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昨天八篇文章,卻只有61個點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經營寫作平台或內容社群,瀏覽量往往成為作者最直接的回饋。昨日我共發表了八篇文章,分別獲得11、11、10、11、8、4、3、3次點閱,加總共61次,平均下來每篇僅約7至8次點閱。而整體帳號昨日總點閱為750次,扣除這八篇的新文章後,舊文仍有689次點閱。這份數據清楚顯示出一個現象:新文章的即時關注度偏低,而舊文的長尾流量仍在持續發揮。

raw-image

這樣的狀況值得檢討與分析,因為它反映的不只是單日的表現,更牽涉到內容定位、平台演算法的推送規則,以及讀者的閱讀習慣。以下將從幾個面向進行檢討,並提出可能的改善方向。以下就找AI大神來幫忙檢視,相同問了5個AI,結果都差不多。

一、數據檢視與問題點

  1. 新文平均點閱偏低
    • 八篇文章僅有61次點閱,顯示即時觸及率不足。
    • 其中最高11次,最低3次,落差雖不大,但整體都不高。
  2. 舊文的流量占大宗
    • 總點閱750次,其中舊文貢獻689次,佔比高達九成以上。
    • 說明過去累積的內容依舊能透過搜尋或推薦帶來流量,但新文未能有效承接。
  3. 發文量與點閱成效不成正比
    • 一天發表八篇,看似內容產出量相當高,但轉化成的流量卻不理想。
    • 若以投入產出比來看,勞力與時間的付出與回饋並不相稱。

二、可能原因分析

  1. 平台推送與演算法變化
    • 部分平台(如方格子、Medium、Google News 等)演算法可能優先推薦高互動或熱門文章,新文未及時獲得互動,自然曝光不足。
    • 若標題、標籤與熱門議題連結度低,也會影響被推薦的機率。
  2. 讀者習慣與時間差
    • 發文的時段若剛好避開讀者活躍時間,容易被「淹沒」在內容洪流中。
    • 讀者可能習慣在週末、晚間閱讀,若文章在冷門時段發布,短時間內觸及就會偏低。
  3. 文章題材分散或缺乏連貫
    • 若文章主題差異過大,讀者難以形成穩定期待。
    • 若缺少「系列性」或「專題感」,即使讀過一篇,也未必會點進其他新作。
  4. 標題吸引力不足
    • 在資訊過剩的環境中,標題決定了點擊率。
    • 若標題過於中性、描述性,而非問題導向或引發好奇,就可能流失讀者注意。
  5. 互動不足
    • 文章發布後,若缺乏留言、分享或按讚,平台可能判定其受歡迎程度低,進一步降低曝光。
    • 與讀者互動不足,也會使讀者缺乏參與感,進而減少回訪。

三、改善方向

1. 發文策略調整

  • 減少單日發文量,提升單篇質量
    與其一天八篇,分散注意力,不如集中火力寫兩至三篇更深入的文章。讀者更傾向於花時間閱讀有厚度的作品,而不是快速瀏覽大量短篇。
  • 調整發文時段
    觀察平台數據,找出讀者活躍的高峰時段,例如早晨通勤、午休、晚間八點後,集中在這些時間發佈,以增加初期點擊。

2. 優化標題與封面

  • 問題式標題:例如「為什麼昨天八篇文章,卻只有61個點閱?」能直接引發好奇。
  • 關鍵字結合:將熱門關鍵字自然放入標題與摘要,有助於搜尋引擎抓取。
  • 封面圖設計:使用視覺吸睛的配圖,增加讀者停留與點擊的動機。

3. 建立系列化內容

  • 嘗試將文章串聯,例如「瀏覽量實驗日誌」、「一週寫作反思」等,讓讀者期待續篇。
  • 系列文章能逐步建立固定受眾群,避免單篇被孤立。

4. 加強與讀者互動

  • 在文末加入提問,邀請讀者留言。
  • 回覆留言、建立討論,增加互動指標,讓平台演算法判斷為「高參與內容」。
  • 可適度分享到社群媒體,讓第一批讀者快速湧入,提高文章初始熱度。

5. 善用數據回饋

  • 每日檢視數據,分析哪類文章持續有流量,哪些題材表現不佳。
  • 根據數據調整主題選擇,而不是憑直覺隨機創作。
  • 例如若發現「旅遊速寫」或「美食評論」的長尾流量較佳,可加強相關內容。

6. 差異化與深度

  • 在內容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中,讀者更願意閱讀有獨特觀點的文章。
  • 不僅報導現象,更應提出觀點、分析,甚至個人故事。這能使文章更具共鳴,也提升分享價值。

檢討

昨日的數據雖然顯示新文章僅有61次點閱,看似表現不理想,但同時也透露一個正向訊號:舊文仍有穩定的長尾效應,代表帳號基礎仍在。問題不在於內容本身全無價值,而是在 發文策略、標題設計、互動經營 上有優化空間。

未來,若能在發文時段上更精準、在標題設計上更吸睛、在互動經營上更積極,並適度降低發文量以提升單篇質量,相信新文章的即時點閱將逐步提升。同時,持續觀察數據,保留舊文的長尾優勢,將有機會把目前的「低即時、高累積」模式,轉化為「即時增長、長尾延續」的良性循環。

這答案是可以預期,顯示要逐漸改變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2會員
4.5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8/17
近一個月來,我在方格子上的文章瀏覽量明顯下降。這種下降並非偶然,而是持續且穩定地發生,讓我不得不開始反思:究竟是內容本身出了問題,還是外部的曝光管道發生了變化?觀察後,我發現主要的疑點之一,正是 Google News 曝光的減少。Google News 一直是方格子重要的流量來源之一,對許多創
Thumbnail
2025/08/17
近一個月來,我在方格子上的文章瀏覽量明顯下降。這種下降並非偶然,而是持續且穩定地發生,讓我不得不開始反思:究竟是內容本身出了問題,還是外部的曝光管道發生了變化?觀察後,我發現主要的疑點之一,正是 Google News 曝光的減少。Google News 一直是方格子重要的流量來源之一,對許多創
Thumbnail
2025/08/07
還記得學生時代,用的是藍格稿紙,每頁600字,一筆一畫工整地寫上去,錯了字,只能塗黑或畫線,再補寫。那時寫作,得在心中醞釀許久,想清楚一句話要如何鋪陳,才敢落筆。每一字,每一句,皆來自腦中千回百轉的斟酌,生怕一個不慎,整段文章的氣韻就亂了。這樣的時代,寫作是沉靜的、謹慎的,也是緩慢而深刻的。後來
Thumbnail
2025/08/07
還記得學生時代,用的是藍格稿紙,每頁600字,一筆一畫工整地寫上去,錯了字,只能塗黑或畫線,再補寫。那時寫作,得在心中醞釀許久,想清楚一句話要如何鋪陳,才敢落筆。每一字,每一句,皆來自腦中千回百轉的斟酌,生怕一個不慎,整段文章的氣韻就亂了。這樣的時代,寫作是沉靜的、謹慎的,也是緩慢而深刻的。後來
Thumbnail
2025/08/04
從記錄生活到書寫靈魂 當我打開後台,看到「第4000篇作品已發表」,心中一時間並沒有太多雀躍,反倒是一種安靜的沉澱。就像一位老匠人,回望自己雕琢過的一千件器皿,每一道紋路、每一抹色澤,都是走過的日子留下的痕跡。這4000篇作品,未必每一篇都精彩動人,甚至可能有些平淡無奇,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用時間
Thumbnail
2025/08/04
從記錄生活到書寫靈魂 當我打開後台,看到「第4000篇作品已發表」,心中一時間並沒有太多雀躍,反倒是一種安靜的沉澱。就像一位老匠人,回望自己雕琢過的一千件器皿,每一道紋路、每一抹色澤,都是走過的日子留下的痕跡。這4000篇作品,未必每一篇都精彩動人,甚至可能有些平淡無奇,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用時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7月總流量 首先,從下方的圖表來看,聯合報的7月份(2024/7)總流量為65.76M(百萬)次瀏覽,痞客邦為28.26M次瀏覽,方格子為7.145M次瀏覽。 6月總流量 聯合報的6月(2024/6)總流量為112.10M(百萬)次瀏覽,痞客邦為29.41M次瀏覽,方格子為5.693M
Thumbnail
7月總流量 首先,從下方的圖表來看,聯合報的7月份(2024/7)總流量為65.76M(百萬)次瀏覽,痞客邦為28.26M次瀏覽,方格子為7.145M次瀏覽。 6月總流量 聯合報的6月(2024/6)總流量為112.10M(百萬)次瀏覽,痞客邦為29.41M次瀏覽,方格子為5.693M
Thumbnail
有時候回顧我部落格的文章,發現往往自己嘔心瀝血之作點閱數少的可憐... 反而隨意寫、在我眼中跟個版廢文沒兩樣的作品點閱率很高,一直感到很疑惑。我想知道怎樣的文章受讀者喜愛? 搜尋引擎又會推薦給讀者什麼樣子的文章?
Thumbnail
有時候回顧我部落格的文章,發現往往自己嘔心瀝血之作點閱數少的可憐... 反而隨意寫、在我眼中跟個版廢文沒兩樣的作品點閱率很高,一直感到很疑惑。我想知道怎樣的文章受讀者喜愛? 搜尋引擎又會推薦給讀者什麼樣子的文章?
Thumbnail
日更六篇文章 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定期更新文章。我知道我的讀者們大概都清楚我每天會更新六篇文章,所以長期以來,我的網站每天都有穩定的流量,大約在三到五百次之間。 流量遽增 然而,自從7月11號開始,我的網站突然出現了不明的流量,遠超過兩千次的訪問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裡,我觀
Thumbnail
日更六篇文章 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定期更新文章。我知道我的讀者們大概都清楚我每天會更新六篇文章,所以長期以來,我的網站每天都有穩定的流量,大約在三到五百次之間。 流量遽增 然而,自從7月11號開始,我的網站突然出現了不明的流量,遠超過兩千次的訪問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裡,我觀
Thumbnail
在方格子這邊不少時間了。剛剛瀏覽一下數據統計,發現文章被瀏覽量超過六位數了,雖然以往不怎看這個數字統計,但是既然看到了,值得一書紀念。 其實來這邊的初心是想有系統的把自己的文章集合一下,像是私淑的小學旅行、和孩子的互動等,以往都散落在不同的地點。而且經歷了許多平台的blog都因為平台收攤而
Thumbnail
在方格子這邊不少時間了。剛剛瀏覽一下數據統計,發現文章被瀏覽量超過六位數了,雖然以往不怎看這個數字統計,但是既然看到了,值得一書紀念。 其實來這邊的初心是想有系統的把自己的文章集合一下,像是私淑的小學旅行、和孩子的互動等,以往都散落在不同的地點。而且經歷了許多平台的blog都因為平台收攤而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1.每月文章數量 以每個月10篇文章為目標,本月文章數量(包含此篇):14篇。 這個月我在方格子上只分享14篇文章,主要原因:上個月開始經營自己架設的網站,慢慢會將主要文章分享在網站上面,雖然方格子有整合網址這個便利方式。但我實際測試後發現還是方格子的排名較高(畢竟是有名的平台)。新的網站排名依
Thumbnail
1.每月文章數量 以每個月10篇文章為目標,本月文章數量(包含此篇):14篇。 這個月我在方格子上只分享14篇文章,主要原因:上個月開始經營自己架設的網站,慢慢會將主要文章分享在網站上面,雖然方格子有整合網址這個便利方式。但我實際測試後發現還是方格子的排名較高(畢竟是有名的平台)。新的網站排名依
Thumbnail
從前面的數據來看,流量高不代表訪客投入度(engagement)就高。
Thumbnail
從前面的數據來看,流量高不代表訪客投入度(engagement)就高。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會開始寫作只是覺得日常接收的資訊輸入太多,除了無聊的工作之外,需要有一些有趣的輸出。對於瀏覽量什麼的說是佛系看待,但既然有數據統計打開網站時還是免不了看一下,收到 vocus 信件通知入選及時精選也會忍不住去看看所謂很多關注是多少?
Thumbnail
會開始寫作只是覺得日常接收的資訊輸入太多,除了無聊的工作之外,需要有一些有趣的輸出。對於瀏覽量什麼的說是佛系看待,但既然有數據統計打開網站時還是免不了看一下,收到 vocus 信件通知入選及時精選也會忍不住去看看所謂很多關注是多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