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塑膠茶包,我們還有無數選擇。
大家有沖泡茶包的習慣嗎?對我來說,下午在辦公室泡一杯熱茶,除了是一杯飲品,更是忙碌工作中的小緩衝。
作者很喜歡下午在辦公室泡一杯熱茶,稍作休息。
但你有想過一直在泡的茶包安全嗎?
在 2024
年,巴塞隆納自治大學 (UAB)
的一項研究指出,由聚丙烯 (PP)、尼龍 (Nylon)及纖維素(Cellulose)製成的茶包袋,均含有微塑膠。此外,研究亦顯示,腸道細胞對微塑膠和奈米塑膠的吸收率最高。這些微粒,甚至能穿透細胞膜,進入儲存遺傳物質的細胞核。

( 2024 年 )茶包中的微塑膠對腸道及細胞影響
這些研究結果提醒我們,微塑膠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值得我們重新檢視及調整日常的生活習慣。
文章導覽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了解:
1.微塑膠是甚麽?它們如何釋放?
- 從定義到來源,認識微塑膠如何進入我們的生活。
2.茶包裏的微塑膠對健康有影響嗎?
- 從最新研究了解微塑膠和奈米塑膠如何進入細胞,及帶來的潛在風險。
3.市售茶包有哪些材質?耐熱度又如何?
- 了解 PP、PET、尼龍、PLA及紙類等茶包的材質特性。
4.哪些茶包材質含有微塑膠?
- 透過研究報告,認清釋出微塑膠的茶包材質。
5.如何安心泡茶,喝得更放心?
- 提供實用建議及材質選擇,助您喝得更安心。
一、微塑膠是甚麽?如何釋放?
微塑膠和奈米塑膠是兩種世上最少,肉眼看不到的污染。
它們的產生,源於我們在生活中廣泛地使用塑膠製品。
微塑膠的尺寸約為1 微米至5 毫米;而奈米塑膠的尺寸則小於1 微米(1000 奈米)。
當中微/奈米塑膠的釋放,可分為以下兩類:—
- (初級微塑膠)直接使用產品的釋放:如牙膏中的塑膠微珠(Microbeads);
- (次級微塑膠)大型塑膠製品受其他自然因素影響:如水分、光照、微生物作用或機械破碎(如工業與包裝)等降解成微塑膠,甚至奈米塑膠。

微塑膠的產生
這些微塑膠的釋放,最終會流入到我們日常的飲食中,進而被攝入及對健康構成風險。
二、最新研究:茶包裏的微塑膠對健康有影響嗎?
「PlasticHeal」
項目,是歐盟在「地平線 2020」
其中一個針對微/奈米塑膠進行創新研究的資助計劃。
而巴塞隆納自治大學(UAB)
在此計畫下,就微塑膠持續進行協調及各項創新研究,為充分評估微塑膠的風險奠定知識基礎。
繼 2024 年
的研究發現微塑膠對腸道細胞及細胞核的滲透性影響後,UAB
進一步研究微塑膠在人體內與細胞的互動,並於 2025 年 3 月
發現微塑膠和奈米塑膠:—
- 損害細胞:會損害 DNA 及增加氧化壓力,並影響粒線體功能,進而改變細胞通訊機制,引致慢性發炎;及
- 游走全身:可以穿過腸道屏障,進入血液,並擴散到各個器官和組織。

微塑膠對健康的影響
上述的研究成果,皆提醒了我們微塑膠確實會為健康帶來潛在風險。因此更為意識地選購茶包變得更重要了。
一起來看看市售茶包到底有哪些材質可供選擇吧!
三、市售茶包有哪些材質?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茶包材質,常用的物料有以下 6 種:—
- 4 種塑膠類:不織布(PP)、PET、尼龍(PA) 及 聚乳酸(PLA)
- 2 種天然植物纖維類:紙質、棉質

市售茶包材質種類
塑膠類茶包材質:石化基和生物塑膠

常見市售塑膠茶包材質
PP、PET、PA 和 PLA 這四種物料,分別屬於石化基和生物塑膠。
石化基塑膠,即塑膠物料源自石油副產品。
從下圖可見,PP、PET、PE、及 PA 這些日常接觸的塑膠物料,便屬於不可生物分解的石油副產品。

石化基塑膠茶包材質
然而,透過回收及再造,能有效降低石化基塑膠對環境的污染。

比較 PLA 和天然植物纖維茶包材質
而目前流行的 PLA 材質,則歸類為生物可降解的生物塑膠。
雖然部份原料含有生物質,如玉米澱粉,但本質上因為並非全天然植物纖維,故仍屬塑膠家族。
「可生物降解」的 PLA 塑膠並不如想像中環保
還有一點須注意,PLA 材質雖然歸類為可生物降解材質,但它並不能在自然環境中完美地分解。
甚至有研究表明,由 PLA 製成的茶包,在所有時間點(長達 12 個月)內都能在土壤中完好無損地保存。
唯有滿足以下條件,這些植物基聚合物才能在90天內分解 9 成:
- 工業堆肥環境
- 在超過 70 °C的高溫
- 高濕與厭氧菌的環境

PLA塑膠的降解條件
我們可總結出,石化基塑膠,是石油副產品。它們雖然不能降解,但透過循環再用、妥善回收等方法,還是能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相反, PLA 塑膠,以玉米纖維為例,它不是玉米的副產品,並需要用上玉米來製造。
此外,PLA 物料的生物降解過程,根本就不能在一般家庭環境中進行,而且也不能回收。
天然植物纖維類材質:樹木、竹子和棉花
至於理論上不含塑膠物料的茶包,便歸類為天然植物纖維類。
全天然植物纖維材質,可於 40 天內完全自然降解。例如木頭、竹子等。
而市面上最普遍用作茶包袋的天然植物纖維有兩種:紙質及棉質。
紙質茶包主要採用高強度和耐水性的纖維, 如蕉麻(Abaca Pulp)、木漿(Wood Pulps)和 植物纖維素(Cellulose)。
至於棉布茶包袋,則主要由棉花編織而成。

天然植物纖維茶包材質
四、一般市售塑膠及天然植物纖維茶包的耐熱度
耐熱度,即物料在加熱下,依然不會影響其穩定性,如發生變形及融解的溫度。
由於泡茶用水,一般的水溫達到 90°C 至 100°C,故茶包材質的耐熱度十分重要。
下圖展示目前市面上,前述 6 種常見的茶包材質及其耐熱度:

六種常見茶包材質及耐熱度比較圖
從上述圖表我們可得出以下資訊:
- PP 為耐熱度最高的材質
- PET 和 PA 材質不能以 90°C 或以上溫度的熱水沖泡
在熱水沖泡下,到底上述哪種材質的茶包會釋出微塑膠呢?
五、研究發現:大部份茶包材質均含有微塑膠
參考 4 份國際研究刊物或報告,發現除了棉質茶包袋,其餘 5 款常用作茶包材質的物料,以 95°C 熱水正常浸泡下,均被驗出微塑膠。

釋放微塑膠的茶包材質及水溫
PP、尼龍—6:95°C水浸泡會釋出微塑膠

尼龍材質茶包示意圖(作者拍攝)
參照一份於 2021 年
刊登在第 418 期的《有害物質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報告,該團隊抽驗 6 個市面有售的茶包品牌,發現 PP 或尼龍茶包含有微塑膠。
此外,UAB
的研究團隊亦於 2024 年
的研究得出相同結論。下圖為茶包以 95°C 熱水浸泡下的微塑膠釋放量:

茶包浸泡時釋放的微塑膠顆粒 (每毫升)
此驚人的塑膠微粒釋出量可歸因於和日常泡茶法相異過大的實驗方法。
3 款材質在實驗中各自用上 300 個市售茶包,然而卻各自只使用 600 毫升的水量浸泡,是正常沖泡茶包的 1% 水量 <註一>。
然而,縱使實驗方法和日常沖泡相距太大,卻無礙這 3 款物料在高溫浸泡下會釋出微塑膠的結論。
<註一>以正常飲用,一個市售茶包通常最少用上 200 毫升的水量浸泡,300 個茶包應最少用上 60,000 毫升水量,故實驗中只用上 1% 的水量。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95°C水浸出大量微塑膠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塑膠最高的耐熱度本來就只有 85 °C。
參考一份 2019 年
刊登在 ACS 美國化學會的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
的文章,研究人員以 95°C 熱水正常浸泡 PET 茶包,發現茶湯含有大量微/奈米塑膠。
聚乳酸(PLA):不環保且 95°C 水溫會釋出微塑膠
PLA 近年標榜環保又安全,故巴塞隆納自治大學 (UAB
) 的研究團隊在2023 年
針對 PLA 材質製造的茶包為研究對象。
他們在市場上購買以 PLA 物料製造的茶包,並以 95°C 熱水浸泡,結果從中獲得了奈米塑膠(約116奈米)。
此項研究刊登在第 458 期的《有害物質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紙類茶包 (Cellulose):添加最多12% 的 PP 塑膠物料
紙質茶包示意圖
有著扁平外型、手感較貼近紙質的紙類茶包,讓我們以為是使用全天然的植物纖維。
然而,化驗結果卻令人跌破眼鏡。
同樣參照於 2021 年
刊登在第 418 期的《有害物質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報告,該團隊抽驗的 6 個市面有售的茶包品牌,其中 4 款為「紙質」茶包袋。
最後在化驗中發現,這些「紙質」茶包袋添加了約 6% 至 12% 的 PP 塑膠物料。

紙質茶包中含有最多12%的塑膠
其實在製造紙茶包時,為了封口和防止破裂,廠商會添加塑膠物料。
以下影片介紹了工廠如何製造紙茶包,當中可看到有添加塑膠粒的工序,一起來看看吧。
六、給讀者的溫柔提示:如何泡得安心又健康?
作為一位茶愛好者,最安全、健康、環保的飲茶方法,必定是選購散茶,並配搭自選泡茶器。
以下就來為您介紹日常中,我在冷泡和熱泡上的無塑選擇。

享受無塑茶飲的方法
熱泡的無塑膠選擇:耐熱茶壼、不鏽鋼茶隔、茶球、純棉茶包袋、全天然植物纖維茶包袋
先說熱泡,泡茶器的選擇,可分為茶壼泡和茶杯泡。
無塑膠茶壼泡
推薦配有不鏽鋼茶隔的茶壼款式。
以茶壼沖泡茶葉時,建議選用耐熱、白瓷類等耐高溫茶壼。
除此以外,為方便日常沖泡,亦建議選購已包含茶隔的茶壼。
茶隔的材質,注意深度是否足夠,以及是否以耐熱玻璃、304 或 316 不鏽鋼製成。
特別注意不要選購聲稱以樹脂或塑膠類材質製成的茶隔。

選擇無塑膠茶壼的指南
無塑膠在家茶杯泡
在家簡單獨享一杯茶時,我會取出足夠深度,並以 304 或 316 不鏽鋼製成的茶隔放進瓷杯內,然後放入茶葉,再直接注入熱水浸泡。

已使用多年的深型304不鏽鋼茶隔,鐵觀音茶葉也能完整地舒展。(作者拍攝)
至於不鏽鋼茶夾,如果深型茶隔和茶夾只能選購一個,我不推薦茶夾。
因為一般茶夾的設計對球型烏龍,如鐵觀音等不友善。狹窄的空間影響原葉的舒展,並把茶湯毀掉。
然而,如果茶夾的設計是圓周夠大的不鏽鋼球,我也蠻推薦的。

茶杯泡茶該如何選擇無塑膠茶具?
無塑膠在辦工室茶杯泡
這種紙質茶包袋的蓋掩,能充當茶包抽繩,茶包的開口遇水亦能輕輕貼合。
假如想自製小茶包以便在辦工室享用,我也會選用棉質或植物纖維茶包袋。
在選購時,可從來源、色澤、設計及國際認證上篩選。
- 來源:從可信任的商店或網店購買茶包袋。縱使是普通棉質茶包袋,我們也應小心採購。
- 色澤:我會選購原色、無漂染的款式。因為那些看上去又白又乾淨的款式,有機會是廠家為了防止茶包袋爆裂及漂白紙漿,而添加了環氧丙烷(Epichlorohydrin)。
- 設計:假如棉質茶包附有抽繩,應查看清楚是否純棉製作。很多茶包繩看似是純棉,但實為塑膠。而紙質茶包袋則可留意黏合封口位置是否用上膠水。
- 國際認證:棉質茶包袋可選購有第三方認證的有機棉(如GOTS認證),而紙質茶包袋則可選購獲得如FSC認證的品牌。

如何選擇安全的棉質及植物纖維茶包?
冷泡的無塑膠選擇:玻璃瓶、純棉茶包袋
在炎熱的天氣,或朋友來訪,我也會提前一夜準備冷泡茶。
一般放進雪櫃冷藏及浸泡的冷泡茶需時一夜。
因此,我會選用 1 公升的玻璃瓶,並以棉布茶包袋制成茶包,才放進玻璃瓶內浸泡。
雖然冷泡只用上室溫水,但仍然不推薦使用塑膠瓶,特別是寶特瓶(PET) 。
寶特瓶是設計作一次性用途,且冷藏及回溫的溫差也有機會導致微塑膠破裂並釋出到茶湯中。
只要在選購上更有意識,我們也能透過上述那些非塑膠製成的泡茶器具,無論熱泡還是冷泡,也能更安心地享受一杯,而且也同時在顧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呢。

享受無塑茶飲同時顧全可持續發展
結語
缺乏毒性證據並不意味著安全。
當我閱讀其中一篇在 2023 年的研究報告時,這句說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雖然我們的肉眼無法見到微塑膠,且目前亦未有臨床研究文獻,能佐證沖泡茶包的塑膠微粒會危害人體健康,但這樣並不代表微塑膠對人體無害,也不必憂慮。
雖然連我們日常呼吸的空氣中也含有微塑膠,但我們不應習慣微塑膠的存在
。
微塑膠是現代社會產出的污染物,並非維持人體運作的必要營養素
。而且以人體目前的進化程度,大概還未能代謝微塑膠。
本篇並不是想製造恐慌。想分享的是
,隨著國際在此方面日漸深入的研究,希望大家能比其他人更早一步關注微塑膠現在對我們、環境、以及下一代的影響
。
你也曾在茶香中思考過什麼嗎?歡迎留言分享。
很感謝閱讀到這裏的您!歡迎收藏這篇文章,或者分享給您身邊愛泡茶的朋友,一起安心泡茶。
圓瑩祝各位有美好的一天。
參考資料:
- Teabag-derived micro/nanoplastics (true-to-life MNPLs) as a surrogate for real-life exposure scenarios
- PLASTICHEAL Project
- PlasticHeal's findings on the impact of MNPLs on human health
- 環境部公布8類場所禁用PLA,生物可分解塑膠卻有環保疑慮?
- 2023年8月起這些場所禁用PLA!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有效減塑
- 台灣禁用PLA聚乳酸餐具 為何生物可降解非減塑出路?
- 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其實是...
- The biodegrad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microplastic and their toxic effect after biofouling in activate sludge
- The release of polylactic acid nanoplastics (PLA-NPLs) from commercial teabags. Obten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hazard effects of true-to-life PLA-NPLs
- Spectral imaging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detection of plastic substances in branded teabags
- 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