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人性,其實是非常特別的一件事。以卡內基為例,他在著作中提到過人性的弱點。而當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累積經驗,見識的人越多,經歷的事情越多,我們往往就能大致判斷出對方的想法。
因為有相當高的比例,人會依循人性的方向去思考、行動與著手。然而,也有一些人會展現出反人性的行為與舉止,這就是另一種不同的角度。
若從這個觀點來看,大部分人的行為習慣或思考方式,都可以被視為「人性」的一種展現。舉例來說,大多數人並不喜歡「好逸無勞」。
如果我們能夠逆著人性去做,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比如,多數人喜歡享受美食,卻不愛運動健身,因此外貌與健康的結果就大同小異。
但若有人反其道而行,不在乎美食,反而熱衷於健身、營養與運動,那麼他的外在結果,將會和一般人截然不同。
再舉例,一般運動員在完成基本訓練後,會選擇放鬆與休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若有人跳脫這樣的框架,在既定訓練之外,還主動針對自己的弱項持續加強、改善,那麼他的競技水平必然會大幅超越多數人。
在事業上也同樣如此。許多人從事業務型工作時,若一兩年沒有成果,就選擇放棄。但也有人選擇逆著人性:即使三年沒有結果,仍持續努力、修正與提升自己。最終,他們所得到的成果,往往與多數人產生巨大的差異。
如果說探索人性的話,我覺得《魷魚遊戲》這部韓劇是非常適合的題材。它讓人思考為什麼有些人會與大多數人的思維、想法、行為不同,因為他們選擇逆向而行。我從《魷魚遊戲》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中都看到了這些人性的面向。尤其是第一季,給我非常大的驚豔感;即使是第二季與第三季,我也能從中觀察到人性不同層面的展現,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題材。
透過劇中的一些語句與情節,我們可以了解不同人性面向,這是一種很好的啟發。同時,若想更深入探索人性,卡內基系列的書籍也是不錯的參考,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理解人性面向,並學習如何與人有效溝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此外,John Maxwell 的著作也值得參考,他專注於人際關係與領導力的思維。
John Maxwell 提到,人們不在乎你知道多少東西,直到他們發現你有多在乎他。這是人性的一個重要面向,也與 Tony Robbins 所提到的「成功人際關係的規則」理念相呼應。透過觀察、理解與關心他人,我們可以顯著提升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力。
我曾聽過 Denzel Washington 在學校的一場演講,那真的是非常經典。當時我第一次接觸到的,是一個濃縮版的短片。雖然只是精華版本,但聽完之後,我整個人都覺得非常驚艷。他的演講帶來強大的 motivation,讓人重新思考人生與目標,以及勇於嘗試與挑戰框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