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愛衝浪手》導演強尼巴林頓偏愛探討「父子情節」,父親的猝逝成為他拍攝這部長片的契機。其實他在2012年執導的B級短片《騷動(Tumult)》中,就講述了一對來自古代的北歐戰士父子,他們越過貧瘠的荒原,竟穿越到現代與載滿觀光客的巴士相遇。作為部落族長的父親腹部傷口血流如注,準備向兒子交代遺言,兒子卻認為父親還有力氣能夠活下去,沒想到兒子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誤殺了車上下來拍照的觀光客,父親決定留給他們一條活路,因為他知道自己也終有一死,於是,他將女導遊當成了帶他上天堂或下地獄的死神,諷刺的是,真正害死他的卻是遊覽車的車門,操作不當導致他的頭顱被夾住使他痛不欲生,最後只好砍頭而死。多年後巴林頓導演執導了首部劇情長片《追愛衝浪手》當中,男主角丹多則是無法走出喪父之痛,父親在海上碰上船難後失蹤了將近一年,他始終相信父親仍活在海上的某座荒島,有意思的是,導演作品中的「兒子」這個角色都對父親抱有莫名的執著。這部短片營造出的荒唐感也被延續到《追愛衝浪手》中,角色們被塑造得古怪卻又異常可愛,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並且做出難以解釋的離奇舉動,可能惹人厭卻特別討喜,成為本片讓觀眾想一直看下去的主因。

《追愛衝浪手》中有著諸多關乎「信仰」的辯證,新來的神父到丹多家拜訪,讓丹多找到了能夠談論父親的出口,因為母親在家中避而不談消失了一年多的父親,於是丹多在週日久違地前往教會進行禮拜,神父在村民面前給予男孩的父親威利祝福,因此丹多才會帶著防水的聖經下水衝浪,透過這股「信仰」的力量,支撐他繼續懷抱父親還活著的希望,如同那三名幻想中的衝浪好手,然而,神父卻告誡他不要在安息日下水,但是「衝浪」對男孩而言,不只是運動或是排解焦慮的方法,也是他尋找父親的重要管道,這份禁止令也阻斷了他與父親之間的連結,因此電影結尾男孩打破禁止令下水,是信仰無法給予他回報的反動,於是他被雷電擊中而後落水險些喪命。「你真的會祈禱嗎?」女同學莎絲對神父的提問,言下之意是她眼中並不相信「信仰」,功課很好的她被父母學校寄與厚望,將來要成為醫生或是獸醫師,但在餐桌前看似認真的晚禱,卻只是做給虔誠父母看的假動作,真正讓莎絲感到崩潰的是,神父的聖經中竟夾著莎絲母親年輕時的裸照與合照,凸顯了母親要她停止觀察男同學進行「生物學研究」的矛盾,因為母親過去也曾是如此活在了慾望之中,因此莎絲氣憤地放火燒教會,呼應了聖經裡提到的「憤怒之子」,不甘於接受已被母親安排好的命運,也象徵了她信仰價值的崩毀與重建。至於丹多與莎絲之間的衝突則是關於上帝性別的猜測,丹多突然在考場上對著莎絲喊到「上帝沒有陰莖」,因為莎絲告訴丹多:她心中的上帝是女性,因此男孩的幻想中才會出現一名來自瑞士的黑人女性,瓦解了他對男性上帝的想像,也瓦解了他崇拜父親的執念,事實上,「上帝沒有性別」。


🎶延伸聽歌: #裘德 《#昨晚我夢見我學會了游泳 》
#追愛衝浪手 #silentroar