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概要:日耳曼民族、基督教與封建制度如塑造造歐洲

趴趴造-avatar-img
發佈於歷史文化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中世紀補給包01》, by papazaotravel

前言

raw-image

帝國的推移:毀滅,靈感來自於455年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Thomas Cole,1836年)

歐洲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古典時代、中世紀與近現代。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外族入侵下走向滅亡,象徵古典時代的結束。隨後歐洲迎來了漫長的中世紀,中世紀的歐洲動盪腐敗、充斥迷信,因此又被稱為「黑暗時代」。雖然這種說法帶有偏見,卻不可否認西方世界進入了一個發展相對緩慢的時期。

中世紀的歐洲與三大要素密不可分:日耳曼人、基督教和封建制度。日耳曼各部族相繼在歐洲建立王朝,成為許多西方大國的前身;基督教在動盪的社會下成為人們的精神救贖,教權與政權相互影響,主導歐洲發展。同時期封建制度普及化,各地君主透過分封土地獲取軍事保護,形成階級分明的社會結構。

為了更好理解中世紀到底發生什麼事,筆者將先釐清幾個中世紀概念,再來回顧中古歐洲歷史。

摘要

  1. 羅馬帝國的滅亡
  2. 日耳曼民族
  3. 基督教
  4. 教會
  5. 封建制度

1.羅馬帝國的滅亡

raw-image

羅馬人的頹廢(Thomas Couture,1847年)

公元 1 至 2 世紀,羅馬帝國在「五賢帝」相繼執政下,國力與版圖達到巔峰,不過在這之後,則迎來了混亂的「三世紀危機」。即使中途有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等皇帝進行改革,羅馬國勢仍不及從前。

除此之外,由於瘟疫肆虐、外族騷擾和繁重的軍事壓力,羅馬兵力逐漸減少,也不再有人願意當兵。當時日耳曼民族面臨匈人威脅,於是他們從北方南遷、跨越萊茵河,來到帝國邊境。有些部族向羅馬請求庇護,羅馬在權宜之計下選擇與他們合作,日耳曼人擔任輔助軍防守邊境,以獲准進入領地生活,成為日後深根西羅馬的過渡期。

小提醒:有人推測這個「匈人」是來自被漢朝趕走的遊牧民族「匈奴」。

雖然日耳曼人是羅馬的安全隱患,但面對眼前來勢洶洶的匈人帝國,兩者仍處於同盟關係(畢竟兩個都怕匈人),直到匈人君主阿提拉去世、帝國瓦解,這種微妙的平衡才被打破。

式微的羅馬花費大量軍力對抗匈人,卻也讓自己損失慘重。許多領地脫離控制,外族相繼在此建立新政權,並到處燒殺搶掠。公元476年,日耳曼裔的羅馬將領奧多亞塞攻陷羅馬城,廢黜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正式宣告帝國滅亡。

2.日耳曼民族

raw-image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蠻族王國和部落以及拜占庭帝國(Guriezous;維基百科;CC BY-SA 4.0)

日耳曼人是多個部族的統稱,包括哥特人、法蘭克人、盎格魯薩克遜人、倫巴底人、汪達爾人等。他們起源於北歐和今德國北部,體型高大、金髮碧眼,因生活方式與文化相較羅馬落後,被羅馬人稱為「蠻族」。

公元4–5世紀,面對匈人帝國的進逼,大批日耳曼部族開始南遷,並逐漸滲透西羅馬。西哥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西哥特王國;東哥特人則在義大利建立東哥特王國;汪達爾人遠赴北非,建立汪達爾王國。

raw-image

843年《凡爾登條約》後法蘭克王國的分裂(GnolizX,衍生自 Furfur 的 [Vertrag von Verdun.svg];維基百科;CC BY-SA 4.0)

此外,法蘭克人來到了萊茵河和多瑙河的高盧一帶,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來版圖歷經各種擴張、分裂與整和,最終在查理曼大帝的治理下,成為中世紀最接近西羅馬帝國版圖的政權。可惜因繼承問題,王國最終被分為西法蘭克、中法蘭克與東法蘭克三國。西法蘭克成為法國前身;東法蘭克於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成為德國前身。

在此之前,查理曼大帝的父親「矮子丕平」則是與羅馬教廷結盟。他在軍事上擊退義大利的倫巴底人勢力,教宗則承認他為合法國王,並親自為他加冕。丕平篡位成功後,他將從倫巴底人手中奪回的義大利中部領地獻給教廷(包含羅馬地區),促成了教皇國的建立,及梵蒂岡前身。

另一方面,盎格魯薩克遜人(昂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選擇跑去不列顛,並於9-10世紀逐漸統一為英格蘭王國。8世紀後期,北歐的維京人則出現於不列顛、西歐和東歐沿海展開掠奪與殖民,其中東部維京人成功征服東斯拉夫地區,建立基輔羅斯,進而衍生多個東歐國家。

以上大概就是中世紀日耳曼民族的分佈路線和歐洲統治版圖概要,從當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許多歐洲國家的雛形了。

3.基督教

raw-image

公元5世紀,蘭斯主教聖雷米吉烏斯為克洛維一世施洗,克洛維一世成為法蘭克王國的第一位國王(Master of Saint Giles ,約1500年)

雖然羅馬帝國的世俗政權已經瓦解,但教廷並沒有因此消失,並持續影響當時的社會。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日耳曼部族陸續皈依基督教,二是教會勢力漸漸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得以長久支配歐洲政治與思想。

試想,若日耳曼外族並未皈依羅馬的基督教,而阿拉伯帝國又持續向歐洲擴張入侵,或許歐洲的信仰發展將被徹底改寫,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那麼為什麼日耳曼人會選擇皈依基督教呢?目前有幾種推測,第一是早在帝國分裂之前,被視為異端的亞流教派傳教士就已經前往日耳曼地區傳教。所以在外族進入羅馬之前,已經有部分日耳曼人信仰基督教,如汪達爾人、西哥特人(不過是異端教派)。

但筆者認為,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的最主要原因,仍在於爭取政權的合法認可。畢竟日耳曼部族普遍缺乏治理經驗,加上「蠻族」的負面標籤,難以受羅馬公民的認可。而當時教會的職權被認為是由上帝賦予的,具有神聖權威性,因此選擇與羅馬教會合作、皈依基督教,得到教會的認可有助於身分認同。

raw-image

查理曼的加冕(Raphael,1514-15年)

這時期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關係尤為緊密,但也為後來教會權力的擴張留下伏筆,從教皇良三世趁機為查理曼戴上皇冠完成加冕,或是額我略七世絕罰神羅皇帝亨利四世。無論從象徵性的儀式或實際的權力執行來看,都能發現教權凌駕於政權的跡象。

4.教會

raw-image

教宗利奧一世與阿提拉會面,據說452年,利奧一世說服匈人首領阿提拉從羅馬撤退,阻止匈人西進(Raphael,1514年)

教會在失去羅馬政權庇護後,為了保全自身權力,不得不積極投入中世紀的政治權謀,並主動承擔維護社會秩序的角色。

例如6世紀時,倫巴底人曾企圖攻入羅馬城,教宗聖大額我略一世親自與外族談判,成功使敵軍撤退;同時,他廣派傳教士到歐洲各地傳教,持續擴大信徒和教會的影響,使教會威望逐漸確立。

另一方面,由於中世紀的人們多重災難,基督教成為百姓精神的依靠,教會的影響力自然不減反增。教會也積極與外族建立關係,逐步發展出政教合一的統治形態,而到了中世紀中後期,教權則一步步擴大。

此外,教會壟斷聖經的教育與解釋權,並透過「救贖」名義的操作謀取利益,贖罪券尤為著名。政教相互影響,也導致權勢人物以金錢換取聖職,教會的集權與腐敗愈加嚴重,最終引發了16世紀的宗教改革。

5.封建制度

raw-image

法國莊園,農民正在耕田,遠方為貴族城堡(Limbourg brothers和Barthélemy d'Eyck,15世紀)

中世紀的封建制度發展於8世紀,並於10世紀逐漸普及。這時的歐洲王國林立,各國都要面臨其他政權和外族勢力的威脅。君主為了鞏固軍力,將土地作為契約條件,分封給貴族和軍事領袖,以換取他們的忠誠與服務。

這種制度在法蘭克王國逐漸成熟,並建構了中世紀社會和經濟基礎。領主(封君)將土地分封給附庸(封臣),這些貴族、軍事將領只要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就可以擁有土地的管轄權。而這些封臣也可以再將自己的土地分封給自己下面的人,形成層層依附的社會結構。

raw-image

13世紀法國的首字放大圖畫,描繪了中世紀社會的三個階級:祈禱的聖職者、打仗的騎士、工作的農民(公有領域)

一般我們會把中世紀社會階層分成四部分:國王、貴族、騎士、平民。其中,平民處於封建制度的底層,主要依附於領主的土地。他們可以在領主的莊園中生活。

這個莊園通常有一座屬於領主的城堡和私田,並設有教堂、農地、鐵匠鋪及其他基礎設施,構成一個小型的生活圈。平民可以住在領地內,但要履行義務,如納稅或耕作等。這種以勞力與金錢換取土地使用權的關係,通常稱為「莊園經濟」或「農奴制」,是中世紀主要的經濟模式。

raw-image

貴族女士為騎士裝備盔甲與佩劍,象徵騎士精神中的忠誠與浪漫(Master of the Codex Manesse, 約1305–1315年)

在封建制度中,騎士是一個相當特殊的階層,通常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騎士既能代表頭銜,也可以是一種軍事職位。騎士需效力於領主,他們身披鎧甲、腰佩長劍、手持長槍,騎乘戰馬作戰,是典型的近戰騎兵。

除了打仗,騎士還象徵著榮譽和忠誠。十字軍東征之後,所謂的「騎士精神」慢慢成形,強調忠誠、勇氣和榮譽等美德。後來文學和藝術把騎士形象描繪得很浪漫,不過真實的中世紀騎士可能沒那麼完美就是了。

除此之外,封建制度也伴隨著爵位制,通常能在國王、貴族和騎士頭銜看到,爵位被劃分為五種,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西方爵位的譯法其實是參考中國的爵制,但西方爵位並不存在晉升制度,更多是象徵擁有領地的頭銜。而一個人也可以擁有多個爵位,即代表他有很多個領土。

不過,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與東西周時期實施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前者更像是兩個自由人基於契約所建立的合作關係;後者則更強調血緣與宗法繼承。另一方面,西方封建制度中,封臣擁有較高的土地治理權;而周朝的制度更像是封臣代理天子管理土地。當然以上分法不是絕對的。

結語

以上是中世紀的幾個重要概念,希望能幫助你在簡單理解中世紀的演化時,有更清晰的脈絡,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神秘的中世紀都發生了什麼事吧!

你可能也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趴趴造學習筆記
0會員
46內容數
用360度視角探索全世界,以下是我的生活紀錄和******學習筆記******。
趴趴造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在動盪的中世紀,人們總脫離不了瘟疫、饑荒與戰火的侵擾。在無法掌控命運的現實中,信仰彷彿成為他們唯一可靠的心靈寄託,這也讓天主教得以在歐洲根基。這時期天主教廷的權力日益擴張,不僅壟斷聖經的解釋權,教宗還擁有為君主加冕的神聖權威;同時,販賣神職、將救恩商品化的行為也逐漸普及,可見當時教會的權力與腐敗。
Thumbnail
2025/08/03
在動盪的中世紀,人們總脫離不了瘟疫、饑荒與戰火的侵擾。在無法掌控命運的現實中,信仰彷彿成為他們唯一可靠的心靈寄託,這也讓天主教得以在歐洲根基。這時期天主教廷的權力日益擴張,不僅壟斷聖經的解釋權,教宗還擁有為君主加冕的神聖權威;同時,販賣神職、將救恩商品化的行為也逐漸普及,可見當時教會的權力與腐敗。
Thumbnail
2025/07/20
耶穌在復活後第四十日升天,十天後的後五旬節,使徒在耶路撒冷受聖靈洗禮,聖靈賦予他們講道、行神蹟等能力,使他們得以走向各地傳揚福音。彼得當天公開講道,使三千人悔改受洗,你可以把這整個群體視為最早的基督教會或團體,基督教的傳道活動也是從這時開始的。
Thumbnail
2025/07/20
耶穌在復活後第四十日升天,十天後的後五旬節,使徒在耶路撒冷受聖靈洗禮,聖靈賦予他們講道、行神蹟等能力,使他們得以走向各地傳揚福音。彼得當天公開講道,使三千人悔改受洗,你可以把這整個群體視為最早的基督教會或團體,基督教的傳道活動也是從這時開始的。
Thumbnail
2025/07/05
士兵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祂雙手展開,身軀懸掛在木架之間,血從傷口緩緩流下,頭頂上還立著一個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兩旁各有一名犯人同受刑罰,其中一人嘲笑他:「你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若真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救自己吧!」
Thumbnail
2025/07/05
士兵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祂雙手展開,身軀懸掛在木架之間,血從傷口緩緩流下,頭頂上還立著一個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兩旁各有一名犯人同受刑罰,其中一人嘲笑他:「你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若真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救自己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Thumbnail
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Thumbnail
中古初期,從西羅馬帝國滅亡(5世紀)到十字軍東征(11世紀),西歐就是一個狀態從糟糕狀態要努力往普通狀態發展的地方。因此「政權」與「教權」怎麼相互扶持成為中古初期很重要的發展關鍵。
Thumbnail
中古初期,從西羅馬帝國滅亡(5世紀)到十字軍東征(11世紀),西歐就是一個狀態從糟糕狀態要努力往普通狀態發展的地方。因此「政權」與「教權」怎麼相互扶持成為中古初期很重要的發展關鍵。
Thumbnail
大家好! 這次是下篇,直接用一個例子來教大家化背誦為理解的Magic!
Thumbnail
大家好! 這次是下篇,直接用一個例子來教大家化背誦為理解的Magic!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