,用今天的香港看,就像是出身不錯的律師。本來就是社會賢達,建制支柱的他,卻因為一件殺人案,而被迫倒轉陣營走向政府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年少時的朋友逐漸散去,隨著社會化的加深,功利主義的毒害能建立真正友誼的好友也越來越少。 人總是在複製上一代的生命過程,因為忙而疏離了友情,因爲有社群平台的便利一個《已讀》便交代了友誼。 可是人本是情感的動物,需要有溫度的問候、有用「心」的交談、有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關心…..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年少時的朋友逐漸散去,隨著社會化的加深,功利主義的毒害能建立真正友誼的好友也越來越少。 人總是在複製上一代的生命過程,因為忙而疏離了友情,因爲有社群平台的便利一個《已讀》便交代了友誼。 可是人本是情感的動物,需要有溫度的問候、有用「心」的交談、有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關心…..
Thumbnail
因爲某天我FB和IG的AI客服突然斷綫。 我檢查了客服那邊半天都沒有找出問題。後來才發現是Meta設定問題,因爲我也不是IT科班出生。只能一步步自己去檢查更新的地方,以及要補資料的地方。我玩了大半個月,到昨晚半夜真的忍不了,醒過來直接砍掉開新後臺。才發現舊版的商家驗證是廢……
Thumbnail
因爲某天我FB和IG的AI客服突然斷綫。 我檢查了客服那邊半天都沒有找出問題。後來才發現是Meta設定問題,因爲我也不是IT科班出生。只能一步步自己去檢查更新的地方,以及要補資料的地方。我玩了大半個月,到昨晚半夜真的忍不了,醒過來直接砍掉開新後臺。才發現舊版的商家驗證是廢……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2024年因為幾次聚會,開始漸漸跟以前沒聯絡的人有聯絡,細數了之後才發現雖然每天都會在社交軟體上看見彼此,大頭貼幾十年如一日,但真的見面了之後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曾經熟悉卻又蠻不熟的感觸
Thumbnail
2024年因為幾次聚會,開始漸漸跟以前沒聯絡的人有聯絡,細數了之後才發現雖然每天都會在社交軟體上看見彼此,大頭貼幾十年如一日,但真的見面了之後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曾經熟悉卻又蠻不熟的感觸
Thumbnail
其實並沒有拍照留念的習慣,可能是因為沒甚麼拍照才能,也可能是因為我不習慣在SNS留下甚麼照片所以一直覺得不用拍照。然而最近幾年心態逐漸有了轉變,大概是意識到自己記憶力沒有預設的可靠,開始覺得多留點紀錄也不錯。
Thumbnail
其實並沒有拍照留念的習慣,可能是因為沒甚麼拍照才能,也可能是因為我不習慣在SNS留下甚麼照片所以一直覺得不用拍照。然而最近幾年心態逐漸有了轉變,大概是意識到自己記憶力沒有預設的可靠,開始覺得多留點紀錄也不錯。
Thumbnail
最近318十週年,了很多人的回顧文,有點想不起當時的記憶,畢竟我沒被打到,不過當時工作單位在行政院附近,每天下班都會去待個幾個小時才回家洗澡睡覺,期間就會不時遇到久違的同學跟學弟妹,大家都雖然都變成社畜或忙著寫論文,但有空還是都會來現場充當人頭,這種場合人數多才安全,人數少就危險了。
Thumbnail
最近318十週年,了很多人的回顧文,有點想不起當時的記憶,畢竟我沒被打到,不過當時工作單位在行政院附近,每天下班都會去待個幾個小時才回家洗澡睡覺,期間就會不時遇到久違的同學跟學弟妹,大家都雖然都變成社畜或忙著寫論文,但有空還是都會來現場充當人頭,這種場合人數多才安全,人數少就危險了。
Thumbnail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Thumbnail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Thumbnail
各位晚安 不瞞各位說,我其實是個重度手機沉癮的人大概是在2021或是2022開始染上這個惡習 近期...恩,其實也不算近期,我大概已經執行了6個月以上了 我開始封鎖了某些好友的現實動態,為甚麼? 因為我實在是太在意那些人的動態了 那些人裡面有好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我追蹤的部落客像是那些
Thumbnail
各位晚安 不瞞各位說,我其實是個重度手機沉癮的人大概是在2021或是2022開始染上這個惡習 近期...恩,其實也不算近期,我大概已經執行了6個月以上了 我開始封鎖了某些好友的現實動態,為甚麼? 因為我實在是太在意那些人的動態了 那些人裡面有好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我追蹤的部落客像是那些
Thumbnail
昨天與兩位好朋友,一起去台南遊玩, 由於許久沒有未見,一見面便有許多話題, 我一直以來都是在聽的那一方,也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見面 歡迎過客進來看看
Thumbnail
昨天與兩位好朋友,一起去台南遊玩, 由於許久沒有未見,一見面便有許多話題, 我一直以來都是在聽的那一方,也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見面 歡迎過客進來看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