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封面

無意間看到大人學貼文推薦的書單,因為對書名很好奇從網路購買。這本書把我想和朋友聊到了關於暴力的部分表達出來,當時的我說只是以暴制暴這個出發點聊,並沒有後續的討論。因此了解彼此的對話並沒有交集,他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不同,彼此並沒有滿足各自的需求,話題也沒有繼續討論下去。
p.196 當我們感知到自己的需要時,怒氣就會消解,並生出有助於豐富生命的感受。之所以使用暴力,是因為我們相信別人造成了我們的痛苦,應該受到懲罰。 ”

我希望一生能常懷慈悲心,與他人相互關心,並始終以善相待。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

阻止善意的溝通方式

「悖離生命的溝通」:1.道德判斷 2.比較 3.推卸責任:像「不得不」「讓…感覺…」

不要把「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混為一談。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所重視的一些種族做出價值判斷。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很信念重視公平、自由或和平。這類價值觀判斷是我們的-我們相信什麼事物對我們有利的是生命。凡是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和事物的行為,我們就做出道德判斷,例如:「暴力是不好的。」我們可以說:「我擔心用暴力手段解決衝突。我重視能以其他方式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紛爭。」

參觀並表達你的感受

「感受」與「非感受」:說話時使用「感受」、「感覺」這些字眼,其實並沒有表達出任合感受。

為自身的感受負責

他人的言語或行為可能會激發我們的感受,但絕非產生這些感受的原因。我們明白:我們的感受源自於我們選擇的看待他人語言與行為的方式,以及我們當時的需要和期望。因此,我們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聽到負面訊息的四種反應:1.責怪自己。 2.責怪別人。 3.察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察覺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提出要求使用正向語言

我們要請求別人去做什麼,而非不要做什麼。

要改變世界,就先改變自己——甘地

非暴力溝通他最重要的功能或許是改變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我們如果對自己殘忍,就很難真正的對他人友善。

我們的語言中,有一個字眼很能激發羞愧感與罪惡感,而且經常被我們用來評論自己。他充滿暴力意味。這個字眼便是「應該」。當我們用這個字眼談論自己,大半是抗拒學習,因為「應該」暗示別無選擇。通常,人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都會本能的抗拒,因為他威脅到我們的自主性——我們想要自己做選折的需要。因此,我們會反抗專制的統治。然而,「應該」或「必須」這個字眼所代表的正是內在受到專制束縛。

如果我們經常以判斷、譴責與要求的口氣與自己溝通,自己會覺得自己彷彿是一張椅子,而不是一個人。而非暴力溝通基本理念是:當暗指某人做錯事或幹了壞事,我們真正的意思是是:對方的所作為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如果我們所作為的人正好是自己,我們的意思是:「我的所作為並不符合自己得需要。」如果能從這角度來評論自己,就可從中來學習。

當我們做了對生命無益的事情時,我們挑戰是評論自己的方式:一、讓自己朝著想要的方向進行;二、對自己懷抱敬意與慈悲,不要自我憎恨或心懷愧疚。無論它是是什麼感受,都是上天賦予我們的感受,其目的是讓我們有動力去追求並圓滿自己的需要或價值觀。把「不得不」化為「我選擇」。

我們之所以生氣,絕非因為別人說了什麼。是由自己的想法所造成。把「刺激」與「原因」混為一談,就可以讓別人產生罪惡感。並因而照著你的意思去做。

如果把人的行為貼上「粗心大意」或「認真盡責」標籤,或者把別人貼上「貪婪」或「品德高尚」的標籤,就是助長暴力。如果想讓生命更美好,與其批評,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要上。

傳統讚美無論聽起來有多正向,往往是評論的方式出現,有時候甚至會被用來操控別人。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是:當我們向他人表達謝意時,唯一的目的是慶祝。再向他人致謝時,我們說明:一、對方做了什麼對我有益的事;二、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三、我們因此而產生了什麼樣的愉快感受。

非暴力溝通四個步驟 1.觀察 2.感受 3.需要 4.請求
觀察哪些具體行動影響我們的福祉
我們對這些行動有何感受是哪些需要、價值觀和渴望等原因,
使我們有這些感受我們想請求對方採取哪些具體的行動來增進我們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aa
0會員
4內容數
閱讀
Daa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神經的可塑性封面 前陣子書店看到排行版有這本書加上朋友推薦就去看了,封面設計的用類似細胞拼湊的元素,封面很吸引人。 原本很抗拒的書名,畢竟書封寫的神經感覺很像醫科會看的書,但翻開後文字意外的輕鬆有趣,在許多書中都有提及的睡眠、運動、彼此、正念思考都有提及,會根據相關案例用不同的方式去看。
Thumbnail
2025/08/18
神經的可塑性封面 前陣子書店看到排行版有這本書加上朋友推薦就去看了,封面設計的用類似細胞拼湊的元素,封面很吸引人。 原本很抗拒的書名,畢竟書封寫的神經感覺很像醫科會看的書,但翻開後文字意外的輕鬆有趣,在許多書中都有提及的睡眠、運動、彼此、正念思考都有提及,會根據相關案例用不同的方式去看。
Thumbnail
2025/08/18
「變得心無旁騖,意思就是努力地讓自己做到言出必行」 如果試著逃避某種痛苦,如果沒有先處理好,你就會一個接一個地,用不同方試分心。「唯有瞭解自己的痛苦,才能開始控制並且找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負面衝動」
Thumbnail
2025/08/18
「變得心無旁騖,意思就是努力地讓自己做到言出必行」 如果試著逃避某種痛苦,如果沒有先處理好,你就會一個接一個地,用不同方試分心。「唯有瞭解自己的痛苦,才能開始控制並且找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負面衝動」
Thumbnail
2025/08/08
一陣子沒看愛情電影,最近在看心理相關的議題。無意間聽到這部,貼近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透過外在來尋找,但忘了我們是由“我”先開始。 《關於愛的練習》(Loveable) 是一部 2024 年挪威劇情片,由 Lilja Ingolfsdottir 編劇、導演並剪輯,是她的首部長片處女作。 電影的英
Thumbnail
2025/08/08
一陣子沒看愛情電影,最近在看心理相關的議題。無意間聽到這部,貼近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透過外在來尋找,但忘了我們是由“我”先開始。 《關於愛的練習》(Loveable) 是一部 2024 年挪威劇情片,由 Lilja Ingolfsdottir 編劇、導演並剪輯,是她的首部長片處女作。 電影的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暢銷作家黃山料日前在本地受訪,其中一段話引發爭議,連台灣衛福部都出面表示拒絕暴力。「假如有一個人他總是對你家暴,你可以抵擋住他的家暴,那麼那個人就是適合你的對象」。黃山料隨後道歉,並解釋百分之百反對家暴,惟表達能力欠佳,文字造詣仍有不足,會好好改進。黃山料再解釋,他的原意是不需追求大家認為美好、健
Thumbnail
暢銷作家黃山料日前在本地受訪,其中一段話引發爭議,連台灣衛福部都出面表示拒絕暴力。「假如有一個人他總是對你家暴,你可以抵擋住他的家暴,那麼那個人就是適合你的對象」。黃山料隨後道歉,並解釋百分之百反對家暴,惟表達能力欠佳,文字造詣仍有不足,會好好改進。黃山料再解釋,他的原意是不需追求大家認為美好、健
Thumbnail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Thumbnail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