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不是終點 而是成長的起點
因為現在有了小孩,手機容量很容易爆滿。
所以開始想要刪照片,然後就想打篇文章跟紀錄分享一下😅
回顧過去我們家小孩(豆哥)的成長,一開始他還不會爬的時候,他好像總是覺得自己是超人,就是靠肚子接觸地面,然後怎麼抖動都移動不了。
他就只用肚子貼地板,然後手腳離地。(核心很強,千萬不要跟嬰兒比核心,很累,我試過)
總之就是那個畫面,讓我想要來囉嗦一下,對我來說成長的關鍵。
第一階段:發現自己做不到的痛苦
我覺得可能長大以後,覺得自己可以控制做是做到很多事情了,所以會開始覺得 : 我應該要做到;想要做到,所以要怎麼做到。
但是我想要表示,成長的第一個關鍵,就是發現其實有做不到的痛苦。
就好比說我家豆哥想要移動,他覺得他嘗試了他知道的方法,但是怎麼樣也移動不了。
或是我們作為過來人用上帝視角表示,阿不就怎樣怎樣就好嗎。
但是對於一個嬰兒來說,他能知道他可以做到什麼嗎?
雖然我確實不是他,是我在這邊腦補,但我還是想要說,這引發了我發現我自己成長起來的一個關鍵。
「發現自己做不到」
可能就跟感情一樣盡了十萬分的努力,想要自己多做什麼受到怎樣的回饋,又或者想要有什麼互動。
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就是給你不是什麼都可以做到的一課。
就算第一次做不到,不代表以後做不到。
我覺得顛覆自己認知的痛苦,那就是成長的一個關鍵
。
一開始轉換職場發現職場上因為自己相關經驗不夠多,所以沒有辦法做到人家的要求跟期待。
會陷入自我懷疑還有痛苦,人面臨自己無法掌握的事情都會非常的耗費心神。
這邊意識到自己做不到或是不會,我就去問別人還有自己查資料。
但做不到就代表什麼都不需要做嗎?
我倒覺得不是這樣的,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有無限的可能,去彌補無法做到之間的差距。
為什麼「接受做不到」比「一直嘗試做到」更重要?
因為一直嘗試做到就會花很多時間陷入自己的偏見裡面,雖然說有可能繞出來,但是只會依賴自己的人,很容易花費掉人生很珍貴的資源 - 時間。
第二階段:重新思考行動方向
發現自己人生卡住或許是要接受自己做不到的事實。
第二步才去思考,要做什麼?如何做?為什麼要做?
從工作無聊到找到意義
就跟工作尋求能夠繼續做的心態一樣,工作本身只要不是自己喜歡的或是有興趣的,一定會感到無聊或是痛苦或者迷惘。
我自己想要擺脫這種無意義感,就是來定義 What, How, Why 。
以下是我供參考的思考:
What(要做什麼):我要將工作的什麼成果給記錄下來
How(如何做):用數位筆記的方式記錄,把每一件事情所花的時間還有過程以及思考步驟記錄下來
Why(為什麼要做):因為我這樣可以分享我的知識,還有所花費的時間價值
很多時候我覺得的工作無聊,可能就是因為我還沒賦予他個意義。
第三階段:證明與達成的循環
第三步再轉變為,為什麼要這樣,那要如何證明,達到了什麼地步。
這個有點像是一個計劃與實際應用的審核,步驟二是計畫,步驟三是過程然後到結果。
Why(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想要讓自己還有別人看見自己的時間在哪裡,用紀錄的方式當作可以看見的表達
How(如何證明):然後如果有以後遇到相關的議題,或是想要了解差不多的主題可以拿來當參考
What(達到了什麼地步):這可以讓我知道我工作不僅是有累積經驗的,還可以表示我是為何而戰,既使工作本身好像很無聊,我也可以因為「分享」找到工作的意義
會有這個循環是因為,成長不是一次性的突破,而是在「做不到」和「做得到」之間不斷循環,每一次循環都讓我們更接近真正想要的自己。
不定一定要讓成長成為一種習慣
回到豆哥身上,他後來當然學會了爬行,現在不只會爬,還正練習走 ing。
我只是在整理照片的時候,記得他那個「超人姿勢」的時刻。
因為那提醒了我:做不到又怎樣,能在痛苦中因為自己做不到而努力才是怎樣。( 所以到底是怎樣 XD )
反正就是分享的概念是關於自己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發現做不到的痛苦、重新思考行動方向、證明與達成的循環。
每一步都是為了讓我們在面對下一個「做不到」時,能夠更從容地找到新的可能性。
而我就僅僅是想要分享這個概念,做法確實是需要依據每個人遇到的困境做調整。
但要套在感情上,建議先不要。
輪到你了
你正在面對什麼「做不到」的挑戰?
也許是工作上的瓶頸,也許是人際關係的困境,又或者是對未來的迷茫。
不管是什麼,我想要跟你說,知道自己做不到,那就找願意幫忙的人幫忙做到。
Just share to you ~ 我是 Joker 咱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