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覺得你的思考方式已經被過去的習慣與眾人的想法給框限住了嗎?這本《發掘洞見》可能可以幫你開啟另一個不同的思考路徑。
這本書是由幸福文化出版,作者是羅希特.巴加瓦與班恩.杜龐,羅希特長期任職於李奧貝納與奧美兩大廣告公司,也是喬治城大學行銷領域的兼職教授。班恩則是查特萊資本合夥公司的共同創辦人。
當我們一再被「非黑即白」框住,總難跳出思維慣性,書裡讓人想像,若存在選項C,會有多可能?這不是玄學而是務實的轉念。透過 S I F T 四步走思維工具,從「創造空間」到「發掘洞見」,再到「聚焦核心」,最後加上「巧妙轉折」,它一步步推著你往前,讓新機會浮現。這一路雖有策略,但讀起來並不生硬,反而像朋友聊天般引人入勝。
首先,講到「創造空間」,不是說你得多空出時間,而是讓思維真正有機會發芽。書裡提到從呼吸做起,刻意放慢、深沈呼吸,調整頻率,就像為新想法打暖身操。你也能給人際互動設定儀式、擁抱一點混亂時間,甚至把危險當作靈感爆發的催化劑,讓心智不被慣性框住,反而更敏銳地抓住非顯見的亮點。
接著,「發掘洞見」就是下一步。你不是觀察世界,而是看見被忽略的真相。書中建議用問題引導故事、親身體驗、甚至借自然界的小智慧觀察,站在他者立場,看出那些躲藏在習以為常裡的真正洞見。這比口號式的鼓勵更具操作性,讓你真能從不同角度察覺全貌。
第三步是「聚焦」。太廣容易迷失,太多選擇反而卡住,你得學會篩除、去蕪存菁。這裡用烘焙的比喻很好理解:過篩原料讓蛋糕更蓬鬆,思考也是一樣,你要挑出最核心的想法,不被雜念干擾。書裡還建議設限的技巧,讓你反而更有創意,因為重心更集中。
最後來到「轉折」,也就是讓想法冒出意料之外的火花。這不是天外飛來的靈光,而是讓你跳脫慣性,逆向思考、尋找選項C、交叉融合不同想法。
書中舉了三個故事做例子:跳高選手發明了背越式跳法、小說中的玩家在賽車一開始就倒車贏得挑戰、MIT 的研究生揭露臉辨演算法偏見而成立組織,這些轉折都不是巧合,而是「看見他人看不見的那個方式」,讓你真正理解轉折的力量。
整體來說,這本書給人的是有步驟、可練的框架,卻不呆板。它鼓勵你先放慢呼吸、跳出舒適圈,再啟動好奇心、瘦身思維深度,最後注入意想不到的轉折。在 AI 時代、演算法分裂加劇的當下,這種跳出框架、用「非顯見思維」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人類的稀缺優勢,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能。
以下用書裡的兩段小故事簡單呈現這轉折思維:
有位工程系學生在 1968 年奧運以看似笨拙的方式背越跳高,卻跳出新高度,成為後來所有選手的範本。那不是偶然,而是拋棄傳統,用身體先向天空,而不是橫過杆子的一刻,意外又合理地成為顛覆者。
另個例子出現於某小說中的賽車情節,主角竟然一開始就倒車,意料之外卻開啟通關捷徑,這種逆向或重新定義「起跑」的瞬間,正是「轉折」思維的精髓,不按牌理出牌,創造出別人沒想到的可能。
這本書不是只講理論,而是提供可以一步步實作、帶你練習如何從習以為常中跳出來,找到那些「別人看不見,但你看到」的創見,推薦給你。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5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