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進碩博士班的時候,滿腔熱血、覺得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但讀了一兩年後才發現,
有些「努力」,其實是在自我毀滅。以下三件事,是圈內人都默默避免的「作死三件套」。
如果你現在還做了其中之一,
現在停止,還來得及。
⸻
▋作死一:把進度當 KPI,而不是當理解過程
每週都想「我要寫幾千字」「我要產出什麼結果」,
完全忽略自己對研究問題的熟悉程度、文獻的理解深度。
結果不是交出一堆「假產出」,
就是週會被教授一問就破功。
你應該要問的是:
「這段時間,我理解的更清楚了嗎?」
「我學到的內容,能說給別人聽嗎?」
真正的進度,是思路變清楚。
而不是壓榨自己「擠出一點什麼」來交差。
⸻
▋作死二:遇到看不懂的Paper,馬上跳下一篇
這是很多研究生的通病:
一篇Paper看了一頁,看不懂,就直接跳下一篇。
理由通常是:「我多看幾篇,總有一篇看得懂。」
結果?
你看了五十篇,沒有任何一篇是「吃透」的,
沒有一篇能成為你之後寫作或研究的素材。
Paper的意義不是「看過」而是「用得上」。
能不能做研究,就看你能不能逼自己咬牙「搞懂一篇」。
⸻
▋作死三:覺得自己「只是學生」,不敢主動提問或發表意見
這種心態,早點丟掉。
如果你不敢講出自己的觀點,永遠只能做別人的影子。
研究生階段的核心任務,
就是從「好學生」變成「研究者」——
你要開始提出問題,做出選擇,承擔自己的判斷。
即使錯了,也要講出來,
因為真正專業的訓練,是透過錯誤學來的。
⸻
最後提醒你:
碩博士生不是「比誰會念書」,
而是「比誰先學會長期做出好決策」。
這三件作死的事,
不只是讓你情緒崩潰,更會拖累你整個學術歷程。
能早停手,就是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