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看大局,大局究竟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錢人看大局,大局究竟是什麼?

 

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以為只是從上面往下看而已,像是上帝一樣,俯瞰整個世界。但我發現,這件事情沒那麼簡單。

 

我來用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狀況來說。人類有感性跟理性,理性很好理解,你去跟著理工男一整個月,就知道什麼是理性。那感性是什麼?

 

我們換一個名詞,叫做「情緒」。開心會笑、生氣會怒、難過會哭,這些都是情緒,甚至情緒可以很複雜,你愛的人在你苦苦等待三年後接受你的表白,當下的你會覺得很快樂,但事後發現她是因為沒有選擇,才選擇你,而且你不是第二順位,而是四、五。

 

最近在工作的時候,常常發現人一定會有情緒。不論是碰到問題發生的時候,還是完成某個專案的時候,總是會觸動情緒。

 

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出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在生氣,我想真正厲害的人,看到的就是他人的情緒。他懂得如何先平穩自己的情緒,再來去安撫別人的情緒,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問題要處理好,需要把情緒放一邊。

 

「要處理問題,必須要先處理情緒。」如果一個人無法處理好情緒,那問題再簡單都無法解決。而這些的前置條件,是他的心態,他必須要有一種:這問題簡單,一定能解決的心態。如果一個人無法擁有這種心態,那他絕對無法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所以你問我大局是什麼,就是他能明白情緒要如何處理,所以他沒有自己的情緒,或是說他知道自己的情緒在當下只會誤事,他會以處理事情為原則,但不是只處理問題,而是照順序來。

 

以前我常常犯一個錯,那就是只針對問題處理,別人的情緒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但我發現,隨著時間過去,雖然能完成的事情變多了,但曾經在你身邊的那些人,都離我而去。

 

有一次,我跟某任女朋友(那時還不是)從火車站走出來,我們走著走著,聽到一個阿婆在到處跟人問路,她在問說最近的麥當勞在哪裡。於是我們就上前了解狀況,得知情況後,我們明白了,這個阿婆下錯站了。

 

一個標準先處理問題的理工思維,我在腦中模擬了處理問題的方法,然後直接執行。其實這個解法很簡單,就是跟這個阿婆講怎麼去她要的地方,搭哪一班火車、幾點幾分、哪一站下車。

 

問題處理好之後,我們跟這個阿婆道別。那個某任女朋友(那時還不是)說:你剛剛走好快,好像是要把問題給處理好。

 

這句話讓我產生一個問題:「情緒重要?還是處理問題重要?」這個問題其實問錯。應該改成:「如何處理問題時,兼顧情緒?」

 

大局是什麼?就是不只能從上帝視角俯瞰整個問題,也要能下來去了解每個細節。大局就是你能看到所有需要處理的問題,就算這件事對你來說不重要,你還是會把它做到100分,甚至更高。

 

大局就是這樣,有錢人的大局,就是能兼具全面,又能看到細節。

用知識改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勵志書,在所有書籍市場裡,銷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此龐大的市場佔有率肯定有它的優點,好入口、故事精采、看了很有動力,但這些要素的背後,真的有幫你解決問題嗎?還是說只是幫你注入了會消逝的動力。   有些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從表層看到的,甚至需要時間等待這些影響出現。   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要學會了如何管理時間。家庭的期望、價值觀的差異和家庭事務,可能成為平衡之路上的阻撓。
錯誤往往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所有的錯誤都是累積出來的。如果你在錯誤還沒有發生前就處理好,那錯誤往往不會發生。而小小的錯誤是從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慢慢累積。
「活著」是我們的日常,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只要有份穩定的收入,要在台灣這塊地餓死,是非常困難的。 但有一種人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多半都是因為債務或是跟錢過不去,有的是玩投資開槓桿,也有的是開店借高利貸,一失敗,這筆龐大的負債不是我們這種市井小民能體會的,也很難體會為何他們會選擇輕生。
「我有很多朋友。」 以前,我覺得會說出這句話的人都是善於社交的,甚至會嫉妒說出這些話的人。當時的我算了一下,自己稱的上是朋友的人,大概一隻手就能數完。 有段日子因為覺得自己朋友很少而感到自卑,但我發覺是我設下的條件太嚴苛,有目標、幽默……等,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才會被我稱為朋友。
人是個很特別的生物,擁有自我,會進行思考,在深思熟慮後找出對策,最後是執行。 人也是同時擁有理性跟感性的生物,每次決策的背後都被這兩因素影響著,所以我們的決策同時存在理性以及感性。 有什麼方法可以避開合理化的行為? 投資過度單一,會有兩種結果,要不剛好中獎,或是全賠睡公園。 有選擇比任何事都重要。
勵志書,在所有書籍市場裡,銷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此龐大的市場佔有率肯定有它的優點,好入口、故事精采、看了很有動力,但這些要素的背後,真的有幫你解決問題嗎?還是說只是幫你注入了會消逝的動力。   有些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從表層看到的,甚至需要時間等待這些影響出現。   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要學會了如何管理時間。家庭的期望、價值觀的差異和家庭事務,可能成為平衡之路上的阻撓。
錯誤往往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所有的錯誤都是累積出來的。如果你在錯誤還沒有發生前就處理好,那錯誤往往不會發生。而小小的錯誤是從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慢慢累積。
「活著」是我們的日常,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只要有份穩定的收入,要在台灣這塊地餓死,是非常困難的。 但有一種人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多半都是因為債務或是跟錢過不去,有的是玩投資開槓桿,也有的是開店借高利貸,一失敗,這筆龐大的負債不是我們這種市井小民能體會的,也很難體會為何他們會選擇輕生。
「我有很多朋友。」 以前,我覺得會說出這句話的人都是善於社交的,甚至會嫉妒說出這些話的人。當時的我算了一下,自己稱的上是朋友的人,大概一隻手就能數完。 有段日子因為覺得自己朋友很少而感到自卑,但我發覺是我設下的條件太嚴苛,有目標、幽默……等,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才會被我稱為朋友。
人是個很特別的生物,擁有自我,會進行思考,在深思熟慮後找出對策,最後是執行。 人也是同時擁有理性跟感性的生物,每次決策的背後都被這兩因素影響著,所以我們的決策同時存在理性以及感性。 有什麼方法可以避開合理化的行為? 投資過度單一,會有兩種結果,要不剛好中獎,或是全賠睡公園。 有選擇比任何事都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關注人生美好的事物,讓它顯化更多的美好 察覺除了錢以外的富裕 自己的價值(薪水)由自己決定,不是公司也不是其他人, 自己怎麼看待這一切,決定了生活會是怎麼樣子 我們想要錢是背後帶來的富足感跟安心感 先在生活中練習覺察除了錢以外的富裕 當你的心靈感受到富足、美好和安全時,你會發現生活中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用邏輯來理解事情的人,你用精確的數字,可靠的數據來源,有邏輯的分析,通常會表示理解,但有一類人不吃這套,你需要比喻,甚至展示那個情境給對方看,對方才能容易理解你說的。 比如:「你看那個人說話,就是這個語調、音量,然後他會等對方有回應才繼續說...」是用情境畫面來理解事情。 邏輯和情境是我們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關注人生美好的事物,讓它顯化更多的美好 察覺除了錢以外的富裕 自己的價值(薪水)由自己決定,不是公司也不是其他人, 自己怎麼看待這一切,決定了生活會是怎麼樣子 我們想要錢是背後帶來的富足感跟安心感 先在生活中練習覺察除了錢以外的富裕 當你的心靈感受到富足、美好和安全時,你會發現生活中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用邏輯來理解事情的人,你用精確的數字,可靠的數據來源,有邏輯的分析,通常會表示理解,但有一類人不吃這套,你需要比喻,甚至展示那個情境給對方看,對方才能容易理解你說的。 比如:「你看那個人說話,就是這個語調、音量,然後他會等對方有回應才繼續說...」是用情境畫面來理解事情。 邏輯和情境是我們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