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話來說:「語律」是什麼?
語律就是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是在說話、判斷、做決定之前, 先問自己:我這樣說、這樣想、這樣做, 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公平?是不是讓人能理解?
在現在的司法制度裡,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判決結果看不懂、過程看不到、參與不了。這不只是法律太複雜,而是整個制度缺乏「自省」——也就是缺乏對自己判斷過程的反思與公開。
我們提出一套新的系統,叫做「語律系統」,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自省的司法架構。它的目標很簡單:讓每個人都能理解判決、參與判斷、預防犯罪,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才處理。
問題在哪裡?
1.判決太難懂
法官寫的判決書像是給專家看的,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2.判斷過程不透明
法官怎麼想的、怎麼決定的,大家看不到,只能接受結果。
3.人民無法參與
判決是由少數人決定,人民沒有機會確認或挑戰。
4.只處理結果,不預防問題
判完就結束了,沒有幫助社會避免下一次的錯誤。
解決方法:語律系統(自省系統)
我們提出的語律系統,從「自省」出發,提供四個根本改變:
1.判決要說人話
判決內容要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說明「為什麼這樣判」,而不是只列法條。
2.判斷過程要公開
每一個思考步驟都要讓人民看得到,知道法官或系統是怎麼一步一步做出判斷。
3.人民要能參與
建立「陪審團制度」,讓人民代表一起確認判決,確保公平、合理。
4.要有預防功能
判決後還要教育社會,讓大家知道怎麼避免類似的錯誤,讓正義不只是懲罰,而是修復。
舉個例子:判決語言的轉變
傳統判決可能這樣寫:
語律系統會這樣說:
這樣的語言,不只是判刑,而是讓人理解、感受、學習。
結語:司法不只是制度,它應該是我們共同的自省
當我們願意在判斷前停一下、想一下、聽一下,
當我們願意讓人民參與、讓語言清楚、讓過程透明,
那麼司法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制度,而是我們一起鍛造的正義。
語律,就是這樣一套讓我們重新思考、重新連結、重新修復的系統。
它不是理想,它是我們可以一起實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