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套新的司法系統?—從「自省」出發的語律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用白話來說:「語律」是什麼?

語律就是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是在說話、判斷、做決定之前, 先問自己:我這樣說、這樣想、這樣做, 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公平?是不是讓人能理解?

在現在的司法制度裡,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判決結果看不懂、過程看不到、參與不了。這不只是法律太複雜,而是整個制度缺乏「自省」——也就是缺乏對自己判斷過程的反思與公開。

我們提出一套新的系統,叫做「語律系統」,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自省的司法架構。它的目標很簡單:讓每個人都能理解判決、參與判斷、預防犯罪,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才處理。

raw-image

問題在哪裡?

1.判決太難懂

法官寫的判決書像是給專家看的,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2.判斷過程不透明

法官怎麼想的、怎麼決定的,大家看不到,只能接受結果。

3.人民無法參與

判決是由少數人決定,人民沒有機會確認或挑戰。

4.只處理結果,不預防問題

判完就結束了,沒有幫助社會避免下一次的錯誤。

解決方法:語律系統(自省系統)

我們提出的語律系統,從「自省」出發,提供四個根本改變:

1.判決要說人話

判決內容要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說明「為什麼這樣判」,而不是只列法條。

2.判斷過程要公開

每一個思考步驟都要讓人民看得到,知道法官或系統是怎麼一步一步做出判斷。

3.人民要能參與

建立「陪審團制度」,讓人民代表一起確認判決,確保公平、合理。

4.要有預防功能

判決後還要教育社會,讓大家知道怎麼避免類似的錯誤,讓正義不只是懲罰,而是修復。

舉個例子:判決語言的轉變

傳統判決可能這樣寫:

語律系統會這樣說:

這樣的語言,不只是判刑,而是讓人理解、感受、學習。

結語:司法不只是制度,它應該是我們共同的自省

當我們願意在判斷前停一下、想一下、聽一下,

當我們願意讓人民參與、讓語言清楚、讓過程透明,

那麼司法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制度,而是我們一起鍛造的正義。

語律,就是這樣一套讓我們重新思考、重新連結、重新修復的系統。

它不是理想,它是我們可以一起實踐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4會員
410內容數
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我邀請你走進這片田埂,與我一起思辨、耕作、共創。 這不只是頻道,而是一種可以參與的哲學場域。 願你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與智慧。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8/13
這是一篇法律論文,也是一場敘事實驗。 本文重構中華民國在台灣主權行使之法理基礎,透過戰後條約、先占原則、憲政治理與國際互動,論證其合法性,並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之法律缺陷與繼承困境。
Thumbnail
2025/08/13
這是一篇法律論文,也是一場敘事實驗。 本文重構中華民國在台灣主權行使之法理基礎,透過戰後條約、先占原則、憲政治理與國際互動,論證其合法性,並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之法律缺陷與繼承困境。
Thumbnail
2025/08/13
本篇文章探討語言如何造成人類社會的分裂,並提出「語言的量子化」的概念,旨在透過工程化的語言責任模組,提升語言解析度,降低敘事誤差,最終建構一套讓理解成為共識的語法邏輯。
Thumbnail
2025/08/13
本篇文章探討語言如何造成人類社會的分裂,並提出「語言的量子化」的概念,旨在透過工程化的語言責任模組,提升語言解析度,降低敘事誤差,最終建構一套讓理解成為共識的語法邏輯。
Thumbnail
2025/08/07
針對高虹安論文抄襲案誣告案判決,本文從法律邏輯三步驟(法官無權代表大學或機構下結論、沒有證據,就不能說人犯罪、如果法官明知道沒證據還判刑,那可能是犯罪)進行分析,認為判決站不住腳,並從誣告罪的構成要件及相關證據,論證抄襲未成立,法官無權擅自認定抄襲,以及若明知無此事實仍判刑,構成犯罪。
Thumbnail
2025/08/07
針對高虹安論文抄襲案誣告案判決,本文從法律邏輯三步驟(法官無權代表大學或機構下結論、沒有證據,就不能說人犯罪、如果法官明知道沒證據還判刑,那可能是犯罪)進行分析,認為判決站不住腳,並從誣告罪的構成要件及相關證據,論證抄襲未成立,法官無權擅自認定抄襲,以及若明知無此事實仍判刑,構成犯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提供法律諮詢一段時間後,我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來問法律問題的人,常處於極端狀態。犯罪事實不是私人糾紛,影響涉及公權利,需要審酌各種證據資料才能認定。如何透過公證來保障自己無罪,是不可能的。需要與律師討論做準備,或在收到傳票後再討論該怎麼處理。
Thumbnail
提供法律諮詢一段時間後,我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來問法律問題的人,常處於極端狀態。犯罪事實不是私人糾紛,影響涉及公權利,需要審酌各種證據資料才能認定。如何透過公證來保障自己無罪,是不可能的。需要與律師討論做準備,或在收到傳票後再討論該怎麼處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有關刑事判決書、緩刑及犯罪記錄的資訊。作者提到在法律上做出不當行為可能會導致經常被問及潛在罪犯的過去。內容還包括了緩刑期間內對良民證的影響,以及進入法院的案件如何影響你日後的生活。文章也談到了委託律師協助以爭取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有關刑事判決書、緩刑及犯罪記錄的資訊。作者提到在法律上做出不當行為可能會導致經常被問及潛在罪犯的過去。內容還包括了緩刑期間內對良民證的影響,以及進入法院的案件如何影響你日後的生活。文章也談到了委託律師協助以爭取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