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C第3代美規版現身美國形象展pk特斯拉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開場一句話結論(先給重點) Model C 第3代 美規版在美國台灣形象展亮相,象徵鴻海/Foxtron 電動車從驗證走向市場化的宣示性步伐──它不是要單純「打性能」,而是把「平台化、代工與在地合作」作為搶占北美市場的切入點;展場上與特斯拉同台曝光,更多是品牌與話題的正向比對,而非功能上的直接一對一勝負。



--- 展會現場直擊:Model C 第3代美規版亮點(what the headlines said) Model C 美規版在 美國德州達拉斯舉辦的美國台灣形象展亮相,吸引相當多媒體與買家目光,現場呈現為「第3代美規車型」的實車或實拍展示。 報導指出,Model C 的美規車型外觀、內裝在細節上與原型有所差異(例如車頭燈組、前臉造型與本地化配置),顯示出為美國市場做出在地化調整的意圖。 展會同時凸顯台灣廠商在 AI、半導體與智慧製造的實力,鴻海此舉意在把 Model C 當作「台灣製造+平台化代工」的代表性展示。 --- 為什麼說「不是單純要打特斯拉」? 展場上把 Model C 與 Tesla(或其他美系 EV)放在同一平台比較,確實容易吸睛,但兩者目前的對位有幾個不同面向要看清楚: 1. 品牌與生態系差距:Tesla 在北美已具品牌、充電網與軟體生態優勢,短時間內難以被一款新進車型完全取代;Model C 的優勢在於 平台彈性與代工/授權模式,能快速為不同品牌生產客製化車型。 2. 商業模式不同:Tesla 走自建整體生態(充電、OTA、直銷);Model C(由鴻海/Foxtron 推)可作為 OEM/CDMS(委託設計與製造) 的供應平台,吸引想外包量產或缺平台的新品牌合作。 3. 產品定位與供應鏈優勢:Model C 的策略重點是「平台化、在地生產(如美國 Lordstown 廠區)、與合作 OEM 上線」,這是一條不同於 Tesla 的路徑。 換句話說,展場的「PK」更多是媒體語境下的話題性對比,而非技術或銷量上的直接決戰;投資人與消費者應把焦點放在「合作夥伴、在地化進度、認證與量產」這些實績上。 --- 戰略意義:為什麼鴻海要把 Model C 帶到美國展? 市場示範(Proof-of-Concept):把美規車型放到美國展出,等於向買家、潛在 OEM 與投資人宣示「我們在競爭舞台上有實車可以看」。 吸引合作夥伴:鴻海採 CDMS 與 OEM 混合策略,展示美規版是拉攏當地品牌與通路的一步棋。 在地化與供應鏈溝通:若未來在美生產(如 Lordstown 廠等資產配置),美國曝光有助於快速建立客戶信任與政府/社區支持。 --- 消費者/車迷:這台車實用嗎?(三個貼心觀察) 1. 耐心等官方數據:展場亮相很吸睛,但實際性能、WLTP/EPA 續航、快充速度與售後服務才是購車判斷的重點。 2. 觀察在地化配備:美規版是否加入碰撞安全、電池溫控、以及充電標準上的在地化設計(這會影響實用性與補貼適格性)。 3. 試駕與第三方評測很重要:展場展示是第一步,等到第三方媒體或車主實測,才能看到真實表現。 --- 投資人要盯的 7 個指標(快速清單) 1. 正式 OEM 合約或品牌合作公告(MOU → signed contract)。 2. 美規認證進度(EPA/美國碰撞標準/電磁相容 EMC),任何延遲代表上市時程風險。 3. 在地生產計畫與廠房運營(例:Lordstown 狀態),關乎成本與補貼資格。 4. 首批預購或訂單量與訂金數據,市場接受度的即時信號。 5. 供應鏈良率與交車時間表(良率低會拖延交付並壓縮毛利)。 6. 售後網絡與零件配送能力(美國消費者對維修/保固很敏感)。 7. 媒體/第三方能耗與安全測試報告(WLTP/EPA 實測)。 --- 風險小提醒(溫柔但務實) 品牌認知短期難改變:即使產品好,建立品牌並取得消費者信任要時間與行銷預算。 法規與補貼門檻:美國等市場的補貼可能要求在地化程度(例如電池來源或在地生產比例),這會影響價格競爭力。 供應鏈波動與成本:零組件價格、匯率或關稅變動,會直接影響毛利。 --- 粉色結語(給關注這場較勁的你) Model C 第3代美規版在美國形象展的亮相,是 「宣示」不是「交付」。它讓世界看到台灣製造與鴻海平台的野心,也吸引了媒體把它放在與特斯拉同台比較的聚光燈下。但真正能決定勝負的,永遠是 合約、認證、量產與售後——這些都是時間會給出的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
39會員
457內容數
我從17歲開始出社會打工兼投資股票,到現在25歲當一個白領女孩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搭配價值投資股票,這段期間的資產也慢慢累積起來!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想分享投資心得跟即時產業的分析給在投資路上迷茫的朋友們~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願意給我一點鼓勵話,可以來我的首頁訂閱~
2025/08/15
下面把「數字、成因、外資反應、投資人應注意的 7 件事」一次說清楚,方便你貼到部落格或做投資筆記。 --- 立即看重點 鴻海 2025Q2 稅後淨利 443.61 億元(EPS 3.19 元),營收與獲利雙雙創同期高。 核心動能來自 AI 伺服器與雲端/網通產品大幅放量,已在營收結構中超越傳統
Thumbnail
2025/08/15
下面把「數字、成因、外資反應、投資人應注意的 7 件事」一次說清楚,方便你貼到部落格或做投資筆記。 --- 立即看重點 鴻海 2025Q2 稅後淨利 443.61 億元(EPS 3.19 元),營收與獲利雙雙創同期高。 核心動能來自 AI 伺服器與雲端/網通產品大幅放量,已在營收結構中超越傳統
Thumbnail
2025/08/14
1. 鴻海合資的 Foxtron(鴻華先進)已宣布 Model B 获政府認證、預計第4季上市,進入掛牌販售前的最後準備階段。 2. 官方送測與能源署資料顯示,Model B(市售名 Luxgen n5 的近親)單馬達版本在實驗條件下續航數據為 約 516 公里,能效表現具競爭力。
Thumbnail
2025/08/14
1. 鴻海合資的 Foxtron(鴻華先進)已宣布 Model B 获政府認證、預計第4季上市,進入掛牌販售前的最後準備階段。 2. 官方送測與能源署資料顯示,Model B(市售名 Luxgen n5 的近親)單馬達版本在實驗條件下續航數據為 約 516 公里,能效表現具競爭力。
Thumbnail
2025/08/14
內容重點一覽 鴻海第二季受惠 AI 伺服器需求爆發,淨利年增 27%(達新台幣 444 億元),AI 伺服器營收佔比更超越 iPhone 等消費性電子。 展望下半年,AI 伺服器出貨將 季季成長:第三季營收年增率預估 超過 170%,機櫃出貨季增料達 300%,全年 AI 伺服器營收有望 突破新
Thumbnail
2025/08/14
內容重點一覽 鴻海第二季受惠 AI 伺服器需求爆發,淨利年增 27%(達新台幣 444 億元),AI 伺服器營收佔比更超越 iPhone 等消費性電子。 展望下半年,AI 伺服器出貨將 季季成長:第三季營收年增率預估 超過 170%,機櫃出貨季增料達 300%,全年 AI 伺服器營收有望 突破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自從福特成為宣布成為第一家採用 NACS ( 又稱 J3400 )的汽車製造商後已經過了快一年,去年年底特斯拉表示計畫最快在 2 月向福特和通用汽車電動車車主提供充電轉接頭。 再到最近,福特表示將免費向現有車主贈送這些轉接頭。 意外的,福特突然在自家的零件網站洩露出轉
Thumbnail
自從福特成為宣布成為第一家採用 NACS ( 又稱 J3400 )的汽車製造商後已經過了快一年,去年年底特斯拉表示計畫最快在 2 月向福特和通用汽車電動車車主提供充電轉接頭。 再到最近,福特表示將免費向現有車主贈送這些轉接頭。 意外的,福特突然在自家的零件網站洩露出轉
Thumbnail
通用汽車和本田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供商用車輛和重型工具使用的新技術。這種氫燃料電池可用於商用卡車、重型裝置和發電機,並可能成為未來長途卡車運輸和發電的首選燃料。
Thumbnail
通用汽車和本田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供商用車輛和重型工具使用的新技術。這種氫燃料電池可用於商用卡車、重型裝置和發電機,並可能成為未來長途卡車運輸和發電的首選燃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