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制定了新年計畫,一年讀100本書,第一個月興奮的到圖書館借書,到網路上搜尋必讀書單,真正讀完了卻不知道讀了甚麼,看完一場演講,當下內心澎派深受感動,滿腔熱血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台上那個人,回家制定計畫,執行沒幾天熱情退散,又覺得自己迷失方向少了目標,這也是你的寫照嗎?明明想做的事情很多,真正持續下去的卻很少。
其實你不是沒有想法,而是不會整理、表達!
13項思緒整理工具,讓想法可視化!
這次閱讀的書是《整理想法的技術》

如何將想法具體化?
✍️寫下來:

圖片來源:pexels
利用肌肉記憶,即使你的腦袋記不住,但你的身體會記住。
🗣️說出來:

圖片來源:pexels
心想事成,話語是有力量的,說出來的成真的機會更大。
🗂️學習想法整理的技術:

把學到的試著用整理工具輸出,也可以藉著教于他人加深記憶點。
整理想法可以改變人生嗎?
絕對可以,大部分時間我們的身體都是開啟自動模式,按造預設模式啟動一天的開始跟結束,就算我們想要改變,也會因為啟動非自動模式對我們來說太耗電,但是當了解自己想法就會知道為什麼會那麼做,以及如何啟動非自動模式也就是改變的開始。
有哪些整理想法的工具呢?
1.曼陀羅

甚麼時候適合使用曼陀羅?
- 制定目標或計劃時適合使用
- 明確訂出相關主題之後再細分其他策略或計畫。

怎麼使用曼陀囉?
- 將目標或主題寫在九宮格的正中間。
- 依照中心的主題列出8個可以幫助目標達成的項目或策略。
- 在依照8個策略列出執行方法。
- 完成後會有8個執行方向再分別擬訂計畫。
可以搭配甚麼工具一起使用?
邏輯3
搭配邏輯3 將寫出來的8個目標分別列出3樣最核心的項目去執行3種任務。
心智圖
將複雜的想法思緒一層層按照分類整理出來,適合一開始沒有頭緒時的頭腦風暴。
2.心智圖
甚麼時候適合使用?
大分類裡的小項目
這個方法很適合腦力激盪發散想法之後再找出每個領域的最小行動方案。
怎麼使用?
一張白紙或者使用線上工具都可以將想法寫下來,以主題發想接著寫出該主題發展出來的關聯領域再來是各個小目標,即達成目標需要執行的行動方案。
有時候想法很多,具體卻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我喜歡寫下來,讓思緒更清楚,再來只要做就好,過了1個月再來看離目標是否接近,需不需要校正,再來做微調不需要一直做新的計畫,思考太多反而讓大腦決策疲勞以至於無法將資源用在重要新的事情上。
3.邏輯3
3是最小單位的最大數,<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人的腦袋其實無法記住太多東西。精簡目標,找出最重要的3個項目,再從中找出三個必須執行的小任務,然後養成習慣。事情越簡單,執行起來越不費力。3的好處是不多也不少,太多反而會分散時間在任務轉換上的switching cost(切換成本),所以同時多工不一定是好的。在《高效原力》書籍中中也提到「做得少卻做得好」。這本書的作者阿里也將邏輯3這個方法用得很精緻,從目錄到子章節都是333的結構,看起來非常舒服而且易懂。對生產力有興趣的人也非常推薦閱讀這本關於愉悅生產力的書,之後會寫一篇關於這本書的文章,書中還有很多其他整理思緒的辦法,這裡選出我最喜歡也最常用的3種方式。
金句:
智慧是對無知有自知。_蘇格拉底
✍️結語:
比起訂定詳細計畫表反而是列出大方向更清楚自己是否走在關鍵道路上,懂得利用整理想法工具可視化目標才能知道自己走了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