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癌症」。
癌症,一直是一個帶有恐懼與負面情緒的詞彙。它代表身體細胞失控、疾病發展、甚至與死亡的拉鋸。
但最近在讀《萬病之王》時,卻看到一個非常令人深思的觀點:
癌細胞不是外來者,它來自我們體內,來自那套原本讓我們能生長、修復、再生的機制。
也就是說,癌症其實與生物演化,是同一種機制的產物。
—
第一層啟發:演化與癌症,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生物的進化仰賴突變,而突變機制若沒有配套的修復與節制,就可能走向癌症。
這意味著,我們體內最重要的「創新系統」與「失控風險」是一體兩面。
你之所以有今日的智力、器官、免疫力,是無數次細胞突變的結果。
同樣地,你體內每一個癌細胞,也是在這套進化系統中,試圖突圍的例外產物。
那麼,如果我們設法徹底消除所有可能成為癌細胞的潛能呢?
我們可能也會連帶失去快速修復受損細胞的能力、免疫系統的高度敏捷性,甚至阻斷胚胎早期的發育潛能——
這些,正是細胞能夠快速增殖與變異的基礎。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完全不要癌細胞,就有可能也會失去一切生命的可塑性與創造力的來源。
正如有一句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的話:
「真正困難的事,不是對抗黑暗,而是在光明中看見陰影。」
癌症讓我們學會——沒有一個系統是完美的。
每一種力量,都伴隨著它的光與暗;
每一項能力,背後也潛藏著崩潰的可能。
—
第二層啟發:真正的關鍵,不是控制一切,而是讓系統回到平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癌症也讓我們重新理解「系統」的本質。
細胞的分裂、免疫的警覺、身體的自癒——
這些平常看來理所當然的功能,其實靠著無數機制在「互相監督、修正、平衡」。
一旦有一個環節失效,或過度活躍,系統就會偏離,從可控轉為失控。
就像《萬病之王》作者席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所說:
「癌症是我們演化設計的一部分,這設計強大而美麗,卻也有著無法避免的風險。」
這提醒我們:
無論是身體、社會還是人生,我們追求的從來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控制」,
而是能夠在多變與風險之中,找到一種不斷調整的平衡點。
我們可能無法完全根除風險,
但可以不斷地修補機制、重設邊界、重啟信任,
讓每一次失控,成為下一次穩定的養分。
—
你呢?
在你自己的生活系統裡,有沒有哪個部分最近特別需要修復與重新平衡?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你有個健康、穩定,也能欣賞陰影的光明一天!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