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因為一句話,悶悶不樂好幾天?
主管在會議上說「這份報告要再更完整一點」,你整晚睡不著,腦子裡反覆重播那句話。同事隨口說:「你最近比較早下班哦!」你回到家還在想,他是不是在暗示什麼。 這些時刻消耗的,往往不是時間,而是情緒。
鈍感力,就是在這些時刻幫你「踩煞車」的能力。它不是裝傻,也不是冷漠,而是讓自己在該專注的地方用力,對不必要的雜音保持距離。為什麼鈍感力很重要
在職場,你可能會遇到嚴苛的主管、難搞的同事、要求不斷的客戶;在生活中,你也會遇到愛比較的親戚、碎嘴的鄰居、社群上閃閃發光的別人。如果對所有訊息都百分百敏感,你的注意力和能量很快就會被榨乾。
鈍感力能幫你
- 保護專注力:把時間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而不是在情緒裡打轉
- 延長反應時間:不被第一秒的情緒推著走
- 維持心理穩定:在壓力大、環境吵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清晰
鈍感力不是冷漠,而是選擇性專注
我看過這樣的一幕:同事正在跟主管討論文件,主管淡淡地說:「這個簽核流程要再加一個會簽部門。」短短幾分鐘內,他眉頭緊鎖,接著抱怨:「是不是有人不信任我?會不會覺得我沒做好?」 事後才知道,這只是公司新規定,與他無關。換個人,也許只會想說:「哦,多一道程序而已。」這就是鈍感力的差別。
練習鈍感力的三個方法
- 延遲反應三秒鐘:聽到批評,先深呼吸三秒再說話。比如會議中聽到否定時,先寫下來,等情緒緩下來再回應。
- 記錄而非內化:把意見先寫下來,隔天再評估,而不是馬上吞下去變成情緒負擔。
- 聚焦能改變的事:比如公司政策已定,就不要糾結原因,而是想如何在新規則下把事做完。
鈍感力是學會為情緒裝上一道過濾器。當我們能先看清事實,再決定要不要投入情緒,就能保留更多能量去經營重要的人事物。這份力量,讓我們在紛擾中保持清醒,在挑戰裡維持穩定,也在長遠的職涯與人生中,走得更持久、更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