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健康檢查,護士提醒我要多喝水,因為腎臟檢查出了結晶體。雖然我平常每天至少喝 1500 毫升,但查了資料才發現,對我的狀況來說,最好能達到 2200–2300 毫升。
於是,我開始更積極地提醒自己喝水,也順便提醒家人。
那天我在廚房提醒媽媽時,也順口跟正在看電視的爸爸說。他分享了自己的喝水習慣,建議一次喝 100–200 毫升,再分段補充比較好。這時,妹妹插話,提到以前好像聽我說過「不能喝太多水」。爸爸立刻澄清,他的意思不是不喝,而是不要一次喝太多。我順勢對妹妹說——
「這是你的身體,你要為它負責。別人說的話,不論是誰,都要先去求證。」
健康,不能交給別人替你判斷
我們常常會把家人的提醒、朋友的經驗,甚至網路上的資訊,當成「唯一的答案」。但身體是你的,感受是你最清楚的。建議可以聽,但不能盲目照做——更不能在出現問題時,把責任推給當初給建議的人。
真正的健康管理,不只是接受訊息,而是要經過 理解 → 求證 → 判斷 → 執行 的過程。這個責任,沒有人能替你承擔。
同樣的道理,不只適用在健康上
凡是與自己有關的事,只要心中有疑問,就應該去求證、去理解,然後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這不只是對健康的負責,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給讀者的行動建議
- 聽建議前,先問自己:這資訊來源是什麼?可信度如何?
- 養成求證習慣:善用官方資料、醫療平台、專業書籍,而不只靠口耳相傳。
- 觀察自己的反應: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合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
- 記錄與調整:將自己的行為與感受紀錄下來,方便追蹤成效並修正。
健康的責任,從不屬於別人,而是屬於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