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成功的焦慮,一直都很強烈。
一方面認為自己做不到,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功。但同時很矛盾地不知道成功是什麼。
一直以來我只會盲目的努力,盲目追尋自己辦不到的方向,焦頭爛額,挫折連連,又自我攻擊,自我貶低,最後習得性無助。
看著別人成功,我總是很羨慕,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找了這麼多年,今天第一次有了答案:「活在當下,信任未來。」
這是我從《我可能錯了》這本書悟出的道理。
我望著天空,思考著成功是什麼,成功的模樣其實非常非常多種,進台積電工作賺很多錢算成功、當巡迴演講家算成功、在公司不停受到重用與升遷算成功、創業賺錢算成功、開民宿開便利商店賺錢算成功、接案賺錢算成功,就連在森林寺院當森林僧人的住持傳道智慧話語,也算成功。
也就是說成功的定義有非常多種,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那我呢?我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我要走向哪一種成功?
不,我告訴自己:『我想要哪一種成功?』
在這世界上,我如果想要活出自己的樣子,那我該往哪個方向去?
有個朋友,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一個月沒有休過一天假,幾乎每天都睡眠不足,但他事業有成,升遷與受到公司的重用。
我以前非常崇拜他,崇拜到我自己在休息時,就會產生強烈的罪惡感,覺得他在工作我在混,會追不上他。
但這兩天讀完《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之後,我逐漸對自己改觀。
我問自己:「我想要過上與他一模一樣、只剩工作的生活嗎?」
「如果我在休息,沒有時時刻刻在工作,就注定一輩子失敗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
我不願意過上只剩工作的生活。
我不認為堅持讓工作與生活保持平衡,會使我一輩子失敗。
相反的,我認為自己要先定義我心目中真正的成功。
我希望自己能賺大錢,也希望自己能做有價值的工作。
我問自己:「有價值的工作如果只有三萬元的收入,可以接受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再問:「如果有錢的工作使我感到毫無價值感,可以接受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
我覺得自己很難搞,但也明白一件事:「我一直以來努力在尋找的,是不後悔虛度人生的方向。」
然後我終於恍然,我為了自己的未來糾結焦慮的這些心情,全都會使我不停虛度光陰,我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當下的我的能力賺的錢就是只能這麼多,我也明白要如何提升自己,才能提升收入。與此同時,我決定投資自己的興趣,無論這個興趣未來是否會變成我的工作,都沒有關係。
因為我想要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個充實的時刻,然後信任未來的路會自然為我敞開。
我想先在這個世界上,活出自己的模樣。
論及此,對我而言,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就是充實自己,在這世界活出自己真正的樣子。
有多少人為了工作迷失了自己,到了晚年才開始向內探索把自己找回來,好不容易把自己找回來了,還來不及與自己好好相處,就要離開人世間了。而我很幸運地在還很年輕時,就已經找回了自己,在未來的三四十年,我都可以以自己的模樣真實地活下去,這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功與價值了。
我會走到多高多遠,目前還尚未清明,但我明白我會帶著自己越走越好,越來越有價值。
有了足夠大的價值,錢自然而然就會流進來了。
這些完全不可控的未來,我交給「信任」,相信未來的道路與機會會逐漸敞開。
這麼多年累積的自我探索與艱辛的自我復原的過程,絕對不會白費。
我想要的成就,絕不是靠犧牲自己、犧牲時間、犧牲許多內在的感受而得來的。
接下來肯定會有很多挫折,我相信自己都會在痛苦絕望之後,再重新站起來好好面對與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